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西山坪:坝坝电影看起

春暖花开

<p>有一种文化,就是上世纪曾经的"大院“,包括军队大院、文化大院、五七干校、三线军工厂矿驻地和劳改农场。他们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封闭、自成体系的小环境,由于其特殊性,外人不得随便进入,所以又充满了神秘性。</p><p>大院的子弟,在父辈的影响下,大多也从事、继承了父业。正所谓为国家献完青春献子孙,有的祖孙三代都从事同样的工作,真的是"传承"。而边远、艰苦的环境条件,旣锻练了人,又造就了他们的成熟、自信,甚至是傲骄。而这个圈子的大小,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这里回忆一下当时普遍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一露天电影</p> <p>露天电影,西南地区许多叫看坝坝电影。上世纪人们普遍生活困顿的情况下,那时,既没有电视,又没有电脑,更别说手机、互联网。唯一能调济文化生活又相对高档的只有放电影</p> <p>放电影也成了周边、外界唯一能进入大院的机会。</p><p>重庆西山坪,1507,作为劳改单位,即使是场部大操场,平时,见不到外人的。只有周末,星期天或假日,外加天气晴好没有状况时,场里安排放映电影。这时,消息才像风一样,迅速传遍周边的乡村、人们。……西山坪场部今天晚上放电影!……各家各户,早早的准备电筒,早吃饭,早早的携子背女,聚集在场部大操场周围。天黑之前,各队劳教,在管教干部带领下,齐刷刷的入场,自带小板凳。从精神风貌上能看出,能来看电影,无疑是对他们的肯定与奖励。劳动教养学校,像一个熔炉,也重新培养出一个人的遵矩守规的习惯。</p> <p>其实,简单的放电影背后,也是考验人的时候,组织实施,责任担当,防范未然,千奇百怪,各种状况,尽在不言中。</p> <p>当地群众,近的不用说,远的草街,澄江,嘉陵煤矿,天府煤矿都有来西山坪上看电影的。😊</p><p>各队劳教有序入场,驻军部队、干部、家属,周边群众,共赴这场精神盛会。</p> <p>放映电影《打击侵略者》,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渡江侦查记,英雄儿女,战上海,红色娘子军,苦菜花,白毛女,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阿诗玛,庐山恋,永不消逝的电波,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桥,</p><p>今天晚上放啥子电影?这个是渠道问题,很能让人猜想,期待。😊</p><p>老乡(同学的妈妈)有时还叮嘱我们,啥子时候场部放电影,别忘了提前告诉一声</p> <p>电影放映前,准备工作。挂幕档,架大喇叭,等片子,倒片子,等天黑,一切沉浸在片场音乐中,《浏阳河》音乐就是当年等场放的音乐之一。</p><p>小孩子这时可是进了天堂,奔跑,打闹,欢聚,玩的忘乎所以,小年轻盼望着如同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青春的肾上腺素蒸腾着,憧憬着。</p> <p>无疑,这是一次文艺盛宴,满足了各色人等的需求一一精神追求。难怪人们不远黑夜山路,也要来走一遭,</p> <p>英雄们的高大、光辉形象,忘我、牺牲精神,对共产主义事业工作的召唤及男女演员的英俊、美丽形象,就如同我们的父兄、姐妹真实的写照,无疑影响着你我他,自觉不自觉的在灵魂深处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用现在的话叫充满正能量</p> <p>片中主题曲和插曲,成为了陪伴我们一生的金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子心胸多宽广。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大海扬波作和声 烈士辉煌化金星,英雄生命开鲜花; 翻过千层岭,爬过万道坡,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野马似的雪水河,一马平川的戈壁滩,放开喉咙好唱歌,太阳又东升,爬上帕米尔的高山顶,飞驰万里的白云,捎封信儿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看过的电影,小孩子是要模仿的。生活中过家家,玩打仗。记得看完巜渡江侦查记》等有骑马的电影,上学路上都是在骑行。巜打击侵略者》就用枝条编个帽圈玩潜伏,匍匐在灌木丛"打仗";巜桥》演完后,水田奔跑没少溅水,屁股以下没干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和春伢子,玩爬树: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昐春风,我应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排比句常思考。</p> <p>熟悉的人物角色,一幕幕在眼前如走马灯转过,慈祥的老钟大叔,铛铛铛;韩英的视死如归,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啥、啥、啥;冬子妈,挺身而出,大火烧身;王成起身,拉响爆破筒; 董存瑞托起炸药包…这辈子都充斥在大脑中!</p><p>有时回看这些老电影,见到许多人物形象就像久违的亲人一样,让人止不住热泪盈眶</p> <p>坝坝电影,一代人的记忆,浓浓的乡愁,让人回味无穷。而今那一代人渐入老年,岁月黄花,犹觉那曾是生命中的闪光点,温馨、抹不掉的生活场景,是件永远难忘的高兴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