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书香 助力成长——读董进宇博士《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分享会(中)

阳光树666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时间:2020年12月22日19: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地点:西安高新唐南中学一楼会议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主持:郭俊博妈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陪孩子一起成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李润欣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通过《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一书的学习,知道了家长在孩子身上应该完成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才知道我做了太多的错事,说了太多的错话,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1.家庭教育是学校不能替代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董进宇博士曾讲到:“孩子的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如果把教育孩子比喻为建设一座大楼,那么家庭教育就相当于是打地基。”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帮助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做好行为示范,调整好亲子关系,与孩子做真心朋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孩子上高中后,因为学校管理严格,老师敬业负责。于是我就放手了,我想高中了她也该自己承担责任了,该自己学会学习了。学习后才认识到,</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放手是该放的放手,家庭教育不光是管孩子的生活,还有更多的责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2.调整亲子关系,明确家长育人方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应该是正直、善良、品德高尚,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我们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这本书里给了八种工具,如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批评,来建立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同情心、良好习惯。以前批评孩子太多,甚至找不出孩子的优点,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最主要的体会是,只有爱、鼓励、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要无条件的爱着孩子,信任孩子,不让孩子的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让孩子相信家长,有安全感,激发孩子成长动力。董进宇博士说过“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学习后知道了“亮点原则”,发现优点就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我们首先让孩子学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善良、明辨是非的人。那么,她的路无论如何选择,我都绝对支持。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安全、健康、快乐、有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3.引导孩子主动求知,培养有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这个过程的原则是引导孩子主动求知。这本书里同样给了八种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批评。来增强学习意愿(好奇心、获得认可、自我价值增加、实现理想、感恩)、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得当、大脑训练充分)、吸收知识、训练技能。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整理错题,陪孩子一起思考,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启发思维,真正学会。学习思维和方法,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有德行、会合作、敢担当、善创新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4.家长自己做出改变,引领孩子迈向成功通过言传身教,家长以身作则,努力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家长自己加强学习,传递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的观念。生活就是教育,让孩子参与家务,参与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教育需要方法,还需要智慧,还需要感情,而且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一起成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赵一鸣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尊敬的何老师,各位亲爱的妈妈们:大家晚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俗话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今晚,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话题,学做更好的父母,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和幸福的事。非常汗颜,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属于后知后觉,曾经是个非常焦虑的妈妈,孩子的成长逼迫着我不得不寻求自我提升。为准备这次读书会,最近梳理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长历程:2018年10月中旬,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向一位教育专家请教,专家给了很专业中肯的指导,精髓在于:</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爱与尊重</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当时觉得有道理,但自己理解不深,似懂非懂。同样在18年10月中旬,好邻居借我一套书:海文颖的《接纳力》 ,书中有一句话特别令我感动:</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生活的流动如波,自私无私、懒惰勤奋、快乐悲伤等都在波形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若不被打断,孩子才会获得完整的成长,建构起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孩子必须一步步走出他自己的生命波形,别人无法替代,</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接纳和信任。</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2018年11月中旬,我参加了美国正面管教高级导师Lori的青春期养育大师班,第一次正式接触了正面管教的理论。正面管教的精髓思想在于:</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和善而坚定。</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短短五个字,但实践起来真的很难很难,正如导师Lori所说:知道和做到隔着山隔着海。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体会,认识到了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父母的问题。随后,工作之余,我继续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地折腾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父母沙龙、读书会,广泛阅读各种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参加樊登读书会等等。同时,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我们的亲子关系也确实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本月,阅读了何老师推荐的《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 ,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在科学养育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在此,特别感谢何老师,老师的睿智和对知识的孜孜追求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示范和引领!最后,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共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1.尊重、理解、信任孩子,少唠叨,多倾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2.无条件地爱和接纳孩子,接受孩子可能的不完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3.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和谐、安静的学习氛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4.身教胜于言传,以身作则,用心陪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孩子们的精神供氧者!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的聆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鲁佳桐爸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首先感谢唐南中学高二年级组给我们家校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老师们精心给我们家长推荐的这本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书已读了大半,更坚定了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理念。有人说孩子是上天派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们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大家都需要学习做好自己的角色。</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也许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并远远的站在他们身后。成功时给与掌声,困难时给与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给孩子属于自己的空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家是个男孩子,用孩子小学班主任描述孩子的一句话,你娃性格比较“凉”,深层意思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爱展示自己独立自主的一面。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也有绷不住的时候。记得刚开学时,第一次考试,刚一进家门,他那张青涩的小脸、红彤彤的眼睛一触即发.......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化学没有考好。说句实在话,之前孩子没有过这样的反应,我内心也是很心疼的。我也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没关系,一次代表不了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马云高考数学不也是惨败,俞敏洪不也是高考3次才上了北大吗?只要自己锁定明标锲而不舍。”孩子平静了下来,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又投入到了学习过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有时我觉得学习一方面考验的是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核的是人抗压能力。</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空间、时间,让自己也是感受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最终收获一颗阳光、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道路上的暴风骤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点我想谈谈关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所带来的收获。当然这也是孩子一直不知道的一个秘密。孩子小学在背诵时总有畏难情绪,总觉得记忆力不好背不下来。我告诉他,妈妈觉得你记忆力挺好的,我发现每次课文你认真读上三遍,80%~90%的内容你都可以记下来了,不信你试试。他不再哭闹,试了一下果真如此,从此背诵的内容我不再操心了。老师有一次还跟我提到你娃的记忆力挺好的,其实我知道不是记忆好,只是孩子在背诵的过程中不再充满:太难啦、我怎么这么笨呀的负面情绪,而是全神贯注的去记忆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董博士也提到了这一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学科,尤其是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再次感谢学校老师给我们家长推荐秀的书籍,让我们科学的、系统的、专业的去跟陪伴孩子的成长,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刘佳诺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大家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董博士的书,是两本大部头的书,最近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读。所以我今天分享的是我之前看过的一本“关于如何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的书中的内容。对于这点我自己也比较有体会,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先讲书中的内容。这本书的作者从她自己的经历开始讲。她说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孩子,因为自身成长和学习环境等压力,情绪会经常反复无常。家长想办法缓解孩子的压力或者疏导孩子的情绪,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不断“浇水”、“施肥”,对孩子顺利度过高中阶段帮助非常大。而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是家长要做到“大耳朵,小嘴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当孩子进入高中后,一个家长应该从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角色,每次孩子说话的时候,要非常耐心地听她说,并跟着她说的内容应和一些简单的词汇,如“哦”、“然后呢”、“下面呢”,等等,而减少甚至不要对她所讲的问题发表评论,更不要去批评她。通过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极大地满足孩子的演讲欲和倾诉欲,她才会把遇到的事情拿出来跟家长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二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开放式提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看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问她怎么看。比如说,文中的作者有一天,她看到女儿回家后情绪很低落,就试探着问她:“我觉得你今天情绪不高,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这样,女儿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聊她当天遇到的烦心事。唠叨完,心情也舒畅了,也就能安心地去学习了。家长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细心地关注到了她的低落情绪,并且非常关心她,这对孩子的心理首先就是一个安慰。而且问的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而不是“你怎么了”,这是对事不对人的一种表示,孩子会感觉舒服一些,所以才愿意敞开心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第三是在融洽的氛围里,跟孩子随意地交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现在虽然孩子都已经自己分房睡,但是人在躺下后,身心都很放松,交流起来也非常畅通,如果家长也有时间的话,可以每周抽1到2天陪孩子一起躺下,在关灯以后跟她聊一会天,或者在散步的时候跟她聊聊天,不聊严肃的话题,但是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去了解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做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第四是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比如孩子考的不好的时候,可以分享家长自己曾经可能有过的不好的成绩。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也可以讲述自己当时遇到挫折的沮丧,以及如何慢慢转变为积极的态度。虽然孩子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但是孩子的心路历程家长大多也经历过,孩子的困惑我们也曾有过,孩子的喜悦我们也曾体验过。只要把自己的那些经历和感受与孩子分享,孩子是乐意听我们讲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以上是我从书上看到的作者如何自己跟孩子相处的内容,我自己也基本是按照这个做法来做的。比如曾经有一个学期,孩子对于某个坐在她旁边的同学的各种做事方法,各种厌烦,回来后,情绪很大,满腹牢骚,她会跟我讲一些具体的事情,我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反驳她,批评她,指出她做的不对的地方,她情绪更大,后来受了文中作者的启发,有一个晚上,她作业完成较早,我陪她一起躺下睡觉,她又开始讲述学校发生的一些不愉快,我调整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基本就是用“嗯,哦,然后呢”来回应她的话,让她讲完,我简单地做了一回听众,听完后,跟她说晚安,然后我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去看她,她精神饱满,说明她在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输出后,晚上睡的还不错,她见到我后,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我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我好欣喜,这句话是我们整个交流过程中我都没有说的话,而我也希望她能意识到的问题,这回我只是倾听,而她自己主动把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说出来,我觉得这是她自我反思的结果,当她把她满腹的情绪都输出以后,她才会去反思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现在的孩子们都不傻,不需要我们那么多的说教,我们可能需要倾听更多。当然,在倾听的过程中,我现在发现还是有一个问题,因为跟老师和她的同学们沟通不够多,我听到的事情可能更多是经过孩子的大脑无意识地过滤,甚至加上她自己情绪处理后的内容,信息不全面,我的判断和引导自然也有些偏颇。我觉得以后除了跟孩子沟通,如果不会太打扰老师和同学的话,我想跟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家长更多地沟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分享。</b></p>

孩子

家长

学习

自己

家庭教育

成长

情绪

我们

老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