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让乡愁化为美丽画卷

季节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让乡愁化为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随自己的心愿和梦想,我们来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镇——古堰画乡。当我们一走进画乡的街巷,马上就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小巷和古街的路边上,坐满了一排排写生的学生,街上行人很少,寻常古镇的喧嚣和浮躁,在这里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离生活的烦躁和喧嚣,只管漫步在旧时光里,在繁华之外,有些地方却总是低调地伫立在那里,镇上的居民在那充满诗意的风景中生活着,更是藏了不少旧时的故事。古堰画乡,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存在,它比南浔更古朴、比乌镇更清净,宛如世外桃源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墙上画满鲜花的小巷,住进江滨古街靠江的民宿,推开窗户,延绵的山丘上葱葱绿荫,碧绿流淌的瓯江水上帆船竹筏相间,村民忙着撒网捕鱼,一幅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在画乡,最好的选择是住江边的民宿,枕水而居,凭窗眺望瓯江的夕阳晨曦,那种静谧的美,浸透你的灵魂,润湿你的双矇,温暖你的衣襟。古堰画乡,连名字里都有着十足的诗情画意,让人来了以后不得不爱上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是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在这里,有的是帆影重重、船桨声声的悠闲时光,而一年四季错落点缀在各个角落的画家们,又为古堰画乡增添了一抹浓重的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乡的江滨古街,沿江而建,长约800米,至今基本保持晚清民国时期的风貌。两旁店铺为木结构的双层建筑,底层店面,上层住宿。铺面除了酒肆客栈、土特产外,更多的是艺术品和画廊,给古街平添了几分中西文化氛围。走在街上,可闻一股书画香味,品一份咖啡浓郁,觅一处闲暇幽静,携一壶云水禅心。街道多由鹅卵石砌成,简洁古朴,别具一格。江边不时有渔舟、竹排停靠,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街的东头就是画乡的古渡埠头,一座建于清末的双荫亭,“一亭存古韵,双荫沁樟香”因旁边的两颗千年古樟而得名。临江一面拾阶而下有长约300余米的滨水走廊,置多个泊船埠头,其旁为木构楼屋,墙基甚高,多为鹅卵石砌叠而成,简洁古朴,独具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滨船埠往昔泊满帆船、货轮船、客船、渔舟、竹木排等等,风景美若画图。现在眺望江中停留着三、四只小帆船并排一行,似即将启程远航。这虽然是专门提供摄影和写生的道具,但微风掠过,白帆摇曳,江中泛起阵阵涟漪,几分矜持,几多飘逸。仿佛已置身于那个车马、书信的年代,时光便慢下了脚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实际上是两个村庄,瓯江水将古堰画乡一分为二,“古堰”是北岸的堰头村,“画乡”指的是南岸的大港头镇,二者隔江相望,千年岁月,正因为没有桥,村民往来都必须坐船摆渡。瓯江水面宽阔江流平缓,让人油然而生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瓯江水孕育了两岸的村民,他们以江为生,两岸村民往来,愿意坐船过江,这样离水更近,这是一种对水的依恋,是一种对山水朴实的热爱,而瓯江也回馈他们一幅百看不厌的山水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下午太阳西斜时,我们沿着瓯江慢步,看瓯江落日余晖。瓯江的晚霞似一抹金红色的油彩,被吹拂的清风随意地涂抹在江边的木屋、章树、渔船、石板路和看风景的人脸上。瓯江上的点点帆船,远山如黛,近水微澜,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泼墨山水,人犹如行走在山水画中,分不清是人在看景,还是人在景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古镇老街一盏盏红灯笼次第亮起,老街恢复了平静,偶尔有一两声狗叫,如同淡淡的夜曲,传递出浓郁的世俗气息。隔窗眺望:白帆灯影,橹声欸乃,汨汨流淌,烟雨尘印。一切都显得格外恬静、惬意,期待着将每一个瞬间真实地属于自己。此情此景,用一整夜无眠的安然心绪,去体会水乡的静雅之美;以一份淡泊、清净、无染的心境,沉浸在缱绻的心声中,缠绕于无眠的月色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推窗一看,在氤氲的薄雾中,沾着一缕文艺气息,浸入一寸闲适光阴里,一幅淡逸劲爽的水墨山水长卷渐渐地铺开:朴实恬静、浓淡相宜、凌波水韵,洋溢在浅墨清韵中;流水、白帆,竹筏、古树、亭榭,缠绕在水乡人家里。早起的渔船踏着雾霭渐行渐远,留下诗意的剪影。握笔饱蘸砚墨,泼墨大写,总也勾勒不尽这情深缘浅的静谧古街之悠然;临水倚窗抒怀,文思贫瘠,难以尽叙这梦萦魂牵的烟霞水乡之灵秀。画乡的清晨是如此清新醉人,再美的词汇,再好的拍摄,都不如亲身经历一次来得酣畅淋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六七点,街上的人还没有那么多,有人走过时还能听到悠长的踢踏声,想要静静体会一个小镇的气息,这个时候在一条老街上漫步再合适不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过早饭以后,我们乘上画舫过江,来到了对岸的堰头村。古堰画乡的“古堰”二字指的就是“通济堰”。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古堰体现“天人合一”,人利用了水,但没有阻止它的自由流动,没有影响鱼虾的生存和繁衍,保存了瓯江既有的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的所在位置叫堰头村,是一处古樟树遮蔽下的古村落,村里当初为巩固通济堰坝基种植的樟树,历经千年成长,如今已经成了村子里最具标志性的植物群。香樟树的密集很多时候不仅是美化生态,其实同时又保护了堰渠。树根深扎,纵横交错,可以牢固堰渠,防止洪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鹅卵石铺就的乡道,河岸上的各种古樟树形态百变,长满苔藓的墙体石阶,诗韵的江南水乡呈现在你的眼前,这里没有日常生活的繁琐,也不会让你生出心烦的杂念,在秀丽的山水旁、茂密的树荫下,单纯的发发呆、看看景,就能获得我们平时难以达到的安宁从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堰头村明、清时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明代,叶氏从松阳迁居于此,至乾隆、嘉庆、道光鼎盛,科甲不断,仕宦众多他们世代在此营建家园,终成一定规模的村落格局。据当地族谱记载,在明清时期,堰头村共有数十族人取得功名为昌文风,在通济古道路亭的基础上重修成文昌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堰头村的河道贯穿于古村落,枝繁叶茂的高大古障树遮天蔽日,烈日下也不晒。沿着小溪往村里走,还能见到不少的古宅,这里的每一幢古居都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品味和个性,精美的木雕刻、砖雕也是值得一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堰村,我们又看到一群一群的学生坐在路边、小巷、河边和小桥上写生画画,艺术的气氛真是弥漫整个村庄。一个充满了乡愁的小镇,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路走来,看见许多学生在古镇写生,是什么让他们对艺术如此迷恋?是对古镇街巷的韵味迷恋?还是对画布色彩的难舍?也许两者都有,因为我们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难分难舍的依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画乡以后,我们去看了画乡新建的一个艺术展览中心,区域很大,各个展馆就是一个画家的画室或创作基地。我们来画乡时,这里刚举行过一个“丽水巴比松国际研讨会”。村子里还有一座“巴比松油画陈列馆”,是十几年前,丽水油画家群体受到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在最普通的景物中发现审美价值,用油画去表现丽水的风土人情、秀山丽水最好的见证。现在,油画与艺术已经成为这里的一个符号,街头巷尾都是慕名前来的艺术家,他们用画带着村子走向世界。这是一个灵魂不朽的村落,绘画和摄影的身影穿梭于这里的各个角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水油画群体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启迪,借鉴法国巴比松画家的精神“回归自然,反映自然,描绘自然”,提出“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口号。以丽水绮丽的青山绿水为素材,将现实主义流派和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完美结合,慢慢形成一个艺术流派。跟法国的巴比松画派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之处。因此,得来“丽水巴比松”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水“巴比松”画家群体多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并不喜欢“巴比松”这个洋名字,他们爱以“山里人”自居,三十多年来,他们在瓯江两岸用写生的方式表现自然。伴随着大地和泥土的气息,他们探究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借由绘画触及到这个浩瀚而隐秘的乡土世界深处。乡土性和地域性构成了他们油画的底色和基调,乡土是纯净的,是保持了醇厚民风的,是极少受到现代文明熏染的,是诗意的栖居,是理想的家园。可以说,丽水画家的创作写生是寻根之旅,伴随着“返乡”途中的丝丝温馨与安慰,他们从未放弃过对乡愁的想象与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青水秀的地方怎不孕育聪慧的人?爱生活,会生活,才是我们觉得活着有价值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丽水“巴比松”画家笔下的风光,呈现出澄明之境。作为一个源自乡土的画派,他们解脱了一切功利、成败、贫富、穷通的束缚,表现出一种无所利念的洒脱,无所欠缺的圆满。在物质化越来越严密的今天,在消弭个性和人格的世俗化洪流中,画家们重新用眼睛去看世界,超越人际的利害,同时又表现出对人际的深切关怀,其本质在于守护人的真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崇尚“家园”,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大地为民众设置了他们的历史空间。大地朗照着“家园”,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守护那达乎极乐的有所隐匿的切近之神秘,并且在守护之际把这个神秘展开出来,这乃是返乡的忧心。正是丽水乡土风光的静谧清隽帮助画家告别了历史纵深,背离了都市文明,将笔触伸向原生态的山水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在丽水的温婉情怀中沉醉了上千载,它远离喧嚣红尘讲述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流淌在悠悠岁月里,湮没在青山碧波间。古朴得原汁原味、风烟俱净的世外桃园;更似诗语嫣然、风情万种的绝世佳人。人们品味着古韵桑田,唯恐一不小心惊扰了它的安宁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飘在青绸带上的小镇,它的美,美在独特气质,美在文化底蕴。行至画乡,少了几分古味,多了几许时尚文艺的现代气息,一切如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趣。这就是它,这就是古堰画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的都是路,坐下来才是风景。有时我们只顾着匆匆赶路,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慢下来,用心去发现、去感受,最美的风景就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它就像心底私藏的静土,透明澄澈。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谧的水声;这里没有烦恼,只有延绵的大山;这里没有贪念,只有葱郁的树荫。古堰画乡,梦一样的地方,她让乡愁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若你厌倦了尘世繁华,请到这里,找回你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