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弘扬莆仙民俗文化,厚植冬至乡土情怀。 ——荔城区岱峰中学开展“我们的节日﹒冬至”系列宣传活动</h3> <h3>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br>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br> 《冬至》——左河水</h3> <h3> 冬至暝大过三十暝,<br> 冬至早大过初一早。</h3> <h3> 冬 至<br> 今年的冬至<br> 2020年12月21日<br> 莆仙人的冬至习俗</h3> <h3> 莆仙人的冬至习俗</h3> <h3> 1、冬至暝</h3> <h3> 冬至节的前一夜,俗称“冬至暝”。在莆仙,有“冬至暝大过三十暝,冬至早大过初一早”的说法,冬至又被称作“岁兄”。莆仙民间,尤其是农村,家家户户要先做好祭天祭祖的仪式。首先由当家女人换好红衣服,在自家祖宗牌位前摆放各种供品,祭拜、祈福完毕,燃放鞭炮。</h3> <h3> 然后在自家厅堂正中间支起桌子,摆放福橘,橘上插一支“福禄寿”红花三春,“橘”和“吉”同音,福橘寓意福星高照、吉祥平安。再摆上红纸封好的红筷子、大生姜、板糖等。筷子、生姜和板糖,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家宅火辣兴旺,生活甜美幸福,又有驱寒之意。</h3> <h3> 2、搓汤圆</h3> <h3> 冬至暝,一家人开始围坐一起“搓丸子”。丸子即汤圆,丸子搓得圆圆似桂圆。还有捏“金元宝、金钱臼”,表示家运通达发财。</h3> <h3> 小孩子们喜欢捏小动物:小狗、小猫、小兔,表示家业六畜兴旺。</h3> <h3> 冬至暝,搓汤圆</h3> <h3> 搓只小猪胖乎乎,快乐又健康;<br> 搓只小狗看家门,平安又省心;<br> 搓只元宝压箱底,团圆又富足。</h3> <h3> 3、做番薯起、炸豆腐</h3> <h3> 除此之外,莆仙各地家家户户还会准备各种供品,炸豆腐、做番薯起或者白团等。</h3> <h3> “番薯起”和“红团”是莆田独特的两种糕点食品,也是莆田沿海过年时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番薯起”的主料是以蕃薯为主,咸甜自便。</h3> <h3> 做豆浆</h3> <h3> 做豆腐</h3> <h3> 炸豆腐</h3> <h3> 白团</h3> <h3> 除了红团,清明、冬至祭祀时,莆田有些地区做的是白团,以寄托一份对先祖的缅怀与哀思。</h3> <h3> 4、冬至早</h3> <h3> 第二天早上俗称“冬至早”,一清早,家庭主妇就起床,下锅烧水并切姜母薄片和少量板糖投入锅里一起烧,给全家人下搓好的汤圆,清香扑鼻、美味可口。吃完汤圆,举家上山扫墓。由于“冬至暝”夜最长,小孩子又爱吃“丸仔汤”,故莆仙有“爱吃丸子天不亮”的俗谚。</h3> <h3> 5、扫墓祭祖</h3> <h3> 冬至节除了搓丸的风俗之外,莆仙许多地方还有冬至节扫墓的风俗。</h3> <h3> 在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全家便带着煮熟的丸子、水果、香、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h3> <h3> 莆仙民间风俗,一年中分为清明、重阳和冬至节三次均可扫墓,因为清明时节农事繁忙,一般农家选冬至节扫墓的较多。</h3> <h3> 佳节争呼是岁兄,珍珠大小玉盘倾。<br> 晓来分置柴门上,恰好双星在户明。<br> ——竹枝词</h3> <h3> 莆田冬至过节有个美丽的故事</h3> <h3> 相传很久以前,兴化府里兴泰里有个寡妇叫余莲香,丈夫早逝,带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名叫元元。<br> 家里很穷,母亲除做田外,空闲用麦杆编斗笠,赚点钱供元元读书。这元元有志气,二十岁参加会试中了状元,当了京官。因为元元是穷人出身,所以当了官后不敢忘恩,一连三年没有回乡省亲,但心念老母。元元每次都把薪俸留下一半,年底叫家丁张二送回家,奉养母亲。<br> 可是,这个张二,一生好酒,有喝必醉,几次路上出事,丢了银两,半路转回,每次都说假话,骗了元元。有一次,皇帝问起元元的家世,为莲香的气节所感动,就下旨赐元元为母亲建造“贞节坊”。元元领旨回家,一路十分高兴。<br> 哪知,莲香在家三年不知儿子音讯,以为儿子享荣华,受富贵,忘了母子之情。三年死活都不顾,如今却来建什么“贞节坊”骗人!于是心中生气,躲进深山,住山洞,吃野果,死也不跟儿子见面。<br> 元元回到家乡,不见母亲,问了乡亲,这才明白是张二误事。<br> 于是,元元决心进山找回母亲,可是满山遍野,到哪里去找呢?!<br> 眼看冬天已到,野果野菜也没了,母亲体弱,如何过得这寒冬呢?<br> 正是急中生智,元元想了个办法:用糯米做成山果模样,煮熟后粘在山顶树上,让母亲采食,自己躲起来观察。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过后,果然发现了母亲的行踪。<br> 为了不突然惊动母亲,让她知道儿子的心迹,元元顺路把丸子粘到山下,又粘到厝前,引她回来。<br> 这天,正是冬至日,他母亲不知底细,一直采到厝前,要走已来不及了。<br> 只见儿子跪在面前喊母亲。<br> 莲香一时心动,母子两人都哭了。<br> 这时,元元才把张二误事的经过告诉了母亲。<br> 莲香这才转悲为喜,回家相聚。<br> 自此,人们为了让子孙孝敬上辈人,便代代相沿,冬至日要过“团圆节”,吃糯米圆籽,直至今天。<br> 恭祝大家:<br> 冬至安康,万事顺意!<br> 荔城区岱峰中学<br> 2020年12月20日</h3> <h3> 【🇨🇳另附:《冬至诗词》】</h3> <h3> 冬至<br> 【宋】王安石<br>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br>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br> 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br> 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h3> <h3> 雪晴<br> 【唐】杨凝式<br>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br> 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h3> <h3> 小至<br> 【唐】杜甫<br> 天时人事日相催,<br> 冬至阳生春又来。 <br> 刺绣五纹添弱线,<br> 吹葭六琯动浮灰。 <br> 岸容待腊将舒柳,<br> 山意冲寒欲放梅。 <br> 云物不殊乡国异,<br> 教儿且覆掌中杯。</h3> <h3> 邯郸冬至夜思家<br> 【唐】白居易<br> 邯郸驿里逢冬至,<br> 抱膝灯前影伴身。<br> 想得家中夜深坐,<br> 还应说着远行人。<br> </h3> <h3> 冬至<br> 【唐】杜甫<br> 年年至日长为客,<br> 忽忽穷愁泥杀人。 <br> 江上形容吾独老,<br> 天边风俗自相亲。 <br> 杖藜雪后临丹壑,<br> 鸣玉朝来散紫宸。 <br> 心折此时无一寸,<br> 路迷何处见三秦。</h3> <h3>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br> 【宋】苏轼<br> 井底微阳回未回,<br> 萧萧寒雨湿枯荄。 <br> 何人更似苏夫子,<br> 不是花时肯独来。<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