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阴极之至:防梗症,强脾胃!

A朱蕙彤

<h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移动,<strong>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strong>和我们<strong>阳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strong></h3></br><h3>今天冬至。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就是北半球的冬至节,这时是南半球的夏至节;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h3></br><h3>我们北半球的冬至节时,太阳在最南端,所以这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白昼最短,获得的热量最少,我们北半球“阴极之至”;但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而“一阳初生”。</h3></br><h3>冬至一阳初生,会造成<strong>肝胆</strong>之气蠢蠢欲动,身体敏感的艾友们,会出现发脾气、失眠、偏头痛等症状。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多按揉腋窝,搓脚底板,按揉太冲穴。<br></br></h3></br><h3>随着一阳初生,会带来湿气,此时最冷--<strong>寒湿入筋骨</strong>!也因为最冷,<strong>心梗脑梗</strong>发病率也最高!</h3></br><h3> <h3><strong>冬 至</strong></h3></br>2020年12月21日 农历十一月初七  星期一一年24节气中,有最重要的8个节气:四立、两分、两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人在天地间,当然应该顺应天地阴阳之气升降、沉浮,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道。中医养生的核心点:顺天时!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阴极而阳生,从这天开始阳气像粒种子一样发芽了。<strong></strong> 冬至标志着我们已经慢慢进入<strong>“生”</strong>的状态,而冬天的本质还是<strong>“藏”</strong>!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养生要围绕<strong>“藏”</strong>做文章!阳气藏不住,随意外泄,这刚出生“火苗”也犹如无根之苗,到了春天也不会茁壮成长!养护这个初生的火苗,<strong>最好</strong>的<strong>办法就是</strong>能睡觉、睡好觉:早睡晚起,睡回笼觉,睡好午觉。可以让自己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过一段时间:<strong>心不动,睡好觉就是大补冬至!</strong><br></br>冬至日,我们要做好2点:<strong>会吃、会睡!</strong>“要吃冬至日,要困冬至夜”,意思是:白天要吃好,晚上要睡好。吃什么呢?“冬至饺子,夏至面”--为什么要吃“饺子、面”这类食物呢?因为小麦甘凉,入心、脾、肾经,小麦不仅可以大补你的心气以外,还可以帮助你入睡!“嘻夏至日,困冬至夜”--意思是说:夏至的白天最长,大伙结伴娱乐一下,把体内的郁热宣泄出来。到了冬至的晚上就要睡好觉了!不仅要睡好觉,还要会睡---“夫妻各自歇”夫妻分开睡,不要动肾气,把那点阳气耗泄掉了。今年冬至的养生核心:<strong>预防梗症</strong><strong>保卫脾土</strong><h3> <h3><strong>一,预防梗症</strong></h3></br><h3>俗话有说“<strong>冬至前后,阎王收人</strong>”,这句话绝对不是迷信。现代医学也研究表明,夏冬两季是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的2个节点。而冬季因心脑血管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h3></br><h3>因为冬季气温低,寒主收引,血管收缩,气血循环不畅,所以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会大幅增加。</h3></br><h3> <h3>而今年的冬季是极寒气候,加上最为阴寒的冬至,所以年老体弱者,或者本来就有心脑血管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h3></br><h3><strong>防寒!</strong></h3></br><h3><strong>防寒!</strong></h3></br><h3><strong>防寒!</strong></h3></br><h3>救命药物随手可得;老年人白天能不外出就不要外出。</h3></br><h3>有条件的,白天、晚上房间要开暖气;睡觉之前打开电热毯,睡觉后一定要关掉电热毯;整个晚上使用电热毯,会燥,会让体液消耗,让血液循环减慢!如果关掉电热毯后,手脚还是凉,可以使用暖水袋。</h3></br><h3>晚上睡觉之前,起夜以后,晨起后,都要适当补充温热水。<br></br></h3></br><h3>在这个期间,中青年人也要注意晚餐不要吃的过饱,不然会压迫心脏,造成心脏不适或出现意外。再就是也不要过劳,急躁,大怒,熬夜....不然也容易发生意外!</h3></br><h3>年老体弱者,如果会艾灸,<strong>可以艾灸:</strong>大椎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各穴各20分钟,促进气血循环,气血循环通畅是不易出现心梗、脑梗的。<br></br></h3></br><strong>二,保卫脾土<br></br></strong><h3>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准至少具有:胃口好、睡眠好、二便通畅......<br></br></h3></br><h3>胃口好,气血就好,阴阳自生。</h3></br><h3>冬天我们吃寒凉的食物少了,但是温补多了,最容易出现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一是消耗阳气,二是会扰阳!</h3></br><h3>为什么会出现扰阳呢?首先“胃不和,睡不安”;吃的太饱一定影响睡觉;该睡的时候睡不着就是扰阳。再就是吃积食了,会生燥热,也是扰阳。</h3></br><h3>所以,晚餐忌食过饱!脾胃不好的朋友,晚上多吃水煮白萝卜。</h3></br><h3> <h3>再就是,我一直认为:早晚推腹是最好的健脾胃的方法。</h3></br><h3>会艾灸的朋友,也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肚脐、足三里,来达到强脾胃的目的。每次每穴各20分钟;如果身体偏胖,中脘穴可以灸到30-40分钟。<br></br></h3></br><strong>三,滋阴敛阳</strong><br></br><h3>冬季我们还要做好滋阴润燥,敛阳温阳。</h3></br><h3>睡好觉就是顺时养阴;我们泡脚后搓一搓脚底板,也是滋阴静心的。<br></br></h3></br><h3> <p>在这里我还推荐一个小食疗方:</p><p><br></p><p><b>黑芝麻</b></p><p><br></p><p>实际上山药、枸杞、桑葚、莲子....等都是冬季很好的食物,但是黑芝麻更好。它可以滋补肝肾,益血润肠、通便。我们的艾友里面有一群妈妈因为孩子反复感冒而焦虑,而这群反复感冒的小孩大多数便秘。而黑芝麻就有很好的润肠燥、通便的作用。</p><p><br></p><p>钟南山院士是这样吃黑芝麻的,每天早上冲一杯牛奶,然后加进去一勺黑芝麻;牛奶补充蛋白质,黑芝麻润肠通便。</p><p><br></p><p>黑芝麻不易消化,吃多了孩子容易积食;妈妈们辛苦一下,最好把黑芝麻九蒸九晒,再打粉后,给小孩每天一勺,慢慢大便就通畅了。</p><p><br></p><p><br></p><p>北方家庭一般都有暖气,可以把黑芝麻蒸后炕干,不要炒。到时给大家伙拍一个做“九蒸九炕”黑芝麻的视频吧,虽说很繁琐,总比看着妈妈们焦虑要心安。</p><p><br></p><p><b>一起为健康点赞!</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