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为生命保驾护航!-------淅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征程!

一墙之外,墙外是忧心焦虑的家属,墙内是与死神作战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一墙之隔,是生与死的距离;一墙之间,承担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墙的内外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时刻发生“生死时速”,在这个半封闭的“神秘空间”工作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群“战士”?让我带你们进一步揭秘…… 一、淅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介<br><br>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0年(前身外科ICU),现为全院综合性ICU,是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为全院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及精心护理,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为宗旨,每年收治大型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心肺复苏术后、各型休克、肝性脑病、严重创伤、多发伤、复合伤、急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急慢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重症哮喘、各型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400余人,得到了各临床科室的认可和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div> 整个病区分生活区、过渡区、监护区、污物处理区,配备有层流洁净新风系统;目前科室设置床位28张,每张床配备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及输液系统。<br></div> 科室配备有创呼吸机(迈瑞、PB840、德尔格)5台,无创呼吸机1台,便携式转运呼吸机1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2台,多功能监护仪17台,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电子纤维支气管内窥镜3条,心电图机1台,多功能除颤仪1台,压低温治疗仪3台,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1台,中频脉冲排痰仪1台,空气压力治疗仪2台,科室硬件设施已达到省市内先进水平。 二、科室人员介绍<br>  重症医学科现有工作人员24人,医师6名,其中高年资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9人,护士6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8人,大专学历6人。 <b>张长玉:</b>淅川县人民医院名誉院长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ICU主任,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常驻专家,中国救援协会、中毒救治分会副主委,中国毒理学会、中毒救治分会常委,河南省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重症医师分会委员,郑州市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河南省呼吸分会重症副组长。<br> 专业特长:精通各种各类重症、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重症感染抗生素应用、休克、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 <b>闫晓冬:</b>重症医学科主任 ,急诊科院前急救主任, 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南阳市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南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div> 专业特长:擅长各类脑出血、复合伤、多发伤及各种脏器功能不全的诊治,对呼吸、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各种中毒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纤支镜下治疗、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支持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等诊疗操作。</div> <b>刘晓丹:</b>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二十余年临床护理工作及管理经验,熟悉各种护理实践操作,带领整个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团队,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的护理,呵护着患者的健康。 <b>高江浩:</b>本科学士,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一年,毕业后在南阳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对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治,对外伤、全身多发伤等外科危急重症的处理,熟练掌握深静脉置管术、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等危急重症的常规操作。多次代表医院及科室参加各类急救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b>高杰:</b>重症医学科医师,本科学历,南阳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河南省中医院规培进修学习,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有一定的经验。 <b>王振乾:</b>重症医学科医师,本科,中华医学会南阳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有一定的经验。 <b>石磊:</b>主治医师,本科学历,200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2019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科进修。从事内科工作多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有一定的经验。 三、业务能力<br><br>  目前开展技术: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动脉瘤夹闭术、人工气道建立(气管插管、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技术、心包穿刺术、床旁颅骨钻孔脑室(颅内血肿)穿刺引流、腰大池插管脑脊液引流、腰椎穿刺术、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技术(CRRT)、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持续中心静脉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腹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高级生命体征支持技术、液体复苏技术、全静脉营养、肠内营养、胸腔闭式引流术、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治疗技术等。<br>   在张长玉老师的指导引领下,成立了以ICU医护团队为核心的医院危重症快速反应救治小组,修改了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方法,采用新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护士能够准确描述及记录生命体征,清晰体现患者病情发展,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医生治疗疾病提供第一手资料。 ICU医生发言:<br> ”在这里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在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大家忙而有序的工作着,每次遇到接收新病人、抢救时,医护间的配合是那么的默契,正是这支出色的医护队伍使得一个个珍贵的生命一次次的转危为安。我能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捍卫脆弱的生命,感到很骄傲。ICU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专科技术操作与理论知识,比如紧急气管插管、电除颤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等,在张长玉教授和闫晓冬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已经游刃有余。<br>  经过不断的磨炼,如今对各种病人的处理,我们已熟能生巧,正是不断学习,无数个夜班,无数个突发情况,让我具备敏锐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室互相协作,大家共同提升,这里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很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机会,我们不会辜负患者及家属的期盼,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div> </div><br> ICU工作强度大,压力也大,跟普通病房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随时会有抢救,紧急气管插管,面罩加压通气,医生一声令下,配合抢救,抽药推药,按压除颤,争分夺秒……“6床患者心脏突发骤停,立刻给予肾上腺素推注,心脏按压!”……“9床氧饱和度下降,立刻给予呼吸机通气”……“15床吸痰”……护士小姐姐刚坐下没多久,转身又投入到忙碌的战斗中……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医护人员不怕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经常进行护理知识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使危重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与照顾。 四、提升服务质量<br><br>  重视职业素养,科室进行护理礼仪培训,加强职业礼仪学习,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尊重患者及家属,为患者提供舒心的就医服务。对病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张笑脸,少一张冷漠;多一份关怀,少一分疏远。遵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 五、ICU里充满亲情和温暖<div>  封闭的治疗环境,让许多家属认为ICU是冷酷无情的,误会往往是这样产生的……我们在为患者做治疗的同时,也会和患者聊聊天,放松患者情绪;当然ICU也有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且好转几率很低的病人,有些护士会时不时跟这种病人说话,虽然他们可能听不见,但是护士在做一些护理操作前依然会给意识不清的病人解释,比如吸痰的时候也会跟昏迷的病人说阿伯/婆,我来给你吸个痰哈……</div> 深夜,护士时刻守在床旁,密切监视着心电监护上数值的变化,液体的输注情况,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只为病情有任何变化,及时告诉医生,以达到更好的救治效果。 这里不是战场却胜似战场,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斗志昂扬,对生命保持敬畏,对明天充满希望……<div> 我们的队伍很年轻,但它胸怀大志;道路虽然艰辛,但它不断克服困难。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凝聚力量,拧成一股绳,努力奋斗,打造更高水平治疗及护理团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