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进补——“三碗汤”

维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自此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p><p class="ql-block">一般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一九”到“三九”期间,也就是从12月21日到1月16日,一共三个9天,不仅强健身体,还能够消寒。</p><p class="ql-block">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至节气期间是一年中养生的好时节,是健康“储蓄”的最佳时段,也是一年中重要的进补时机。</p> <p class="ql-block"><b>冬至进补记住“三碗汤”﹕</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 芡实鸡肉汤——益气养胃</b></p><p class="ql-block">上海中医药大学营养学副教授孙丽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胃不舒服大多数都是“作”出来的,比如不注意保暖、吃刺激性食物等,对于冷天来说,一定要暖胃,推荐芡实鸡肉汤。</p><p class="ql-block">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等是养胃佳品,它们均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功效。在冬季进补的最佳时期,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炖汤服,或用芡实炖鸡肉或者芡实炖瘦猪肉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 栗子羊肉汤——补肾强筋</b></p><p class="ql-block">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营养科张凡在2017年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羊肉性热、板栗性温,冬天进补喝此汤就再合适不过了。</p><p class="ql-block">羊肉性热,味甘,中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虚劳不足、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等症。枸杞能够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中医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目昏多泪、腰膝酸软、虚劳咳嗽、消渴等病症。栗子可用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是不错的冬季进补佳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 红薯生姜汤——益气润肠</b></p><p class="ql-block">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黄穗平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冬季正是吃红薯的季节,推荐一款用红薯制作的药膳——红薯生姜汤。</p><p class="ql-block">红薯有健脾养胃、润肠通便的作用。搭配温中散寒的生姜,还能起到益气润肠的作用,就像《纲目拾遗》里说的:“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这样一碗暖身甜汤,适合体质虚弱而大便不通的人食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