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文/仇 珺</strong></h3></br><h3> <p> 唐<b>●</b>刘禹锡《望赋》</p><p><br></p><p> 龙门不见兮,</p><p> 云雾苍苍。</p><p> 乔木何许兮,</p><p> 山高水长。</p><p><br></p> <p>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广袤苍穹中,有8位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他们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他们的笔墨文垂千载,他们的人生跌宕传奇。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最负盛名,历经风霜,千古传唱,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p><p><br></p><p> 2020年12月2日~2021年3月2日,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反映“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br></p><p>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指的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通过此次展出,参观者可以重温唐宋八大家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精湛造诣,感受他们无与伦比的艺术境界,品味他们跌宕起伏的百味人生,领略他们伟岸高洁的人格魅力,体悟他们永不磨灭的不朽精神。</p><p><br></p><p> 此次文物展出,文化底蕴丰富,展品价值珍贵。其与众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br></p><p><b>一、科技方面</b></p><p><br></p><p> ①省博与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运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本次展览内涵,拓展其外延。</p><p><br></p><p> ②展馆中设置了全息数智博物馆剧场、画剧屏,其中一些技术手段首次应用于此次展览中。</p><p><br></p><p> ③画剧屏辉映全息数智博物馆剧场。</p><p><br></p><p> ④立体影像由8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精湛表演,技术人员将演员的舞台表演制成全息影像作品,投射到多重屏幕上。立体色彩饱和度高,画面分辨率高,剧中人与真人等高,因此参观者会有身临其境的错觉。独特的体验,有一种历史情境代入感。</p><p><br></p> <p> ⑤画剧屏将静态书画与动态表演相结合,既还原了书画文物的风貌,又放大了书画文物的尺寸,并以动态影像的方式生动呈现书画文物的特质。</p><p><br></p><p> ⑥书画类文物是通过精密的空调系统机组运行控制,相对湿度55%~60%,瓷器类文物湿度40%~50%,展厅内温度设定在20℃。本次展览以书画类为主,除控制湿度外,由于书画类作品的绢本怕碱不怕酸,纸本怕酸不怕碱,所以工作人员还需检查空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挥发物的含量。</p><p><br></p><p><b>二、内容方面</b></p><p><br></p><p> ①韩愈《五箴五首》。</p><p><br></p><p>韩愈曾任行军司马,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家。清代祁隽藻的楷书“韩愈平淮西碑并序”充分显示了韩愈这鲜为人知的一面。韩愈唯一存世的墨迹《东晋佚名曹娥诔辞卷》,此卷全部展开约781厘米,此卷书心有韩愈楷书题名一行,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韩愈墨迹,相当珍贵。</p><p><br></p><p> ②欧阳修——承上启下。</p><p><br></p><p>追随韩柳,是宋代六家的核心人物,是伯乐,是一代文宗,曾提携王曾,三苏,史称“千年第一科”。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宋朝的一代文风。此外,欧阳修还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欧阳氏谱图序》,为欧阳修对其先世的迁移图做了详细说明,还描述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发展的历程。</p><p><br></p><p> ③苏轼——徐州抗洪、杭州清淤、杭州抗疫。 </p><p><br></p><p>全息数智博物馆剧场,循环播出苏轼为官期间三个典型事迹,体现了文学家苏轼作为政治家的成就。赤壁赋——画剧屏,那一叶扁舟所载的人物是演员饰演的,生动再现了历史画面。</p><p><br></p><p> ④苏轼,韩愈,柳宗元。</p><p><br></p><p>柳宗元去世以后,韩愈曾撰文称颂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刻于《柳州罗池庙碑》,此碑后来遗失。后来,苏轼又书写了《柳州罗池庙碑》之铭辞《迎享送神诗》。到了南宋,时人又根据《迎享送神诗》摩刻一碑,立于庙中。这块碑因 “韩诗柳事苏书”而被誉为三绝碑,闻名遐迩。</p><p><br></p><p> 还有一些作品也有一定的休眠期。《潇湘竹石图》,被中国美术馆借走,将于2021.2.2→2021.3.2展出。《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吉林博物馆借展,在辽宁博物馆仅展览20天。</p><p><br></p><p><b>三、结构方面</b></p><p><br></p><p> 本次展览分为三部分“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家国情怀”。每部分下分若干个单元,共有16个单元。第一单元,“文脉所系”梳理了中国文学史脉络,介绍了唐宋八大家产生的思想土壤。第一单元的展品,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采用白描的方式表现了儒家经典。第一单元还有《洛神赋》和反映西周人民生活的《唐风图》。宋人临摹的《洛神赋图》图文并茂,明代书法家王铎在卷后称之为“宇宙第一尤物”。</p><p><br></p> <p> 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画有《瑞鹤图》。成画于1112年,这一年,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去世的年份。至此,唐宋八大家全部离世。《瑞鹤图》是辽博的镇馆之宝,观众有幸一睹这幅名画的真容。</p><p><br></p> <p><b>四、亮点方面</b></p><p><br></p><p><br></p><p> ①八大家首次通过现代化技术同框,与主题相关的作品百余种,也是“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的首次聚集。</p><p><br></p><p> ②熔古铸今,突显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以及对今天的借鉴和启迪。</p><p><br></p><p> ③通过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种文物,让现今人们了解他们的文化功底,体会他们丰富的人生和思想人格魅力。</p><p><br></p><p> ④家国情怀,通过深入分析解读典故,让传统文化别开生面,领略“唐宋八大家”的大忠大义大爱。 </p><p><br></p><p> ⑤全景展示,在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创新采用数字化技术,打造VR云展示模式,让观众体验一次全新的特别的展览模式。</p><p><br></p> <p> 文如其人,见字如画。书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闪耀的唐宋群星依然被我们视为文化偶像。这次展览给我们提供了多种走进历史的观看途径,搭起了唐宋文人与我们的联系。不管年代距今有多久,也无论跨越了千百年,中华传统文化就像唐宋八大家的造诣一样,高山仰止;也像水一样在源源不断地流传,造就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日久弥坚。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和文化自信,以及世代沿袭的家国情怀。</p><p><br></p> <p>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一枢纽四中心”。此次展览充分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是沈阳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生动实践,必将激发我们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出智慧和力量。</p><p><br></p><p><br></p><p><b>(作者:仇珺,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农工党沈阳市七院支部党员。)</b></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ZErf-kEu7I74tKV_YMcb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