<p class="ql-block">开始前啰嗦几句,昨天写完琢磨有点不对,为啥猴子学艺要抄《六祖坛经》?法不可轻传,考察学生是对的,但是这种故事很多呀,程门立雪、张良纳履、子贡结庐,中国历史上一堆一堆的,为啥偏要抄《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刚刚见到五祖弘忍有一段对话: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我们现在常见的《六祖坛经》是依据宗宝本并根据敦煌本修订的,獦獠在明代版本里也有写作猢狲的。再往下说就地域炮了,自己品,作者是故意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悟空回到家乡,一片破败,不过这次算好的,以后他回来,一次不如一次,有时候我就想,一个地方日月精华滋养一个灵物,有没有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破败是因为一个小妖捣乱,叫混世魔王,打它不费劲,因为是第一战,铺垫好多,也可以说是有象征意义,猴子五行火,妖怪是水,水火既济,很麻烦,不解释。其实重点是打完以后,回到花果山,悟空给猴子们说自己的经历,特意说了一句:我当年别汝等,随波逐流,飘过东洋大海,径至南赡部洲,学成人像,着此衣,穿此履,摆摆摇摇,云游了八九年余,更不曾有道……。</p><p class="ql-block">看见没,怕上一次没看清,不当回事,这次专门又说一遍,南赡部洲是没有道的,只会穿衣著履,摇摇摆摆。一百回的西游记,八十回都是忽悠,记住这个,后面有很多谜团就好解释了,悟空不知道那里没有?八戒不知道?沙僧不知道?所以,观音许诺了各种好处,想跑的想跑,想回高老庄的想回高老庄,一个个心里都明的跟镜一样,去南赡部洲就是瞎跑一趟,演戏呢。别以为没有聪明人,在这里〔李评〕原来南赡部洲无道。〔黄评〕好个南赡部洲。都看明白了,为啥去呢?谜底要到灵山脚下才揭开,剧透死翘翘,不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家乡安定下来悟空干什么?坑蒙拐骗呗、穷兵黩武呗、持强凌弱呗,反正没啥好事。王莽新朝,石猴被压五行山,东胜神洲此时应该还在诸侯混战,猴子去傲来国城里偷了一大堆兵刃,如果连云港是花果山,那么估计是楚国了,不过,楚国是挺傲的,哈哈。又去龙宫弄来了如意金箍棒并一套盔甲,这下抖了,立刻提拔了四个高干: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关于马流好解释,《本草纲目》说猕猴又称马留,其他的证据还有很多,崩芭肯定是猴子的其他名字,李小龙教授(不是截拳道的高手)说是梵文或者蒙古语音译,黄评说有谐趣,基本可以推断是猴子的别名或称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悟空将工作都安排给四个高干以后,放下心来,遨游四海认识六个牛朋蛇友,每日里走斝传觞,弦歌吹舞,就是不务正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种评本都重点评论了“放下心”三个字,心只能提着不能放下,放下心则万魔生。悟空还算有些根基,不过招来六个,便命赴黄泉,换做俗世众人,不知道招来多少,不知道如何下场。以前听老辈跟我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觉无趣,生如朝露,去日苦多,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年纪长了,见得多了,才知道无常迅速,轮回不倦。时刻提着心,还不能保无事,那里就敢放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悟空修过长生,照样被锁去了魂,到了幽冥界酒就醒了,从这里往下看,就能懂一个道理:鬼怕恶人。鬼其实怕人,如果怕鬼,恐怕已经是做鬼了,只有鬼怕鬼,那有人怕鬼?好多人胸口挂个“心有猛虎”,遇强权而生畏惧,遇弱少而生欺辱,呵呵,你以为有蔷薇给你嗅?估计大王花、尸臭花能碰上就不错了。扯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重要数据,猴子排名在魂字1350号,寿长342岁,这两个数字都是根据《太玄经》编出来的,有依据,但没啥意思就不解释了,用这种随便捏的数字推算也就是个乐趣,当不得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悟空划掉猴类很多名字,跟后面要呼应,马、流二元帅,崩、芭二将军在七八百年后,三打白骨精的时候还活着,这里就先说明了。还有一个注意的地方,真的名册没法重建了么?不是,是不想建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