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冬至和夏至可能是命名二十四节气的原始起点,古人在长期观察自然时发现一年中日影长短是不同的,于是将日影最长的定为冬至,最短的定为夏至。</p> <p>有趣的是如果将二十四节气日影的长短连线在坐标图上,一幅标准的太极图就会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冬至时节大地冰封,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阴阳转化的微妙节点。此日在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过后就会白昼渐长黑夜渐短,直到夏至又开始新的交替轮回。《易经》曰:“复者,冬至卦,阳起初九,万物所始……”,讲的就是“冬至一阳生”,此时阴气虽然尽盛达到顶峰,可是阳气却逐渐停止进一步的潜藏开始萌升。</p> <p class="ql-block">冬至还是“数九”的开始,九是单数中的最大,地位至高无尚。“数九”虽然阴气尽盛达到全年的极致,但是中国文化却不是极端的,而是圆形柔顺、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极致的结果就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或“否极泰来”的圆周式反复。或许这就是我国文化中“无中生有”和事物消长转化的辩证特色吧!至于神仙人物元始天尊圣诞于冬至的传说,也是古人在强调冬至这一天,阴气尽极却孕育着阳气初升和万物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p> <p>冬至时节许多地方喜食饺子,原因和医圣张仲景慈悲拯救苦难人民的故事有关。</p> <p>相传东汉时,张仲景辞长沙太守回乡,正值冬季,众多百姓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张仲景看到心里十分难过,便让弟子搭起医棚(这天恰逢冬至),将羊肉和驱寒药材剁碎放置大锅中蒸煮,然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模样,再入锅煮熟,取名“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冻烂的耳朵很快痊愈。后来,老百姓出于神迷和感恩,每逢冬至便模仿做着吃……。这可能就是今天冬至吃“饺子”的由来。</p><p> </p> <p class="ql-block">谈到养生,水清玉洁也是一知半解。但中医“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却明晰地指出只有“天地人和”,让人体的气血运行,与日之出没、月之盈亏、地之运转相合,顺应大自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才可能奠定好身心健康的基础,有效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提升生命本源的精气神,达到心静神安、气宇超凡和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就是告诫人们:冬季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和意志也应随着天时地理的变化蛰伏于身体之内,不可随意地去扰动它。同时还应早睡晚起,趋寒避冷,敛阴护阳,以静为宜,尽量不要汗泄皮肤,如此才能让阳气蛰伏并根植于肾水之中。也就是要少欲望,修心身,不折腾,使神气内敛;饱睡眠,避寒邪,不露泄,让身体贮能。</p> <p class="ql-block">冬至的“一阳初生”是阴消阳长的初始,是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时期,应特别注意守护好“肾”这个先天之本,减少纵欲,节制性生活。因为肾主固摄封藏,体内的阳气阴精,只有在肾的作用下,才能藏而不泄,使人体的生机顺应闭藏的冬天。</p> <p class="ql-block">中医还认为“人以天地生,四时之法成”,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自然的法则,更是生命应遵循的规律。老子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冬至一阳生的玄妙时机,如何效法“冬藏”的养生之道,水清玉洁在《小雪浅语》和《水清玉洁说立冬》曾有拙语僭见,友人如有兴趣,不妨一览。此外,再述四条,敬请笑纳:</p><p class="ql-block">一、宁心少欲,藏养精神;</p><p class="ql-block">二、早睡晚起,伏阳滋阴;</p><p class="ql-block">三、静动结合,畅通经络;</p><p class="ql-block">四、防止露泄,养肾保根。</p> <p class="ql-block">真心期盼以上管窥之见能够留下“赠人玫瑰”的余香,使大家身心安康、躯体健美、开智回春,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和脏腑气血的安和,顺利度过阴气尽极、阳气衰微、水冰地坼的冬至,让体内蛰伏并启动萌升的真阳,随着大自然阳气的初升为翌年的春生夏长和未来的长生久视藏养好精神,贮蓄好力量。</p> <p class="ql-block">至于食补,从中医养生角度看冬至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所谓“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但也不可盲目地多吃高营养食品和壮阳的补药。如食必进补,就会造成身体的营养过剩;而药补太甚,则会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衡。因此进补时,不可太过,也不可太偏,而是应在医生指导下调节使用,原则是减酸增苦忌辛咸。如欲在冬至前后适量进补,使用中庸的膏方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它不仅“阴极之至”,而且“阳气始至”,是阴阳交割的临界点,更是阳长阴消、万象更新和真正意义上阳气的一元复始,见证着物极必返、盛极而衰、永无休止、往复循环的伟大天道!正如诗人深情地诵叹:“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p> <p>另有一俗语:“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阴天,过年是晴天;反之,冬至放晴,过年是阴天。朋友们,不妨验证一下哟!</p><p><br></p> <p class="ql-block">(音乐和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