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p><p><br></p>  冬至知多少  <p>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那么,关于冬至,我们了解多少呢?</p><p>        下面听一听我们小朋友的采访吧......</p>  <p>  再来听听长辈们眼中的冬至是什么样的呢?</p>  <p>  这是我了解到的“冬至”</p>  <p>  可薇、莹如: 我和妈妈一起制作了“九九消寒图”。</p>  <p>  梓阳:冬至会吃馄饨!</p>  <p>  心悦:冬至就是很冷很冷的冬天。</p>  <p>  依依:昨天我吃了豆腐青菜味的团子!</p>  我们的“小问号”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什么是《数九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什么是《九九消寒图》</p><p><br></p>  <p>  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冬至后如何保暖</p>  <p>  媛媛:在外面要戴帽子。</p>  <p>  乐乐:还要戴手套。</p>  <p>  梦梦:妈妈说要戴口罩。</p>  <p>  皓轩:早上进来后跳跳操就不冷了。</p>  温暖冬至  <p>  俗话说:南方汤团北方饺。下面,就和我们的小朋友们一起搓圆子,包饺子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搓汤圆</p>  <p>  1.准备好食材</p>  <p>  2.开始和米粉</p>  <p>  3.大家一起搓圆子。</p>  <p>  4.我们的汤圆宝宝搓好啦!</p>  <p>  5.咕嘟咕嘟煮汤圆</p>  <p>  6.可以吃啦🍡🍡真美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包饺子</p>  <p>  再来看看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们包的饺子吧!</p>  <p>  搓一搓。</p>  <p>  压一压。</p>  <p>  捏一捏。</p>  <p>  五彩水饺做好啦!</p>  绘本故事  <p>  吃完汤圆,我们来听一听绘本《冬至节》吧!</p>  <p>  《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说说、看看、做做认识了冬至,知道了冬至的习俗,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意义。 </p><p>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经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本次活动结合传统节日,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并引以为傲。更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收获和快乐,让幼儿体味到别样的滋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