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盐帮古道是古代私盐贩子走的道路,新昌东边与产盐的宁海接壤,私盐贩子从宁海贩运私盐,选择深山冷岙中的小道,由于这条小道不容易被官兵拦截,后来走这路的私盐贩子就越来越多了,也就成了山民进出大山的通道,后来便有人出钱出力给道路铺上石头,还建起歇脚的亭子,渐渐地,这条小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盐帮古道了。</p><p><br></p> <p>我们一行51人在远方户外群群主“远方”带领下,乘坐大巴从舟山出发,车程3个半小时,到达盐帮古道起点绍兴新昌青宅村。</p> <p>我们徒步线路青宅村—盐帮古道—露营基地—结局山村—里家溪村—十八渡—岗头等茶园—青宅村,一条环线,全程14公里。</p> <p>“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很有诱惑力的广告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集古道人文、历史传说、古桥古村于一体的人文景观线路,整条山路基本上石级清晰,路况较好,路面较阔,线路安全。</p> <p>【盐帮】这是一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的名称。</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国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都是由官府控制的,因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缺盐人就难以生存,统治者控制了盐的供应,就等同于控制其统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的盐一直是由官府垄断控制,私人是不准进入"盐"这一领域的,官府颁发给一些盐商贩盐许可证,准许其贩卖运输官盐,所以最初的"盐帮"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认可的贩运官盐的帮派,后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法制不完善,官府官员间的相互勾结允利,于是在官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就有了所谓的"私盐",在封建社会,官僚体系腐化堕落,他们往往利用其垄断的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当时盐价极高,其利润十分丰厚,所以江南的一些富商巨贾往往一起贩运私盐以图牟取私利,这些人的贩运团伙也是被称为"盐帮",不过他们是贩运私盐的帮派,所以最初的盐商其实往往是一些草莽之辈。</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盐帮古道"就是古代的运盐之路,乍听一下,大家都会想起从小说中,电视剧里,电影内常有的记述:沿着"盐帮古道",一路的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山民为挣一条生计,往来于这条古道,从宁海挑运私盐,跋涉于"盐帮古道"上,来到新昌贩卖,风霜辛苦自不待言,还面临着许多人为的风险,迫于生计,沿路村庄有些就强盗窝,而盐官差人更是如虎似狼一般……</h3><p><br></p> <p> 盐帮古道已记不清是哪朝哪代,在这深山冷岙中的小道,私盐贩子集聚又匆匆离开。歇脚亭子古朴还旧,铺上碎石成了山民进出大山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古道上,穿行在绿水青山之间,让人心情舒畅。</p> <p>结局山露营基地</p> <p>结局山村</p> <p class="ql-block">古道保存比较完整,起伏有度,沿途经过几个村庄,民风淳朴。</p> <p>前锋“迪迪博博”在系远方群红飘带</p> <p>古道古宅相得益彰</p> <p>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p> <p class="ql-block">到了里家溪,转入莒溪十八渡,沿溪游步道走过十八个渡口,到赤岩村。</p> <p class="ql-block">第一渡:水锥渡,第二渡:鲤鱼渡,第三渡:牛坪渡,第四渡:吕龙渡,第五渡:芦花渡,第六渡:桃花渡,第七渡:牛脖渡,第八渡:菩提渡,第九渡:乌云渡,第十渡:飞石渡,第十一渡:双江渡,第十二渡:香潭渡,第十三渡:牛心渡,第十四渡:石斑渡,第十五渡:白竹渡,第十六渡:羊角渡,第十七渡:雷公渡,第十八渡:红岩渡。这十八个渡,依次从里家溪村开始到赤岩结束,全长约6公里。</p> <p>第二渡—鲤鱼渡</p> <p>第三渡—牛坪渡</p> <p class="ql-block">第四渡—莒龙渡</p> <p class="ql-block">第五渡—芦花渡</p> <p>第十三渡—牛心渡</p> <p class="ql-block">第十七渡—雷公渡</p> <p>第十八渡—红岩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