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在上个学期的吹泡泡活动中,孩子们探索了如何用小手吹泡泡。在这个学期中,孩子们对吹泡泡的热情依旧不减。相较于上学期宽敞的盥洗空间,这学期因为疫情的逐渐好转,来园人数的逐渐恢复,人池配比从原来的3:4,增长到了1:5。为了更有序地开展活动,我们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讨论。</div><div>“除了盥洗室,我们还可以在哪里吹泡泡呢?”</div><div>“我们可以去四楼平台可以吹泡泡”</div><div>“四楼平台可以吹泡泡,但是吹好泡泡,洗手不是很方便。”</div><div>“那我们可以去创意馆吹泡泡,那边有可以洗手的水池。”</div><div>“创意馆在A楼,离我们有点远。生活馆也有个大水池,就在我们楼下,离我们很近哦。”</div><div><br></div> “但是生活馆不是每天都能去,想吹一次泡泡要等很久。”<br>“每天运动完我们可以去呀,每次运动完回教室都会经过。”<br>“大家一起去生活馆洗手会不会人太多?”<br>“我们可以分批去,就像平时我们进教室一样。“<br>”一半的人跟着燕燕老师去生活馆洗手,一半的人跟着静静老师进教室。”<br> 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观察细致、敏锐,不但自己想到了可以吹泡泡的地方,而且还考虑到了远近、便捷等问题。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充分利用好班级空间的基础上,园内的共享空间也能为孩子们的深入探索提供支持。 在每次生活馆的混龄活动中了,弟弟妹妹们经常会被哥哥姐姐们高超的吹泡泡技能所吸引。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睁大着眼睛,为哥哥姐姐像变魔术般地变出一个又一个泡泡而欢呼雀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着弟弟妹妹对泡泡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哥哥姐姐们也在现场讨论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他们那么喜欢泡泡,我们可以教他们吹泡泡。”</p><p class="ql-block">“对呀,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那么多种吹泡泡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本领教给他们。”</p><p class="ql-block">“我来教他们用工具吹泡泡。”</p><p class="ql-block">“制作泡泡水也很好玩儿,我来教他们制作泡泡水。”</p><p class="ql-block">“我最近已经能用小手吹出8字形泡泡了,我把这个秘诀也教给他们。”</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吹泡泡秘籍画下来,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小朋友学会吹泡泡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在生活馆里,哥哥姐姐们主动当起了小老师,开始耐心地教弟弟妹妹用生活中的工具来吹泡泡。 瞧,这位哥哥正在耐心仔细地教弟弟妹妹用洗洁精制作泡泡水。 <div><br></div> 渐渐地,弟弟妹妹也在教室里有模有样地用哥哥姐姐教的方法吹起了泡泡。 生活馆作为幼儿园的共享空间,打破了不同年龄和班级的界限,让孩子们的各种经验有了分享和展示的机会。在展示的同时,对其他班级的幼儿也是一种学习和经验的拓展。 在新年来临之际,孩子们又提议要为弟弟妹妹举办一个泡泡派对。那么到底弟弟妹妹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圣诞派对呢? 这当然要去问弟弟妹妹们,我们拿好纸笔,对弟弟妹妹进行了一对一的采访。 结合弟弟妹妹的想法,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着手泡泡派对活动内容的制定,邀请函的制作等等,精彩的泡泡活动仍在继续......<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