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间茶室》文:杨成志

天高云淡

<p>  在县城南部有间茶室叫有间茶室。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有间茶室就叫有间茶室,再说下去有弄玄虚之嫌了,我就从字面上逐一介绍一下有间茶室。</p> <p class="ql-block">  先从“室”说起。茶室不大,说穿了是间车库改造的,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条件相对丰富,茶室在硬件建设上肯定比老刘的陋室好多了。靠东墙边的桌子、椅子、博古架,质地档次不算高大上,却恰到好处。西墙壁上挂满了当地名家的书画作品,国画、油画、书法,活脱脱一间小型画廊。</p><p class="ql-block"> 茶室外貌略显简陋,但是正南正北。茶室有南北两个门,南北通透,进退自如。南门是乳白色玻璃门,北门是一扇钴蓝色铁门。建房之初,这扇蓝色的铁门就一直守卫在北面,主人念其质量坚实,不忍心换掉,为了留住这抹蓝,主人把椅垫也做成蓝色与之呼应,可谓匠心良苦。南门靠西,也是一张茶桌,大树墩雕刻而成,占据了室内半壁江山。似乎觉得臃肿张扬了些,主客已把它冷落,却派上了另一种用场:来客的包包、手机、钥匙,撤下或待上的果盘、点心,都在这里存放、中转,而让它有了存在的理由,也保全了主人不舍得抛弃的面子。南门靠东,是一架钢琴,是主人为了提升品味,还是为兴趣忽来的客人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我想,这钢琴与老刘禹锡把板凳四脚朝天放置,然后在四个凳子腿儿上扯上绳子制作成的“素琴”相比,哪个琴声更动听?一千个听者,一千种感受。</p> <p class="ql-block">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茶室的匠心良苦也体现在厕所的设置上。博古架充当的屏风背后,最易忽略处,是一小间厕所,即使身处茶室也不易觉察——私密处确实有私密处的样子。有了它,真方便。水是需要循环的,没有厕所的茶室,缩短了水的来路,阻断了水的去路。</p> <p>  接着说“茶”。博古架上是茶,博古架下还是茶,有主人自备的,也有客人带来的,因各人的口味爱好不同,全国各地的茶叶在这里邂逅。茶叶遇见水,“便胜却人间无数”:干枯的生命瞬间绽放,旋转,起伏,云卷云舒,转瞬间,犹如轻盈的舞者缀满了整个舞台。于是,喝水的心情也随着这茶叶的舒展而轻盈,或斜坐仰躺,或眯着眼睛胡思乱想,或什么也不想。</p> <p>  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看来三毛喝茶是喝出了境界的。对于三毛所说的第一道茶苦,我倒有一些体会,那是来自小时候喝邻居老爷爷的“煮茶叶”。邻家老爷爷饱经风霜,独自一人生活,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去他家看他做饭。他做饭特殊,每次把菜快炒熟时倒上足够的凉水再炖,然后围着锅沿贴满玉米面饼子,盖上“瓦碴”锅盖。转身从屋子里抓出一大把“老干烘”大叶茶放在烧水的大壶里,再装满水,用一根铁棍插到房檐下,把大壶挂到铁棍上,壶正好“坐”在做饭炉子上面的烟囱上,烟囱窜出的火苗烧着壶底。饭熟了,水也跟着开了。老爷爷一口饼子一口茶水,总是以同一个姿势默默咀嚼着,任他秋月春风。我馋的直咽唾沫。每到这时,他都会回过头来来一句:“快走吧!”但他也有高兴“开恩”的时候,就赏给我们小孩一杯“煮茶叶”,轮着喝,大白瓷茶碗边上黑乎乎的油灰,水苦的难以下咽。</p> <p>  长大后,无论喝什么样的茶,我都觉得有“煮茶叶”的那种苦味儿,只是苦的轻重程度不同。我不懂茶,但我喜欢喝茶。现在想来,这源于对儿时那段喝“煮茶叶”时光的怀念。有多少人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大叶茶的灌输下“染”上了喝茶的习惯。又有多少人“像一筐头子小鳖扔在十字路口,四处乱爬”,渐行渐远。但身后庄稼依然生长,心中的那股烟火气从未熄过,于是,要有间茶室安放自己的心灵,要喝 一 口 如 邻 家 老 爷 爷 那 碗 “ 煮 茶 叶 ”, 冷 暖 自 知 ——成 年 人 的习 惯 ,大 都 是 儿 时 兴 趣 的 延 续 。茶,注 定 与 人 有 着 不 解 之 缘 。下 次 我 再 去 喝 茶 时一定 问一下主 人 ,这 间 茶 室 是 否 备 有 大 叶 茶 ,没 有 大 叶 茶 的 茶 室 有 一 种 缺 憾 。</p> <p>  再说“间”。就是空间。茶室南门外的围墙阻断了墙外的噪音,紧靠南门有一排翠竹,翠竹掩映下茶室很不显眼,恰是闹中取静。室内中间靠东是茶桌,桌子北面的博古架相当于一面屏风,一遮挡,自成空间,相对独立,又有靠山。小小茶壶,小小茶盅,高冲低斟,细品浅酌,七分满,三口干。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会喝的喝门道,不会喝的喝热闹。大街上的茶楼优雅敞亮,考究精致,喝着喝着若有一种“身是客”的感觉,再好的茶叶也寡淡无味。南门外的竹叶误放进茶壶,喝了一晚上口中还留有一个龙井味儿。何也,空间使然!</p> <p class="ql-block">  独饮时,一切在一种无言的静寂中进行,心可天马行空,也可陷入百年孤独。南门阻挡住南门外的喧嚣,北门守住北门的寂寥,任孤独求愁,乐在其中。朋友来了,特别是酒酣耳热之后,“于是,氤氲的空间,舞起了凌乱的语言,还有那茶叶的红颜,一缕思想的轻烟,飘入杯盏,露出深沉的利剑。”室内的热闹也影响不到外人。这就是有间茶室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有”。有情有趣有意境。多少新朋友在这间茶室里边变成老朋友,在这里喝茶聊天,聊文学,聊艺术,聊活在当下,戏谑这间茶室像不像1930年代林氏“太太的客厅”。聊够了就看对面墙壁上的艺术作品,字画是经常换了展览的,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喝茶者之手,其中不乏大家手笔。谁的字又进步了;谁画的扇面不错;“某某某就是没视察咱这里,要是发现了咱的书法,咱早就人更出名字更值钱了”……品头论足,自娱自乐。兴趣来临,撤了茶具上上酒菜,又是一番酒酣耳热,再弹着钢琴曲,一首首或高亢或低沉的歌声便填满了这小小的有间茶室。说到这有间茶室名字的由来,源于女主人对茶的喜欢和对有间茶室的向往,她一直梦想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室,不管大小,无论孬好,有间就好,因此这间茶室就叫“有间茶室”了!于是,央请著名书法家挥毫写就“有间茶室”,悬挂于茶室之内,画龙点睛。</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画家画写的作品还可以当“饭票”用。好友请吃饭,空手不妥,来上一幅带着!这一张“大饭票”绝对能登上任何门槛的饭局,而且带几个人去吃都不为过。当然,这饭票不是谁想换就能换来的。 </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就上茶吧!</p><p class="ql-block"> 干完活后的“山瓢牛饮”,生意会谈完的无心随饮,打发时间的闲坐啜饮,顾不上茶的味道,勉强叫“喝茶”而已。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周作人向往的“清茶闲话”,一般人达不到,喝茶对于他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偶然的片刻优游”。如果把周作人这种心境放在快餐时代的当下,也算“禅茶一味”了。可是放下茶碗,依然是功名利禄,成败得失,是“不完全的现世”。这又夹杂了太多的人生况味,追求内心的宁静又尘缘未了,“二鬼”缠身,痛苦挣扎。茶喝到这份上就不是喝茶了,苦的还能喝吗?“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是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境界,与邻家老爷爷煮大叶茶有些相通。从卑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去品悟生命,生命终归回归到平凡的生活,茶叶也会过滤掉浮华还原茶之本。这就是喝茶的最高境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