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

泰安山影

红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红腹锦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雄鸡体长约一米,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羽毛,光彩夺目,炫彩缤纷,腹部羽毛是艳丽夺目的血红色。它的背部除少量浓绿色羽毛之外,其余大部分羽毛都是金黄色,它的头上还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一直披到颈部,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所以民间百姓都称它为“金鸡”。锦鸡长达75厘米长的漂亮尾羽。红腹锦鸡是中国特有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雌鸟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其余体羽棕黄色,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 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成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有时集群多达30余只,春、夏季亦见单独或成对活动的。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常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和耕地中觅食。主要以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小麦、大豆、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红腹锦鸡,它被中国古人神话为凤凰,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图腾。周代的书籍《礼记•礼运》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诗经•大雅•卷阿》中说:“凤皇于飞,翙翙其羽。”汉东方朔《神异经•东方经》中说:“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金鸡报晓的成语,应该就从此出。 《明史•舆服志》记载,官员穿袍,前胸后背各缀一个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以示文明; 武官绣走兽,以示威武。明清时期,二品文官的补服上,都绣着锦鸡的形象。官服上用金丝装饰的五彩织锦,让锦鸡形象光彩夺目。 红腹锦鸡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当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它先向雌鸟走过去,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或往返疾奔并察言观色,待站立在雌鸟正前方时,雄鸟身上华丽的羽毛都向外蓬松,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很像抖开的折扇。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鸟与2-4只雌鸟交配。3月下旬雄鸟即出现求偶行为,雄鸟间亦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和开始占区。 上图亚成红腹锦鸡雄鸡。 红腹锦鸡保护级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2级<div><div>非法捕猎是对该物种野生种群的最大威胁。<br></div></div> 摄影作者:泰安山影<div>文字编辑:来自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