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农民

古石岭公益书屋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颇不宁静,前天看到高中同学周放明的美文《父亲的峥嵘岁月》,昨天又在古石岭公益书屋读书群看了书友唐焱《父亲的酒杯》,读得我泪眼婆娑,勾起我对父亲的久久思念。今天又有我同事老父亲辞世我去悼念,望着墙上他父亲的遗像,感受他们的失亲之痛,又触动我怀念父亲的根根神经,回忆起父亲的种种过往。</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1929年,于1996年走完了平凡不平静的一生。父亲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城北门外小西坑李家大屋。父亲出生时李家是当地的望族,祖父是开明乡绅,家有良田百亩,商铺几处,内外有人邦。正是顺风顺水, 人兴财旺,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名字有点怪,叫李朂成,“朂”与旭日东升的“旭”同音,后来我读孙中山为广东大学写的校训“朂 哉 诸 君, 努 力 自 强”,才知道这个字是勉励的意思,可以看出祖先对父亲寄予的厚望。以前很多不熟悉这字的人都叫父亲李最成,有时父亲为了免去教别人认字的义务,主动写成“李旭成”,不过我读书的时候,还是特意写李朂成,让同学、老师读不准我父亲的名字,也骄傲骄傲一下。</p><p class="ql-block"> 父亲有一哥一姐,哥叫李质彬,姐叫李谪凡,父亲兄弟姐妹的名字取得好雅致吧,一听就文化气息特浓,其实父亲的爸是真正的读书人,应当是做过先生的人,因为我小时候就听我们村一老人称我为先生的孙。</p><p class="ql-block"> 随着土改运动的开始,父亲一个以前从未担过家庭重担的男人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柴米油盐事事都要操心,父亲从头学起,整理出菜园、自已动手对家居进行改造。自己动手砌猪栏,打土灶,他做砖工,母亲做小工。真的难为父亲,通过改造自己,什么农活都会做了,并且做得比一般人还好,真正成了货真价真的农民。</p><p class="ql-block">  父亲爱好蛮多的,喜欢运动,他会游泳、打蓝球,说话风趣,很有娱乐精神的。爱讲故事,表述能力强,能很动听的完完整整把故事讲出来,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里面的章节全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听得我们小孩子津津有味。特别是夏天纳凉,围着他转,给他打扇,催他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  父亲从小就对我们讲,人要有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不财不要取,必须人穷志不穷。小时候我们真穷,饭都没有吃,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父亲对外来之财也从不动心,坚守 “诚信”二字。记得文革时候,做银匠的舅舅将自己做手艺辛苦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200块银元,交由父亲保管,因为舅舅担心街道革委会红卫兵抄家搜去,父亲将银元一块不动包好,埋放在我家猪栏的一块石板下。后舅舅受不住红卫兵严刑逼供,说出200块银元存我家。红卫兵到我家来索拿银元时,我父亲将200块银元一块不少的交给他们。宁愿自己挨饿受苦,用自己的人格保管着这些银元,邻居后来看到从我家搜出这样多的银元,谁都意想不到,都骂我父亲“真傻,自己困难到这种地步,一块银元都不动用。”父亲一笑而过,他一生至死就是用这种傻,维护自己诚信、保持着人穷志不穷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父亲可以说是受病疼折磨的一生,早年就是脚痛,差点丢了性命,结果命是保下来了,双脚落下残疾,行走不便。88年我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就得了偏瘫,因吃药吃得及时,当时象是恢复了,于是重新又到合伙办的石膏板厂做事。结果一年半后,又一次重犯,这次就让父亲永远失去劳动的机会。刚开始就是双手不能用力,然后就是脚不能行动,一步步加深。但不管是一种什么状态,父亲从不悲观厌世,热爱生活,乐观面对一切。他总是讲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给我听,比如不要记恨别人,要懂得感恩。真的有点象南非国父曼德拉,那种抛下一切痛苦与怨恨的胸襟。</p><p class="ql-block"> 父亲给我们子女们传递正能量,同时也给需要关心的人们以关怀,“幼吾幼以及人幼”。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感到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对生活没有信心,父亲常象关心我们一样,教他们识字,看书,给他们讲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去体悟自己的人生。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堂堂正正做人,父亲临终前嘱咐我帮他把家里的书整理好,邻居们喜欢看就让他们来看,我一直记心里,直至去年我把父亲建的老屋整修成一个公益书屋,才算完成了父亲的一桩心愿。</p><p class="ql-block">  父亲宁愿自己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宽容。以前到外搞副业,父亲他们是做红砖。父亲脚不方便,肩不能担,于是他就在手上下功夫,在技术钻研探索,父亲就是靠着这股狠劲,成了远近有名装砖窑的师傅。父亲知道自己的脚不行,于是上工比别人早,收工比别人晚,所以与他共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与父亲合伙做事的。父亲对我们说:做事的时候不要怕吃亏,老是想着占便宜,最终到头来还是吃亏。父亲就是这种心态做事,所以父亲不管是当生产队长,还是与人合伙办厂,父亲都深受同事拥护。这可能就是父亲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父亲常教导我们:人靠自己本事吃饭最稳当。父亲当年支持我学习会计专业,他认为会计是门实在活,只要自已沉稳,坐得稳,行得正,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关系也可以做好。他常说,自己没本事,把别人作依靠,靠山会倒。自身不健,冒水洗面。所以我们兄弟姐妹都发奋自强,吃苦努力,从无“等、要、靠”思想</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到长沙读书时,家里经济条件相对好转,父亲是一个学期学习生活费全部给我,当时一个学年生活费200元,让我自行安排生活、学习费用,从那时起,我会把自己生活学习费作好预算,合理安排每月的伙食费、学习费,做到细水均匀流。从来不会象我有的同学今朝有钱多用,明朝无钱要用也不用。这种习惯一直保留着,现在我每个月领到不多的工资,也会把它分成生活必需费、人情应酬费、交通费、应急余款四部分,安排得好好的。父亲说:挣钱不在多,在于用得好。后来我儿子到长沙读书,我也把这方法保留下来,我将儿子读三年大专的生活费一次全部汇入卡中,让儿子学会安排自己生活,结果儿子也表现不错,把三年生活安排的很好。我们从安排生活费开始接受规划训练,做到凡事有计划、预算。所以我们的生活过得不富有,但特平实、顺利。这都是父亲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另外父亲对我们从不娇惯。比如那个时候,我读初中,高中,放寒暑假这样的假期,必须参加家里的劳动,白天不能静静的坐在家里做什么寒暑假作业的,不管你作业多少,做作业是晚上的事,只能晚上做。平时放学回家,必须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担水、放牛。家里做砖的时候,晒砖的工作就是我的事。后与人合伙办厂的时候,放假回来也要去做事。我其实知道,父亲目的不是要我去挣钱,是要让我知道挣钱的不易与辛苦,让我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当时我可能也是有点怨言,现在想想,真应当感谢父亲,是他用他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懂得珍惜、上进、努力。对于家业,父亲也是不主张父辈创造给子孙们的,记得哥哥1992年要做那栋两层楼房的时候,父亲说:家里有住就行,少做房屋,有钱多送小孩读书学艺。子孙胜似我,留它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它做什么。当时我真的不懂是什么意思,昨天网上查查,原来是林则徐对于应当留什么给子孙的教诲。父亲从那个更替的时代走来,他深深感到其实房产、财富都可以说不是自己的,唯有知识、生活技能才是自己的。父亲“授我们以渔,没有授我们以鱼”,告诉我们的生存法则与技能,让我们终身受益。同时他对孙辈的教育也是一样,他并不因为你是李家的长孙什么,就会对你无原则的百依百顺。</p> <p class="ql-block">大侄儿三岁的时候,吃饭不自已吃,要喂才吃。有一天父亲一个人在这家时候,侄儿不吃就让他不吃,饿他两餐,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大侄儿想吃也不给他,结果这样“狠心”的整他一回之后了,大侄儿自然到了吃饭的时候吃了,他常对我妈说:如果小孩连吃饭都不知道吃的话,那可能也是痴呆。父亲对我们教育从不放松,哥哥,姐姐他们上学不多,但是父亲经常给我们上夜课,上夜课就是讲做事、处事的方法、人情世故、规矩,也就是个人修养方面的事。后来临终前能说话的时候,再三交待我,有机会让小孩子读书,千万不能让他们错过读书的机会,他说读书不一定能挣到大钱,但是如果真的能读懂书的话,他们生活也会过得快乐平安。</p> <p class="ql-block">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但是他的一些思想我认为真的很为独到、实不平凡,让我们终身受益,感恩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