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坞口绕山公路的尽头到周公山自然村,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一路上要过三座古石桥,最后一个古石桥的小瀑布边是一片茂林修竹,竹林尽头村落隐现。据《黄氏家谱》记载,这个村的祖先从福建上杭县迁入,因其排行第九,人称九公,山以其名,又九与周谐音,所以村名取周公山(清代以前叫九公山)。</p><p>周公山,这个深藏于千里岗的古村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没有一丝的现代生活气息,似乎一切都归于寂静,停留在原始生活阶段。</p><p>土坯房</p><p>村中道路由块石或条石砌成,全村是清一色的土坯房,不见一间砖瓦房,40多幢土房全由夯土筑成,依山而建,坐落在一条狭小的山垅中。</p><p>据老人说,这里山高路陡,地无三尺平,出门都是坡,因此,建屋是件很难的事,现有大部分的房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老的一幢古屋已有103年。现在看去,房屋错落有致,地势一幢比一幢高,房前屋后都有用块石垒起的高高石墙。因为交通不便,砖瓦从外面挑上山太难,所以直到60年前,村里都还是清一色的土坯房,屋顶看不到一片瓦。据介绍,以前村民的房顶都用箬坪。箬坪,就是把四五张粽箬上下叠压在一起,然后用竹条把它们一叠叠固定,扎在一起,摊在房顶的横条上。解放后,开始改为竹片瓦,直到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山上垒了个土窑,开始自己试着烧瓦,每家每户的屋顶才改用瓦片。现在,这些房屋已很破旧,但清一色的泥瓦房掩映在幽幽的树林和竹林之中,古色古香。随意走入一栋,一般都是三间,内厅宽阔,土顶木梁,堂前也是泥地。</p><p>周公山村四周群山连绵,竹海摇曳,竹木繁茂,溪多谷深,站在村对面的山坡上看,富有层次的民居由低向高,顺山势而建,随山势起伏,黄墙黑瓦,犹如天空造物。山上两股清泉蜿蜒曲折,在村前汇合后,绕着村落流向苗源溪,几座石拱桥像纽带沟通全村的道路网络,周公山朴实的、用泥瓦构筑的房屋与大山和谐地融为一体。</p> <p>周公山,位于衢州柯城区九华乡境内,离市区38公里,全村原有47户,137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