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课例研究 让教学指向深度学习

奇云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nbsp;&nbsp;开展数学课例研究&nbsp;让教学指向深度学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林东一小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学指向深度学习活动散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nbsp;&nbsp;&nbsp;&nbsp;&nbsp;12月22日,林东第一小学按照学校近期工作安排部署,召开数学学科课例研究研讨会。学校校长张艳飞,副校长王小华、教导主任邬孝平以及学校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参与听课研讨活动。</span></p><p>&nbsp;&nbsp;&nbsp;&nbsp;&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nbsp;&nbsp;&nbsp;&nbsp;本次数学课例研究研讨活动,由学校教导主任邬孝平为大家作课观摩。邬主任执教的课题为四年级数学《沏茶问题》。开展几乎涵盖所有学科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活动,其主旨价值在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以来,学校在学课例研究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发挥数学学科课例研究的引领辐射作用,让课例研究辐射推广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正如张校长在活动开始强调指出的那样:“教师要转变角色,静悄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历程,观察身边的孩子今天是怎样学习的,观察学生与小组、同桌的协同学习状态,把自己当成学生。观察老师留下了怎样的学习任务,哪些问题具有挑战性,并以我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的学科,怎样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让老师们一个也不少地参与到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来。让教学指向协同研究,让课堂走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教师课例研究的实践智慧,为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全面深入、高效地推进学共体建设活动点燃发展引擎,开启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新路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活动突显了学校实施问题化学习的本质特色和学习共体的要素特征。</span></p><p>&nbsp;</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课堂上邬主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以问题化学习为引领,突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设计高阶问题,整个课堂从核心问题的提出—自主解决问题—组内交流—展示对比优化等四个环节阶次展开。运用让学生想清,写清,说清问题的思维训练方式,使学生领悟数学的规律,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整个课堂老师静下心来引领学生安心润泽地进行学习,较好地落实了课标的各项要求。整堂课中,观课老师像小学生一样,聚焦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焦点学生的学习历程、小组合作组等对课堂进行观察,并对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反思。</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课后研讨。老师们在研讨中划分小组,根据课堂观察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回顾课堂,进行组内反思,以数学老师为主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由小组发言人进行细致深刻的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反思。数学老师在交流时抓住关键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反思,透析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倾听状态、小组合作协同学习、思维发展变化和学习效果以及深度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英语、科学、音体美学科教师认真的倾听,虚心吸收并进行反思。他们转变角色,充当小学生,沉下去,沉浸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然后走出来,深刻反思,回归到自己学科教学上,反思自己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让学生真正地学习。老师在研讨时,一致认为,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困难之处,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建立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协同关系。只有把课堂上师生间良好的共学、共创学习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在平时,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在“观察—描述—反思—改进”的教学新范式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才会提升教师的课堂素养和智慧,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span></p><p><br></p> <p>活动结束后,张校长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数学学科在一学期以来在课例研究取得的四项突破。他启示老师们,在数学学科课例研究收官之际,我们要认清:第一、学科教学必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把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积累的经验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所学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第二、如何认识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从以教为本位走向以学会学习为本位。让教师的教学变成学习设计,走向高品质的学习任务设计,走向能力,走向育人。第三、教会学习,从教的设计转向学设计。聚焦学习能力培养,学就是告诉,教即倾听。让课堂走向深度学习,走向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眼中有学生,视野要开阔。把每个孩子纳入到我们的视野。面向个体学习的历程,基于学生的学,抓住关键事件,理解关注儿童的学习。让教学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有智慧。让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科从课堂上获得成功感、幸福感和归属感。</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相结合的展示平台。也让老师们认识到学习共体的建设,首先应是教师共同体,教师共同体是一种专业性的教师团体,要想让共同体更为高效和自主,必须发挥每个人的活力、主动性,才会有整个共同体的活力。活动让大家也对一小这支团队更具有了归属感。</span></p>

学习

学生

课堂

课例

教学

学科

教师

反思

数学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