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创】(0439)</p> 植物界的肉食主义者~食虫食物 <p>同在一个星球,同样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养,不同的是她们还有着不同于一般植物的特性一一她们能够捕食昆虫!</p><p>这就是植物界的肉食主义者一一食虫植物。</p><p>食虫植物没有尖牙利爪,它们具有“捕虫器”,是植物叶的变态,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是指在自然界中通过“捕虫器”引诱,捕捉昆虫(甚至包括一些蛙类、蜥蜴、小鸟)等小动物,进而消化吸收以补充营养(非能量)的一类(自养型)植物。其实,食虫食物并不是真正的食肉,它们大多生活在高山湿地或低地沼泽等比较贫瘠、缺氮的地方,通过消化虫子等的组织可以获得氮,来弥补氮的不足,从而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存下来。</p> <p>食虫植物是一个稀有的种群,多为多年生草本,一般高不超过30厘米,鲜有1米以上。全世界已知的食虫植物共有10科21属约700余种,典型的如猪笼草、瓶子草、茅膏菜、捕蝇草、捕虫堇、狸藻等。</p> 神奇的热带食虫植物一一猪笼草 <p>其属名来自于希腊文nepenthes,意为解除痛苦,传说其捕虫袋的消化液人饮用后有提神和兴奋的作用,令人忘却痛苦。是有名的热带植物,猪笼草美丽的“笼子"风采绚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p> 猪笼草属(Nepenthes) <p>猪笼草属(学名NepenthesL)是食虫食物,是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一一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猪笼草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p> 猪笼草的形态特征 <p>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未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雌雄异体,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p> 猪笼草的捕虫方式 <p>种植猪笼草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其奇特的捕虫器官一一捕虫笼。猪笼草的每一张叶片都只能产生一个捕虫笼,若捕虫笼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损坏了,原来的叶片并不会再长出新的捕虫笼,只有新的叶片才会长出新的捕虫笼。猪笼草捕虫囊的开口边缘基部含有能分泌蜜露的蜜腺,以诱使昆虫采食时陷落瓶中。瓶中消化液由水与消化酶共组,可将昆虫淹死和将其消化吸收,承担这种功能的是位于瓶壁的众多消化腺体。此外,细菌的衍生亦有助于消化和分解虫体。</p><p>猪笼草具有现今已知食虫植物中最大的捕虫袋。</p> 微妙的捕虫陷井一一狸藻 <p>所有食虫植物中</p><p>真正具有“陷阱门”的就是狸藻。这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具有自然界最精确而微妙的捕食陷阱,它的捕虫嚢被评为植物王国中最精致的结构,同时捕食速度也是最快的。狸藻品种众多,形态各异,一般都成片生长在湿地、池塘甚至是热带雨林长满苔藓的树干上,多数有漫长的花期,会开出成片可爱的小花。</p> 狸藻的概况 <p>狸藻种食虫植物包括狸藻属、螺旋狸藻属、捕虫堇属3属约300多种。其中狸藻属约有218种,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全球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食虫植物。狸藻属按其生态习性可分为陆生种群、水生种群和附生种群三大类,陆生种群约占总数的80%,水生种群约占15%,其它为附生种群。</p> 狸藻的形态 <p>狸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一年生),可生于池塘、沟渠、湿地、热带雨林的树干等。狸藻具有长长的匍匐茎枝,无根,叶轮生或者单叶生于匍匐枝上,水生种群叶成丝状,多有分叉,捕虫囊生于匍匐枝或者叶的基部。花茎细长,总状花序或一花顶生,花冠二唇形,基部多有距。蒴果球形,成熟时开裂散出细小的种子。</p> 狸藻的捕虫器 <p>狸藻的捕虫囊生于匍匐枝或者叶的基部,多数成扁球形半透明状,直径0.25~10毫米。捕虫囊开口周围长有触角,用以吸引小生物,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将猎物引导到捕虫囊口。捕虫囊开口处有可以开合的膜瓣,膜瓣的外侧长有感应毛。当水蚤、孑孓(蚊子的幼虫)等小生物为寻找庇护或者是被捕虫囊分泌的蜜汁所吸引来到捕虫囊口,感应毛一旦被碰触,原本半瘪的捕虫囊迅速鼓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吸力,同时膜瓣打开,将囊口的水流连同猎物一起引入囊中,并迅速关上膜瓣,整个过程只需约百分之一秒。这时捕虫囊开始分泌消化液,细菌也会对营养的分解有较大的帮助,一般只需要几个小时至数天,猎物被消化,营养被捕虫囊壁吸收,多余的水份也被排出,捕虫囊又恢复原状等待下一个猎物。两次捕猎过程最快时只需间隔15分钟,多次捕猎后剩下的残渣会在捕虫囊内积累,使其颜色逐渐变暗,最终腐烂脱落。</p> 维纳斯的苍蝇拍一一捕蝇草 <p>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码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状的剌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意思是“维纳斯的捕蝇陷阱”。中文及日文对捕蝇草还有“苍蝇的地狱”这个别名。捕蝇草被誉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蝇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的外型,使它成为了国闪宠爱的食虫植物。</p> 捕蝇草的概况 <p>捕蝇草是茅膏菜科捕蝇草属,全属仅一种,就捕蝇草,但有较多的载培变种,原产美国卡罗莱纳州,多生于湿地或沼泽中。在原生地,捕蝇草只有一个原生种和几个变型种,它们的外形都比较单一。但是,在组织培养或播种等方法繁殖捕蝇草的过程中,有极少数的捕蝇草会发生变异,导致它们的某些形态会与变异前不同,当这些变异特征稳定在下一代出现时,就可以称为一个新的品种。</p> 捕蝇草属的形态特征 <p>捕蝇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轮生。叶由两部分组成,下部靠近茎的部分楔形,上部长有一个贝壳状的捕蝇夹。捕蝇草的叶片有两种形态,夏天的叶片下部细长,并向空中伸展,其他季节的叶片下部又短又宽,并贴于地面。冬季气温在10度以下时会休眠,休眠时大多数的叶片会枯萎,只剩下很少的小叶片。花为白色伞状花序,蒴果卵形,成熟时开裂散出黑色水滴状种这是种和其远亲猪笼草一样的食肉植物。</p> 捕蝇草的捕虫方式 <p>捕蝇草的叶缘部分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进入叶面部份时,碰触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两次,为的是确认昆虫已经走到适当的位置,两瓣的叶就会很迅速的合起来,生长于叶缘上的剌毛就会紧紧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虫脱逃。</p><p>夹子关闭数天到数十天,此时昆虫被分布于捕虫器上的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一般大约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并吸收较易消化的部分,这些养份都吸收完毕之后,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时间大约需花5~10天的程度。</p><p>每个叶片大约可以捕捉12~18次,消化3~4次,超过这个次数叶子就会失去捕虫能力,为最后的光合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然后渐渐枯萎。</p> 气质高雅的索命瓶~瓶子草 <p>瓶子草是一种相对体形较大气质高雅的食虫植物,叶子或瓶状直立或倾卧,大多颜色鲜艳有绚丽的斑点或网纹。形状和猪笼草的笼子相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诱的昆虫失足掉落瓶中,瓶内的消化液会把昆虫消化吸收。</p> 瓶子草的概况 <p>瓶子草科食虫植物包括瓶子草属、眼镜蛇瓶子草属和南美瓶子草属3属约25种,其中瓶子草属8种,眼镜蛇瓶子草属1种,南美瓶子草属13种,仅分布于美洲大陆,多生于沼泽湿地中。</p> 瓶子草属 <p>瓶子草属是食虫植物,共有9种和众多的亚种、变种及人工培育的品种。都是草本植物,瓶子草的叶子非常奇特有趣,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喇叭状,还有的呈壶状,人们就以“瓶”为名,统称它们为瓶子草。捕虫的“瓶子”在草丛中或斜卧、或直立,这些瓶状叶便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瓶子草的相貌十分美丽,瓶状叶如莲座围成一圈,春季从中伸出一支长长的花萼,一朵向下低垂如小碗似的红色花朵,开在花萼顶端。均产于北美,如美国东海岸、德州、五大湖区,以及加拿大南方和格鲁吉亚。</p> 瓶子草的形态 <p>瓶子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须根。叶瓶状并带有顶盖,基生成莲座状叶丛,每一张瓶状叶就是捕虫器。瓶子草的花茎从叶基部抽出,花较大,且很有特点,花芯长有一个巨大的瓶状柱头,花黄绿色或深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果为蒴果,内含较多细小的种子,成熟后开裂弹出种子。</p> 瓶子草的捕虫器 <p>瓶子草的瓶状叶是很有效的昆虫陷阱,外表色彩鲜艳,光滑的瓶口处能分泌蜜汁,靠瓶盖一侧长有许多向下的刺毛延伸至整个瓶盖内侧。那些剌毛使昆虫误以为能够攀爬,实际却很容易跌落。瓶内有瓶壁分泌的消化液,但时常被雨水冲淡。当贪婪的昆虫被吸引来采食蜜汁,为了吃到更多的蜜汁慢慢的靠近瓶口的内侧,一不小心跌落瓶内的消化液中,瓶内壁光滑无法爬出,昆虫溺死后被瓶内的消化液和细菌分解,变为营养后又被瓶壁吸收,最后剩下无法分解的躯壳留于瓶内。</p> 柔美气质的肉肉~捕虫堇 <p>捕虫堇是有着柔美气质的小型食虫植物,叶片就像是一朵永远盛开的花朵一样的美丽,叶片上面布满能分泌粘液的腺体,当有小昆虫靠近,能象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并消化吸收。</p> 捕虫堇的概况 <p>捕虫堇属于狸藻科捕虫堇属,全属约101种,世界较多地区都有分布,以墨西哥和欧洲地区品种最多,多数生于高山潮湿岩壁上,也有部分生于湿地沼泽中。</p> 捕虫堇的形态 <p>捕虫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极少数为一年生),植株直径约2~15厘米,根须状,有粗短的根状茎,叶基生呈莲座状,叶厚多汁。叶片的正面布满了腺体,能分泌粘液和消化液,捕捉并消化昆虫。部分冬季休眠的品种,会在低温来临时长出不会分泌粘液的肥厚粗短的鳞片状休眠叶。捕虫堇一般在春季开花,花茎细长,一花顶生,多为紫色,也有红色、黄色或者白色,花冠5裂,上两裂片稍短,下三裂片稍长,通常有距。一般多年生的品种都须异花授粉才能结种,蒴果卵球形,成熟时开裂并散出细小的种子。</p> 捕虫堇的捕虫器 <p>在捕虫堇的叶片正面,密布着两种腺体,一种是带短柄的腺体,它能分泌粘液粘捕昆虫,另一种是无柄腺体,它专门分泌消化液,将捕获得的昆虫消化吸收。当有蚂蚁、蚊子等小昆虫来到叶片上时,会被粘在上面,在短短几分钟时间,无柄的腺体就开始分泌消化液。消化液除了帮助分解猎物以外,还具有杀菌的作用,防止在消化的过程中猎物发生腐败。如果粘住的昆虫较大,会剌激大量的消化液分泌,将猎物泡在消化液中。有些品种叶片的边缘也会稍稍向内卷起来,以便更好的与猎物接触,防止逃脱并促进消化吸收,但叶片的运动速度相当的缓慢,往往需要几个小时。</p> “夺命杀手”茅膏菜 <p>茅膏菜是食虫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们形态各异,分布于世界各地。它的叶片密布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光彩夺目,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对它的猎物而言,这些耀眼的光芒却是“致命”的,因为茅膏菜正是通过这些“露珠”来进行捕猎的。</p> 茅膏菜的概况 <p>茅膏菜科食虫植物共有茅膏菜属、捕蝇草属、露叶属和貉藻属4属约100余种,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是沼泽地、湿地、瘦瘠的泥炭沼地和山坡旷地的草本植物。我国亦是茅膏菜科食虫植物的分布区之一,共有2属7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和东北等地。</p> 茅膏菜属的形态特征 <p>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有球根或须根,植株高约不足1厘米至1米均有;叶莲座状丛生或单叶互生,匙形、带形、卵圆形或线形,叶面通常有许多红色、绿色、黄色的黏腺毛,可分泌黏液将来访的小昆虫黏住,幼叶常拳卷;花通常多朵排列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蒴果成熟时自动开裂,并散出细小的种子。</p> 茅膏菜的捕虫方式 <p>茅膏菜是一类被动的食虫植物,它的叶上长有许多能分泌黏液的头状腺毛,其外形就如同落在毛上的一粒露珠,晶莹剔透,不仅有鲜艳的红色,而且还会散发香味,以诱使昆虫前来自投罗网。贪吃的昆虫一旦落到叶片上,那些黏液就会立刻将它黏住,同时,叶片也随之卷起。当昆虫竭力挣扎想逃脱时,周围的腺毛会一齐弯向被黏昆虫,使它动弹不得而俯首就擒。腺毛的黏液很快会黏满昆虫的全身,将它活活溺死。接着,腺毛又分泌一种酸性消化液,将已死的昆虫被完全消化吸收后,叶片和腺毛又会重新直立起来,以便捕捉新的猎物。一般来说,茅膏菜的叶捕捉3次昆虫后便会自行脱落,然后再长出新叶片继续捕捉昆虫。</p> <p>注:本篇文字参考园区介绍,在此表示感谢!</p><p>记录:何田田(厦门思明二实小三〈2〉班)</p><p>华为手机完成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