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象——平乐车渡的前世今生

岳子良

<p class="ql-block">  前言:平乐车渡,曾是平乐过往车辆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它的兴衰见证了平乐交通的历史发展变迁。时逢2020年12月22日是平乐桂江大桥通车30周年,大桥通车之日,便是车渡停航之时。以此文回顾平乐车渡历史,纪念桂江大桥通车30周年。</p> <p class="ql-block">  平乐古称昭州,三江(荔江、漓江、茶江)在此汇聚为桂江,直通珠江,水路交通自古以来极为发达,为“两粤通衢”的咽喉要关。而陆路交通,以往途经平乐车辆,在没有大桥之前,过江只能用车渡,汛期大水时车渡经常停运,造成大量车辆滞留。据史料记载,平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车渡,至九十年代初期停运,车渡在平乐的陆路交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平乐车渡(下图),只能勉强搭载一辆汽车,在没有机动轮船的年代只能人工撑渡。从地形地貌看,河对岸应该是南洲,并且从南洲到龙窝很早以前就有一条可通行汽车的泥沙路,至今还能通行汽车。估计那时从县城开车上桂林,先乘车渡到南洲,再从南洲到龙窝往荔浦上桂林。</p> <p class="ql-block">  有了机动轮船之后,车渡口就选在了桂江万人锅水域,因此处河床又陡又深,形似一口大锅,俗称万人锅。这时的车渡已由轮船牵引,一次最多可搭载4辆大车,许多行人也顺搭过江。</p> <p class="ql-block">  县城边上当时有上下2个车渡口(下图),下渡口为主要通行渡口,上渡口为极少用的军用战备渡口,隶属广州军区管辖。当涨水大一点还可通航时,车辆从下渡口上不了就从上渡口上车渡。</p> <p class="ql-block">  对车渡的最初印象,是一段童年青涩的经历。1964年8月底的一天上午,大哥从车站搭乘班车经车渡上桂林去武汉上大学。当时父母带着我去车渡口送大哥,父亲送他上车渡,我与母亲在车渡售票处门前目送。那时我只有几岁,大哥在我的印象中是模糊的,但大哥是我父母的骄傲,学习成绩一直拔尖,更是当年平乐中学乃至平乐县的高考状元,只是由于家庭出身原因而错失清华。所以当看到汽车上了渡船缓缓的驶向对岸,儿子挥手远去时,母亲不禁眼泪盈眶,潸然泪下,我也跟着抽泣。这是平乐车渡在我童年里给我深刻的第一印象,虽经过了50多年的岁月颠簸,但仍记忆犹新,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  平乐车渡是323国道上最繁忙的车渡之一,白天过往车辆多,晚上相对较少。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在平乐县木器厂工作的那几年,晚上经常加班,下夜班后我们几个工友时常到车渡口游泳,从车渡上跳水,也跳进了快乐时光。那时年轻水性好,不知道危险也不知道害怕,后来与工友聊起这事,既有趣也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  万人锅水深鱼多,经常有渔民驾着小船在这里钓鱼,以前我曾亲眼看见有人钓上一条20多斤重的大鱼,上岸后马上有许多人围观和买鱼。</p> <p class="ql-block">  在万人锅水域,除了渡车的车渡外,在车渡口上游还有渡人的摆渡,从大拱桥码头上船,通过人力摇桨摆渡到对岸车渡口。大部分的行人往来,都是通过此摆渡到达彼岸。在岁月中的摇曳,早已沉淀在记忆深处。</p> <p>已经废弃的大拱桥码头</p> <p>上船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  经过2年的建设,平乐第一座桂江大桥于1990年12月22日竣工通车。大桥通车之日,便是车渡停航之时,从此平乐桂江车渡完成了足以载入史册的光荣历史使命,完美谢幕。同时也结束了平乐大江大河没有桥梁的历史,开启了平乐交通事业的新篇章,这是平乐县的重大历史事件。当天上午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通车庆典仪式,自治区、地市以及平乐县四家班子的领导出席了庆典,由时任常务副县长黄华平主持。当时我作为摄像记者,全程记录了庆典过程。</p> <p class="ql-block">桂江桥飞渡,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再大的洪水也能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波光粼粼,大桥犹如巨龙过江。</p> <p>群峰林立,桥跨南北,滚滚大江东去。</p> <p class="ql-block">  当年喧嚣繁忙的车渡口早已荒废,曾经的辉煌化为过往烟云,静静的趟在那悄然无声,坚持守望着那条永远奔流不息的江河。</p> <p class="ql-block">  茶江桥修建之前,在印山旁茶江河口也曾有一个车渡,车辆从这里过河可达福兴,经福兴到沙子上桂林。当时由于这条路是泥沙路,因而过往车辆很少。随着茶江大桥的开通,这一车渡也已消失。</p> <p class="ql-block">  平乐目前在漓江上仅存黄牛头村到保沙村的车渡,而这个车渡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只能搭载一辆小汽车,平时搭载摩托车和行人。随着正在建设的保沙到阳朔普益的道路即将开通,再经普益——福兴大桥到平乐,这一车渡也将成为平乐县城车渡历史中最后的谢幕。</p> <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千年古昭州旧貌换新颜。自桂江大桥建成后,又相继建设了多座桥梁,以及包茂高速公路平乐段,平乐的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们期待故乡的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老渡口</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送你离开老渡口,清清河水潺潺流,你微笑着挥挥手,船头立影风悠悠。老渡口,守望桂水几度秋,夕阳孤帆昭州印,古寺更钟月如钩。老渡口,多少岁月难回首,长长的马路熟悉的街,和我们世世相守。老渡口,多少乡情还依旧,把酒言欢还是故乡的酒,让我醉在梦里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