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莫高窟 佛教艺术宝库

崔工

<p>  敦煌在我的眼里是个即遥远又神秘的地方,曾策划多次均未成行,幸好遇到旅行社组织西北行才算如愿。我们乘坐“津门号”旅游专列到达柳园站,下车后地接社的旅游巴士己在等候我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才抵达敦煌市,夜宿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前往莫高窟景区。 </p><p> 从车窗向外望去,旷野里无一不是黑色或黄褐色的石头和黄沙,看不到人烟和生命,即使间或出现几簇低矮的骆驼刺、梭梭草之类的绿色植物,也无一不是灰头秃脑的。</p> <p>  汽车首先到达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候车期间,在展示中心可以观赏《千年莫高》和环幕电影《梦幻佛宫》,每场时间约20分钟。看完电影,乘坐景区穿梭巴士可达实体洞窟,景区安排了专门讲解员。</p> <p>电影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实景演示等方面,对莫高窟做了全景式的解读和展现,让人恍若身临其境。</p> <p>  数字展示中心大厅内</p> <p>  大厅内的广告语:人类敦煌 千年莫高</p> <p>莫高窟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看完电影后,</p><p> 须乘景区車前往莫高窟实体洞区,单程需要30分钟。</p> <p>  从停车场出来,站在宕泉河的桥上可以看到莫高山顶的烽火台和蜂房般的北窟区。</p> <p>  宕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西端的野马南山,源地海拔388o米,源头有冰川融水形成几条小河汇集而成,在三危山盘亘15公里,是莫高窟绿化的水源</p> <p>  平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现己干涸,每遇涨水季节,这条小溪就会变成宽阔的河流。</p><p> 宕泉河是幸运的,本来名不见传,高攀了莫高窟而声名雀起,可以说没有宕泉河日积月累的修行,怎会有成就莫高窟享誉千年的隆重道场?正是这条河孕育了敦煌灿烂的艺术文化。</p><p><br></p><p><br></p> <p>  再往前走是一片古树群,每一株榆树、杨树都是走过千年苍桑的古稀老人,在戈壁沙漠深处独享河谷的滋润,和诃谷上千佛洞共同书写不老的传说,散发生命的光泽。</p> <p>这是一块告示牌,莫高窟移动导览</p> <p>再往前走就到了莫高窟景区门口,等着导游取票</p> <p>进入景区后,由景区导游带领,每人必须佩戴耳机,并用指定频道无线传送导游解说,所以如果跟错了团,耳机是接收不到别的导游解说的。</p> <p>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城东南,一砾石层断崖之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山,前临宕泉河,南北长达近4里</p> <p>  据唐代碑文记载,自秦代建元二年(366年),那个名叫乐僔的和尚看见三危山上佛祖现身,身披万道霞光,从而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凿窟,历经千多年来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至今仍保存着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各朝代开凿的洞窟735个</p><p>。</p> <p>  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p> <p>  最大塑像主高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p> <p>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p> <p>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还有: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宝鸡麦积山石窟,但这些石窟都不能与莫高窟相比美),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p> <p>  在这里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它的历史悠久,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p> <p>  走进莫高窟,如同走进了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圣地,走进了一个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殿堂。看,一座大牌坊上边有着郭沫若题词“石室宝藏”。</p> <p>  再往里走就是标有”莫高窟”蓝底金字的牌坊</p> <p>  站在洞窟里面仰望,不管你信不信佛,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圣感觉会油然而生,然后不禁感叹,中华文明博大精深。</p> <p>  导游领着我们参观了7、8个洞窟,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96号、148号、130、17等洞窟。</p> <p>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96窟。莫高窟第96窟,也叫九层楼,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p><p> 此窟开凿于初唐(公元618~705年)。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p> <p>  里面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也叫北大象。开凿于初唐时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象征。</p> <p>  高35.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为敦煌石窟内第一大佛,我国第二大佛,世界第四大佛(世界第一大佛为我国乐山大佛,高71米;第二大佛为阿富汉巴米羊石窟东大佛,高45米,已被炸掉;第三大佛🚪为巴米羊石窟西大佛,高38米)</p> <p>  这尊弥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p> <p>  下面我们来到148窟参观。148窟释加牟尼湟槃像。′睡佛身长14.8米,睡佛表示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时候的样子</p> <p>  佛祖双目微睁,面容安祥,双脚并拢,赤足</p> <p>  接着我们来到第130号窟参观。莫高窟第130窟。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高33米)的第二大佛像,也叫“南大像”。大佛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p> <p>  弥勒佛头部</p> <p>窟顶一一五龙团花纹藻井</p> <p>  甬道南壁:都督夫人供养像</p> <p>  甬道北壁:晋昌郡太守乐庭环等供养像</p> <p> 下面我们来看看17号窟。</p><p> 莫高窟第17号窟即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公元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p> <p>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的影堂(纪念堂)。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通晓吐蕃语,转译佛书,精通佛理。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p> <p>洞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窟高3米,面积较小,禅床上端坐的是洪辩高僧像,身披袈裟,目光炯炯,庄重自信,高僧背后壁上画菩提树二棵,树枝上悬挂着净水瓶和布袋,东侧菩提树下画一持对凤扇的比丘尼,西侧则为一执杖、持巾近事女。</p> <p>公元11世纪初叶,由于时代更迭或战乱等原因,大量佛经、佛画、法器和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文物五万多件被秘藏于此窟,砌墙封门,且表层饰以壁画,藏经洞在大漠中封存了九百多年。</p><p> 公元1900年(清光绪26年5月26日),这个秘室被道士王圆禄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就在这个小室里藏有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历时7个世纪的古代各种文献资料及文物艺术品约5万余件,</p><p>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典当买卖契约,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其中汉文文献约3.6万件,数量惊人,举世罕见。</p> <p>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佰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等人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文书、经书和其它文物近四万件,藏经洞的大多数精品就此流失海外。</p> <p>  盗贼,住手!</p> <p>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当属壁画。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题材和装饰图案。窟中飞天壁画最为传神</p> <p>  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得飞天飞得那么轻盈飘逸、潇洒自由、妩媚动人。</p> <p>下面看看112窟的《伎乐图》,为《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反弹琵琶</p><p>”绝技霎那间动势。</p> <p>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条写实明快、流畅飞动,一气呵成,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特色,令人赏心悦目。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p> <p>下面我们看看莫高窟雕塑。敦煌莫高窟雕塑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著地位,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p> <p>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地疏松,不宜雕刻,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p> <p>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p> <p>在制作上分泥塑和彩绘两个过程,所以又称彩塑。泥塑阶段除几个唐代巨佛为石胎泥塑外,一般都是用木头做骨架,外面用谷草、芦苇捆扎身架,</p> <p>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用纸浆泥或棉花泥精塑,</p> <p>  塑造完毕,干后上色即完工。</p> <p>雕塑形象的位置与其身份地位密切相关,神或人以他们的不同身份地位被置于不同的角度,如佛均以正面形象放置,菩萨则以半侧面摆放,胡人则多以侧面形式出现。</p> <p>下面看看景区周围景观。</p><p>飞天雕像</p> <p>  反弹琵琶雕像。老太婆想模仿,你学不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