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后花园名为“萃锦园”,与府邸相呼应,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西洋门”是花园中路的入口,是花园的正门,是恭亲王奕訢所建。恭亲王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来拯救清王朝。 西洋门是恭王府“三绝一宝”之第二绝,是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一道汉白玉石拱门(圆明园的大法海园门,八国联军入侵时被焚毁)。门额上外刻“静含太古”四个大字。 门额内刻“秀挹恒春”四字。静和秀是园主人追求的两个境界,同时也以此喻代仙境,更增添了园林的美妙感。 走过西洋门,迎面耸立着一块4米多高的柱状湖石,石上刻有“独乐峰”三字,是恭王府里最有名的一块太湖石。 走到湖石的另一面,方知此石名气从何而来。独乐峰,又名“送子观音石”,据说和绅在生了20多个女儿之后,就因得此太湖石,终于生了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 后花园的东入口为“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入口为假山通道,这里山石纵横,曲径逶迤。 走过曲径通幽,西侧“艺蔬圃”旁有一单檐六角攒尖顶小亭,名为“沁秋亭”,是主人约文人雅士们饮酒作诗的地方。 沁秋亭,俗称“流杯亭”。 地面上有流杯渠,从亭后山上注井水入渠,再从暗道泄入不远处的蝠池,所谓肥水不留外人田。 此渠亦有讲究,实为草书“亭”字形,取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修禊赏乐”之意。昔日府主人常邀亲朋好友围坐亭廊,将盛满酒的酒杯置于水上,顺着水道漂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作诗,做兰亭之会。 花园的西入口为“榆关”,是一座缩小版的长城关口。 榆关是山海关的别称,为一段城堡式墙垣,长约50米,雉堞、洞券俱全。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称,在园中设此关门,足以表示园主不忘清祖从山海关入主中原的史迹。 榆关前的西侧是“龙王庙”。 按阴阳八卦推算,龙王庙正处于花园中的“水”位,因水置龙,以镇一方。 龙王庙供奉着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龙王。 龙王庙前有一口水井,隐意此处直通东海。 <div>榆关东侧是“山神庙”。山神庙是祭祀“四仙”(狐狸、刺猬、黄鼠狼和蛇)的地方。据说,这几种动物在园中常有出没,府中人为了除病去灾,常在庙前烧香供奉,以求平安。</div> 走过榆关,东侧是“妙香亭”。亭前曾种植很多丁香花,每逢丁香盛开之时,花香扑鼻,馥郁芬芳,妙香亭之名由此而得。 妙香亭为双层木结构平顶式方亭,上层为妙香亭,下层为般若庵。上圆下方的两层顶以建筑语言诠释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精品。 西侧是“益智斋”,又名“养云精舍”,曾是主人摆放书籍、古董的雅室。 “蝠池”位于中路景点南端,因形状像蝙蝠而得名,隐喻“福池”。 “安善堂”处于蝠池之北,是一座宽敞大厅,布局精美,前有抱厦,侧有回廊,连接东西配房,形似展翼大蝙蝠。 安善堂有别于其它建筑的典型之处是坐南朝北,是当年恭亲王设宴招待客人的处所。 蝠池东为“明道斋”,意为明示道理,彰显文采。 蝠池西为“棣华轩”,意含兄弟合力,共扶江山。明道斋与棣华轩之名均为咸丰皇帝御题。 安善堂与明道斋、棣华轩之间以“长寿廊”相连。 长寿廊的特征是又长又窄,窄即为瘦,瘦即喻“寿”,故名“长寿”。 <div><br></div> 继续前行,有段坡度较大的爬山斜廊,特点是没有台阶,象征着主人不愿一步一个台阶,而希冀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走过安善堂,便是滴翠岩。 滴翠岩是一座以太湖石叠砌而成的体量甚大的假山,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山顶的曲径小道。 假山前有一小池,池中锦鲤悠然贻人。 “秘云洞”为滴翠岩山体中的一个山洞,洞口位于滴翠岩右部,一直延伸到滴翠岩的中心腹部。 秘云洞中镶嵌着恭王府“三绝一宝”之“一宝”:康熙帝御笔“福”字青石碑。康熙书法造诣精深,其字苍劲有力,但却很少题字。今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仅存三字,故宫交泰殿匾额上的“无为”和此处的“福”字。且“无为”匾额上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而“福”字上却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足见此“福”字何其珍贵,实为绝世珍宝。 康熙御笔"福"字,构思巧妙,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此福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未封口,寓意鸿福无边。 <div>滴翠岩是花园的主山,山顶平台为邀月台,是王府主人及家人、亲友登台赏月之处。<br></div> 邀月台前有湖石形如二龙戏珠。 邀月台上建有面阔三间的“绿天小隐”,是纳凉赏月时品茗食点,听琴敲诗之处。 邀月台是全园的最高点,举目四望,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满园美色尽收眼底。 “蝠厅”位于滴翠岩的北面,也是整个花园中最北端的建筑,因建筑外形似蝙蝠而得名。 蝠厅原为恭亲王的议事厅,后成为恭亲王之孙、著名书画家溥儒的书房。 蝠厅梁柱和廊凳上画的都是竹子图案,非常漂亮,寓意官运、财运节节攀高。 这座精致的垂花门是东路景区的入口。 垂花门内是“竹子院”,院内一派“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景象。 “香雪坞”位于竹子院东侧,是恭亲王的福晋、侧福晋们游园观戏的小憩之处。 竹子院的北院门是一月亮门。 穿过月亮门,便是牡丹园。 牡丹园北侧有一高大的藤萝架。可以想象,若是春季,架上串串紫藤萝花倒挂,院中各色牡丹争艳,那该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 走过牡丹园,就是大戏楼。 大戏楼,原名“怡神所”,是当年赏花行令之处。室内座南面北是高约1米的戏台,用紫硬木雕花隔屏分为前台和后台,上面悬挂着《赏心乐事》四个大字的匾额。 大戏楼是恭王府“三绝一宝”之第三绝,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室内大戏楼。戏楼天花板和内壁满饰彩绘藤萝;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却没用一根铁钉;地面全部采用金砖墁地;可容纳200多人看戏。 戏楼内中间部分为池座,北部包厢是恭亲王看戏之处,东西设出入门。 大戏楼的东侧是“听雨轩”,是王府宾客看戏时的中间休息之所。 西路景区的主要景点是“方塘水榭”。 <div>“方塘水榭”以水景为主,由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池心观鱼台组成。<br></div> “池心观鱼台”,又名“诗画舫”,是一长方形敞亭。 通往池心观鱼台的廊道,是一叶扁舟造型。 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清代的北京,要往住宅中引入活水,必须要经过皇帝的特批方可,恭王府是少有的几个享此殊荣的王府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