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图:胡治戌书记夫妇</p><p class="ql-block"><b>(江津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电站书记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赖维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丽的璧南河,源于璧山北部丘陵地带的一条溪流,她用柔美与浑厚的歌声,吟唱着江津北岸的沿途风光,相约长江在油溪大桥汇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批创业者在一个地名叫高硐的地方,筑坝挡水修电站,他们在璧南河上,找到了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领军人叫胡治戌,一个上世纪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土改干部,于63年3月接受党组织指令,踏上了创业电站的艰苦征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時任油溪区公所通讯员王子裕回忆,当时建设的长冲水电站,是经过江津地委批复同意建设的,为发展江津区长江以北的德感油溪吴滩石门等地工农业生产而建,首期批复建设资金5万元人民币,计划装机720千瓦,由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地方组织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火朝天的高硐,红旗插满了田野山坡,励志的口号响彻在璧南河畔,共产党员一马当先,从不落后。工地上,胡书记与大家一起打钢钎,抬石头,开山放炮。工棚里,胡书记与大家同吃同住,多少个寒冬,多少个酷暑,多少个困难,都动摇不了胡书记扎根工地的念头。王子裕说,有一次他送一封电报到电站工地,找了很久,才找到了一身泥浆的胡书记,满手的泥巴,都是我拆开电报念给他听的。那哈真苦哇,国家资金紧张,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地投劳,全靠大家实干苦干,工地上很多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他是书记,找起特别费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电站于1965年春天建成,720千瓦的装机,两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青瓦房半园墙,一座全新的水电站在江津长冲乡高硐诞生。当时电站的全称是,江津地区长冲高硐水力发电站,一度成为地区级别的企业。上级党委研究,胡治戌同志熟悉电站建设经过,事业心强,有担当,升格任用为长冲水电站的书记兼站长。从此,一个不懂电力技术的门外汉,毅然扛起了电站运行管理的重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的长冲水电站在四川省范围内很有名气。省级设计院设计,机端电压6.3千伏,机组由重庆水轮厂生产,在设备和装备上属于比较先进的水电站。电站受到了上级的重视和推广,引来了很多区县前来学习参观,胡书记一次一次地介绍,一次又一次地讲解,从璧南河的集雨面积讲到水头流量,从水机电机参数讲到年利用小时,从洪水枯水讲到渠道闸门拦污栅,不知情的还以为胡书记是一个专家呢,一连串死记硬背的电站参数,却在他脑海里牢牢记住,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水电事业执着与坚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在电站的运行管理中,胡书记深入班组,与工人打成一片,既当书记又当运行工。他在当运行工期间,感到了电站建设中一些不足的地方,特别是机组发出的运行噪音很大,厂房内挨着耳朵说话都要大声讲,操作指挥有時还要用手语来比划,由于噪声大,影响操作,有几次还险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胡书记对电站厂房的噪音特别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時,他积极参加水电行业的专业培训,希望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改进自己的工作。据一起参加都江堰水电站运行管理培训班的范开诚回忆:胡书记虽然文化差一些,但肯学肯问,坚持弄懂一些技术原理,还特别咨询授课老师如何降低厂房噪音等问题,由于当时技术原因,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漫长的磨练,胡书记终于能够全面指挥电站的各项技术工作,进而提高了电站管理水平,为江津北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电源,多次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水电设备研发水平的整体提高,在胡书记领导下,电站首先对老机组进行更新改造。1983年在原厂房内扩建了3号机组,容量400千瓦,提高了电站的发电能力。为了改善运行噪音,胡书记亲自到成都与设计院研判,在原厂房内安装隔音室、吸音墙等,尽最大能力降音降噪,极大地缓解了电站噪音问题。但是,胡书记依然对电站的运行条件不满意,仍积极向上级建议,在技术可行的前题下,要不断对电站进行改造更新,争取实现水机自动化或者是无人值守电站,彻底解决厂房噪音问题。他说,这是他对长冲水电站最为期待的一个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哎,岁月催人老,胡书记在电站工作28年后,于1991年退休了。退休后,他经常关注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在参加1994年原厂房扩建四号机竣工典礼上说:“他希望工人要走出水机室,实现电站水机自动化,彻底改善运行环境,消除噪音”。还特别深情地讲到:“长冲电站对他有特殊的感情,虽然当时电站设备很落后,他希望国家大发展,自动化程度大提高,工人有舒适的中控室,不受噪音不受累,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最后还动情地说,如果长冲电站有那一天,我也想再回来看一看,看一下那些值班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時期新起点的引领下,江津区地方水电站的水电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运行可靠性显著增强,为江津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长冲水电站也在新時代改革中不断进取,终于在2018年实现了全部水机操作自动化,水机无人值班,中控制室集中操作,装机容量也由最初的720千瓦扩建为2500千瓦。一个全新的,一个没有厂房噪音运行环境的长冲电站,已经实现了胡书记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遗憾的是,胡书记没有等到这一天,他已于2015年7月病逝了,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悠悠璧南河,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洪水枯水,流露着她永恒的浑厚与柔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拦河坝上的葫芦花,开了一拨又一拨,渠道旁的小草小树,在阳光下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控室那明亮的灯光告诉我们,胡书记并没有离去,他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将永远在长冲水电站未来的岁月里,坚守,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12.22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2200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赖维书,曾是长冲水电站职工,江津区民建会员,江津区、永川区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2020.11.16日于江津滨江路东段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