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冬至,大家吃饺子了吗?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冬至这个节气,我校四年级从上周开始进行了以“冬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p><p><br></p> <p>确定活动目标:</p><p>1.收集有关冬至的由来、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p><p>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学习包饺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p><p>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p> <p> 12月19日,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二十四节气歌,准备探究二十四节气之--冬至。</p> <p>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同学们了解到:</p><p>(1)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p><p>(2)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面受日光的照射的角度来说,冬至这天是太阳运行到了南回归线的极点,所以我们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p><p>(3)时间:冬至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p><p>(4)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说白了就是"春节第一,我第二",敢直接和"春节"相提并论,怕也是没谁了。</p><p>(5)冬至始于周朝,行于汉代,盛于唐宋。</p><p>(6)冬至谚语——“邋遢冬至干净年”。</p><p>民间以冬至日先后,及当天天气情况推测往后的天气。各地的俗话这么</p><p>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p><p>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p><p>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湘)</p><p>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粤)</p><p>也就是说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可以决定农历年的天气。如果冬至这一天,冬雨连绵,那么农历新年就是艳阳高照,反之,如果冬至和风丽日,年初一可就惨了,必定风雪阻途。</p><p><br></p><p>同学们都比较怀疑,都准备到时候看看是否真的会这么准😜我们拭目以待吧☃</p><p><br></p> <p>我们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冬至的三候是什么呢?冬至三候分别是:蚯蚓结、麋角解和水泉动。</p><p>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因此,在潮湿阴冷的土壤中存活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以休眠的姿态,静候春天的到来。</p><p><br></p> <p>麋角解:麋鹿俗称"四不像",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在我国曾经一度濒临灭绝。雄糜鹿有长长的角,每年冬至前后,它们的角会自然脱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会长出新角。</p><p><br></p><p><br></p> <p>水泉动:冬至之时,山中泉水已感受到阳气之温热,虽然表面还是冰雪苦寒,但冰面之下已有泉水在流动。</p> <p>冬至有哪些习俗呢?</p><p>古人过冬至</p><p>1.祭祀活动</p><p>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皇帝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p><p><br></p> <p>2.迎日活动</p><p>冬至节当天,在户外及庭院中摆放日晷,亲朋好友皆穿汉服坐于席上,弹奏或播放古乐,观察日影的移动,感受天节的变化,吟诵或现场赋作冬至的诗词、文章,并可做风调雨顺、家和康泰等美好的祈福。可与小型的祭天仪礼同时进行。 </p><p><br></p><p><br></p> <p>3.尊师礼节</p><p>我国一向有尊师的传统,冬至祭孔和拜师就是一种集中表现。也有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分享节日快乐。还有地方赠长辈鞋袜,在日影最长之日祈求长辈长寿。</p> <p>4.食的活动</p><p>合家团圆,一起动手制作各种冬至食品。</p><p>在冬至前夜设“冬至亚岁宴”,全家围坐、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节日食品,感受冬天的气息和浓浓的亲情。 </p> <p>5.礼的活动</p><p>拜师/拜访师长,表达敬意 </p><p>向亲朋好友赠送节日食品,分享节日快乐</p><p>赠长辈鞋袜,表达尊老祝福之意。</p> <p>6.娱的活动</p><p>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九九消寒图”</p><p>(1)在漫长寒冷而又难熬的“数九寒天",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在民间有歌谣: "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p> <p>2)还有一种"雅图",是在白纸上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p><p>(3)读了"九九歌",你知道一年中最冷的是什么时候?所以,在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p> <p>现代人过冬至</p><p>冬至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出去逛街的日子。在北方,冬至这天习惯吃饺子。而在南方则是煮汤圆、吃米团和长线面的习俗,一到冬至,那真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只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仍然保持着祭祖的习俗。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可以说是仅次于过年的一个节日。</p> <p>1.冬至的饮食习俗可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最流行的当属冬至吃饺子了。</p><p>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回到家乡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到很多老百姓的耳朵冻烂了,心里十分难过,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p><p>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p> <p> 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p> <p>2.其他民间习俗呢? </p><p>(1)北京馄饨。</p><p>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祈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混沌。</p> <p>(2)赤豆糯米饭</p><p>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p> <p>(3)“头脑”</p><p>宁夏吃"头脑"宁夏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p> <p> 关于"冬至"的饮食习俗可真多,真让人不由得感慨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啊!</p> <p>1.多着衣、避寒</p><p> 邪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p><p>2.起居</p><p>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p><p>3.《冬至养生歌》</p><p>生梨饭后消痰好,苹果消食营养高。</p><p>柑橘消积化痰液,抑制癌菌猕猴桃。 </p><p>紫茄祛风通脉络,莲藕除烦解酒秒。</p><p>大蒜抑制肠胃炎,菜花常吃癌症少。 </p><p>萝卜顺气健脾胃,绿豆解暑降温好。</p><p>百合补中又益气,健胃补血吃红枣。 </p><p>木耳抗癌素中浑,黄瓜减肥有成效。</p><p>海带含碘消瘀结,香菇存酶肿瘤消。 </p><p>香蕉含碘解胃炎,蘑菇抑制癌细胞。</p><p>山楂减肥除疝气,葡萄芝麻更年少。 </p><p>生津安神数乌梅,暖胃止痛桂花好。</p><p>食醋防毒能消炎,韭菜补肾暖膝腰。 </p><p>蜂蜜润肠延年寿,瓜豆消肿又利尿。</p><p>诸君若要身体好,食疗养生最重要。</p> <p>《冬至》——杜甫</p><p>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p><p>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p><p>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p><p>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p><p><br></p><p>《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p><p>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p><p>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p> <p>九、实践作业</p><p>1.体验:观看"花样包饺子"视频,回去尝试包各种各样的饺子。</p><p><br></p> <p>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p> <p>3.绘制“九九消寒图”。</p> <p>同学们绘制的“九九消寒图”,从冬至开始就要涂颜色啦~</p> <p>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p><p>梅花点遍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p> <p>“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p><p>愿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