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天姥山原名飞凤山,主峰北斗尖,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座名山,地处新昌县儒岙镇境内,海拔900余米。2020年12月20日驴友会(平安户会)行走天姥山。</p> <p>据资料介绍:《全唐诗》中所收录的2000余位唐代诗人中,有451位曾在天姥山吟诗作赋,被誉为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p> <p>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p><p>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p> <p>古时天姥山是一片杳杳茫茫的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密不透风。现在的冷水岭,当时阴翳蔽日,是野兽出没的地方,俗称黑风岭。嗣后唐高宗的一个监察御史,闻悉这里风景幽雅,是僧家修行的圣地,荐了三个和尚到这里定居。年岁最大的是当家和尚;年富力强的是看山和尚;年龄最轻的是撞钟和尚。这个撞钟和尚,是一个刚出家的后生小子,白天贪玩,夜里贪睡,撞钟常常误了时辰,常遭到当家和尚的斥责和毒打。一天夜里,撞钟和尚刚刚眯上眼睛,就见到一位面容清癯慈祥的少妇翩翩而来,亲昵地称呼:“小师父哟!我是玉皇大帝的侄孙女----天姥娘娘,愿助你一臂之力。从今天起,头鸡啼时我就在香柏山巅唱歌,你听到歌声,就赶快起来敲钟,再不要受皮肉之苦了。”说完悄然而逝。小师父睁开朦胧的睡眼,房间内黑咕隆咚,一无所见。他心里好生奇怪,就索性打起盘坐,两手合掌眼迷离,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等待天明。约莫等了两个时辰光景,寺院对面的香柏山顶,果然传来了悠扬动听的歌声。小师父平生第一次按时起床撞钟,得到老师父的赞扬。由于天姥娘娘的佐助,撞钟小师父再也没有玩忽职守。突如其来的转变,引起了看山和尚的狐疑。他问道:“小师弟!你现在撞钟为啥有这样准时?有什么诀窍吗?”撞钟和尚就坦率地把梦中见到天姥娘娘的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看山和尚听得出了神,不禁脱口赞扬:“天姥娘娘真是一个善良人!想我们寺院里的田稻年年受旱,岁岁歉收。我等如今去恳求天姥娘娘赐福降雨,兴许能解燃眉之急。你说呢?”“好!明天凌晨我就和你一道上香柏山去拜访天姥娘娘。”当天午夜后,师兄师弟俩就往香柏山峰攀登。快到山顶时,清脆悦耳的歌声又唱起来了。他们好容易找到了唱歌的地点,四周空荡荡,哪里有天姥娘娘的影子!再仔细寻觅,在右边不远处,屹立着一株毛三尺高的石笋(这株石笋现在还在)。后来又发现歌声正是从石笋的梢尖里送出来的。于是两个和尚就急忙同时跪在石笋面前祈祷:“天姥娘娘大慈悲,救苦救难为黎民,禾苗缺水难成活,求你送潭清凉泉!”同样的话念了三遍,只见天空中有几片白云,慢悠悠地飘向西北角,跌落在大推枝山峰的左侧,淙淙的山泉水就从那里流下来了,灌溉着寺院里的数十亩稻田。这一年,百里方圆的田稻都受旱歉收,唯有香柏寺的田稻还比正常年景多收了两成。乐得寺院里三个和尚逢人就讴歌天姥娘娘的功德无量,并向四邻的善男信女化缘,筹集资金,扩建香柏寺,落成后改名为天姥寺。周围所有的大小山峰,统统称为天姥山。大推枝左侧的一个大冷水孔,至今还被人称为白云潭。此后,寺院的稻田年年丰收。横板桥人也看出了点端倪,集资在天姥寺外的香柏山脚下建造了一个娘娘庙,日夜香火不绝,祈求天姥娘娘赐福。天姥娘娘就派她的丫环使女在寺院北面的空地上种植了两行杨柳树,然后拔下发髻上的碧玉宝簪,在两行柳树中间轻轻一划,就成了一条杨柳河。接着她又跃上黑风岭,在大路下侧用劲踩了一脚,陷下去一个低塘,再用一根茅草芯一捅,清凉的泉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注入杨柳河,滋润着全村数百亩禾苗。水流常年不断,冬暖夏凉,黑风岭就改称为冷水岭。杨柳河成了横板桥的一个自然村名。旱荒排除后,田稻又遭虫灾,老百姓急得团团转,束手无策。天姥娘娘急黎民所急,就以冷水孔南面的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长约三米,宽二米,高二米半)为鸡窝,亲手养了七七四十九只金鸡,每日天朦朦亮就放出来到稻田去啄虫吃,为黎民百姓除害。传说有一天大清早,徽州朝奉路过此地,见到这种金鸡顿生邪念,顺手抲去了两只,回家后生了一场大病,直到把卖两只金鸡的钱用尽,病才痊愈。之后,就没有人再敢去侵犯这些金鸡了。 几年之后,往娘娘庙进香的人愈来愈多。而把其他各路神灵都丢在脑后。这首先激起了土地公公的嫉恨。他罗织罪名向玉皇大帝奏了一本,控告天姥娘娘违犯天规,私通黎民,罪恶昭彰。玉皇大帝看了奏折,怒发冲冠,命雷公电母骑着天马下凡查察,天马将金鸡窝踏碎,破成三块;一个震天霹雳,毁掉了娘娘庙;一道电光,将天姥娘娘带回天宫发落。此后,天姥山下就留下了这个美丽的传说。</p> <p>“凇秀异,欲罢不能忘”</p><p>踩着唐朝诗句拾阶而上,寒凇清凉</p><p>如阳光下不断侵袭的忧伤</p><p>季节斑驳旅程,淹没</p><p>走了很久才能够推开的缝隙</p><p>袅袅寂寞投掷的眼神刻意而安详</p><p>路转峰回</p><p>被谁在凇中藏匿</p><p>我在凇枝与雪地间独辟蹊径</p><p>轻灵水声时隐时现</p><p>潺潺低语,恍如夜静时分思念的故人</p><p>多少年来的歌声漂浮着</p><p>阑珊梦回。天姥山,你芩寂的叹息</p><p>瘦了多少拙朴的思绪</p> <p>山上山下两重天,寒冬各异秀山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