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包饺子”是中国冬至时节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今年冬至九年级全体师生举办“这个冬天不太冷,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主题活动,通过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严寒的冬日感受家的温暖,传递同窗情。并借此机会弘扬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饺子🥟</p> <p> 这半年来我们同甘共苦,同风雨共欢笑!热气腾腾的食堂里,热情洋溢的主持人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p> <p> 首先,柴老师为大家介绍冬至习俗。</p> <p>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p><p>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p><p>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p> 擀饺子皮速度赛 <p> 拼手速的时刻到来了,同学们你赶我超毫不懈怠,与时间在赛跑,九5班刘鑫小组擀的最快最美观,荣获本项比赛一等奖。</p> 包饺子速度赛 <p> 瞧!同学们包饺子时的神情多么专注,一个个争当“包饺子小能手”,班里的同学也不停为自己的小伙伴打气。</p> 饺子创意拼图赛 <p> 这个环节展示了集体的力量,一人一个小小的创意,组合在一起便是大智慧!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集体最优秀!</p> <p> 比赛结束了,包饺子还要继续,同学们锣鼓喧天的刚刚开始,场面热闹非凡。</p> <p> 我们男生干起活来也是岗岗的,粗活细活都不在话下。</p> <p> 当然,也少不了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p> <p> 饺子出锅后,老师和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美好“食”光终于到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而满足的神情。</p> <p>我们都是淦饭人</p><p>自己包的吃起来最香</p> <p> 大家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动手包出的饺子。不仅感受到了快乐,放松了心情,还增进了大家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彼此的心,使大家感受到九年级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p> <p> 还有食堂大师傅精心准备的配菜哦~~</p> <p>我们偶尔也会皮一下🥳</p> <p>关盘行动我先行</p><p>文明礼仪我先行</p> <p> 一次饺子,一份心;一次成长,一处情。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有同学们不甘示弱的雄心,有虚心学习的谦逊,也有密切配合的默契。“包饺子“活动,让课堂走出了教室,投入实践。相比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教育更离不开对人文情怀的感知。包的是饺子,学的是本领;吃的是饺子,感觉是温情。这一包,包住得是老师的无私奉献,是同学们对老师们的深深感恩,是同窗珍贵的友情,亦是浓浓的师生情谊。</p> <p><br></p><p>编辑:韩婧</p><p>图片:九年级全体教师</p><p>审核:谢斐 雷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