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雨惊春清谷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满芒夏暑相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处露秋寒霜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雪雪冬小大寒。</p><p>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早在《吕氏春秋》中,就出现了四分、四至的节气名称。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p><p>二十四节气流传千年,早已熟为人知,诗词歌赋中常有与节气相关的内容,最有名的节气当属清明,2019年,某短视频平台将一首《芒种》炒成热门,将这个本不太具名气的三线节气生生带到一线。所谓热门,我所知的就是农家柴灶前有一锈迹斑斑的铁皮,挡住灶口,好使炉中火苗不至于窜出来烤焦了挂在炉灶上那黑黢黢的几块腊肉,烤的久了,便是热的,即为热门。我老家也曾有过此物,但因为只有需要长时间烧灶时才用,平日里不曾料理,经常是需要时才从柴草堆中翻找出来,等破上几个洞,满身铁锈,心理上实在无法接受时,便将其转手给收破烂的人,还非得给人家说:这是铁的,少了五分不卖。</p> <p>那一段时间被那一句“喔喔喔喔喔”强制洗脑,连听公鸡打鸣都有了节奏感,因为个人文学底蕴不足,无法理解歌词含义,有人说那是一首情歌,也有人说那是一首古风浪漫田园风情叙事诗,让我一直不明白那一句“喔喔喔喔喔”究竟是情人间独有的打招呼的暗号,还是村夫在田间地头驾牛时的吆喝,而一句“烧去纸灰埋烟柳”又让我怀疑这是一首关于清明的歌。当然,不得不承认,此歌曲调婉转,与每日在窗边偷听到的动次打次的广场舞音乐风格迥异,也因为想表示自己也还能适应社会潮流,我也曾将伴奏留在自己歌单中许久,但少了那直击灵魂深处的“喔喔喔喔喔”,终究还是像老家那片生锈的灶门一样,被我遗落了。</p><p>直到最近偶然听到腾格尔大爷的翻唱,我仿佛给银行金库找到了一扇厚重的大钢门,腾大爷成功的让我从新感受了这首歌,如果说原唱只是让我初读了一遍课文,那么腾大爷就是让我主动朗读并背诵全文,还想要写出三千字的读后感,并暗暗告诉自己:这是高考必考阅读理解题。</p> <p>开场腾大爷略带沙哑的“喔喔喔喔喔”,让我看到虎牢关前,一长耳壮年、一青脸男子和一扎髯大汉在关前叫阵,头戴凤冠,身披金甲的吕布缓缓打开关门,手持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来到阵前,面对对面三人,喝道:“来者何人?”扎髯大汉上前一步,手提丈二蛇矛答道:“吾乃燕人张飞张翼德是也,今日与我二位哥哥前来,是为了取你的……”吕布听到此,捂住嘴爽朗的笑了起来,打断了张飞的话道:“你们三人真坏,居然想要娶我。那二人到也罢了,可你一个阉人也有此想法,奴家倒是奇怪的很。”张飞急道:“不不……”吕布再次大笑打断了张飞:“讨厌,叫人家布布,不理你们啦。”说完捂上脸转身回关,长耳壮年和青脸男子直愣愣的盯着张飞,青脸男子不知是气还是羞,青脸变红脸,再也不能复原。远处传来回关的吕布将披风举过头顶,迎风招展,欢快的喝着马:“喔喔喔喔喔。”</p><p>一句“听佛说,放下执着。”我看到孙悟空撬下金箍,驾起筋斗云冲向天宫,把那正在麻将桌上掐算的玉皇大帝掀下桌来,狠狠打了一顿,边打边骂道:“让你出老千,让你出老千。”猪八戒扛起钉耙回到高老庄,一口气锄了八百亩地,神气活现高声喊道:“翠花,俺老猪回来了。”唐僧抛掉袈裟,扔掉法杖,大步踏进女儿国国王宫中:“今生不求,何求来生?我,不走了!”佛祖来到女儿国厉声喝道:“金蝉子何在?”九个小儿来到佛前:“我等乃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藏,你既叫我父放下执着,今日为何前来?”唐僧挽着女儿国国王背着十三藏道:“你今日前来是想凑成最后的晚餐吗?”</p> <p>一句“烧去纸灰埋烟柳”,让我看到的是林黛玉舞着棍,横扫一片,将将落之花尽数打落,再将其堆成一堆,点起火烤着香肠,吃完后挖个坑,将灰烬填入坑中,再顺手拔起身边的杨柳,栽入坑中,抹抹嘴笑道:“舒畅!”</p><p>一声“哒哒哒哒”,把我带到李逵和鲁智深身边,看着二人端起机枪,面对敌人一番扫射,打退了敌人疯狂的进攻。鲁智深吹吹冒着烟的枪管,含情脉脉的看着李逵,细语柔声道:“哥哥,洒家打的可还好?”李逵温柔的摸摸鲁智深的戒疤,眼中充满柔情:“弟弟打的甚好,可不曾伤到手吧?”说着轻轻揉着鲁智深的手道:“弟弟累了吧,为不负于我俩终将逝去的青春,今晚,哥哥陪你一起……去刮胡子!”</p><p>昨天回了一趟老家,找了一下那灶门,当然已无法找到,不过,腾大爷的《芒种》伴了我一路,也算补了不少遗憾,特留此评,谨致腾大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