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生命淸供》朱良志之暮鸦宾鸿

道哥

<p>  中国画家画乌鸦,多在暮色中,言鸿鸟,多强调其“宾”的特性,一种永远在寻找归程的鸟。暮鸦、宾鸿中包含着很微妙的用思,值得玩味。</p> <p>清 恽南田 十开山水册之一 古木寒鸦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恽南田的《古木寒鸦图》,为仿五代画家巨然的作品,古树、枯藤、莎草、云墙、寒鸦,意味独特,题诗:“乌鹊将栖处,村烟欲上时。寒声何地起,风在最高枝。”画中一切似乎都在寒风中摇荡,日将落未落,鸦将栖未栖,正所谓“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欲得何曾得,欲归何曾归,栖而未栖,归而未归,暂行暂寄。漂泊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宿命,回归是人类永恒的呼唤,画境戚戚然,美到不可言传。</p><p> </p> <p>清 八大山人 枯木寒鸦图</p> <p>宋 佚名 寒鸦图 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清 恽南田 仿古山水册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 <p>宋 李成 寒鸦图卷 花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 <p>  枯木寒鸦一派,深受北宋以来李、郭的影响,李成擅画寒林枯木,他的《寒鸦图》手卷,笔法细润,清净萧森,与元代以后的枯木寒鸦图中所突出的“归”的思考有明显不同。</p> <p>明 戴进 雪归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p> <p>  戴进的《雪归图》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暮鸦图”,独到的构思和物事安排,及画家以其短促的线条、有力的勾皴、快速的节奏、粗犷的气势烘托出画中归人之切切心境。</p><p> 中国古代绘画“枯木寒鸦”式的境界,在清康熙年间画家、诗人庄澹庵的一首题画诗中体现的尤为妥帖,题凌畹山水图:“性癖羞为设色工,聊将枯木写寒空。洒然落落成三经,不断青青聚一丛。人意萧条看欲雪,道心寂历悟生风。低回留得无边在,又见归鸦夕照中。”</p><p> </p> <p>宾鸿与暮鸦</p> <p>  宾鸿与暮鸦这两种鸟,羽衣一白一黑,是中国艺术家色谱中最钟爱的两个极色,简约而纯净,他们是翔于天际的羁客,是季候的信使,虽然他们是广袤天地间的“寄儿”,但当他们汇如昊昊苍天、暝暝暮色中时,便与这个世界融成一体,和自然大化和声共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