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葡萄山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葡萄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阳朔县葡萄镇,桂阳旅游通道往金宝方向一公里处(葡萄镇政府斜对面),距桂林市40公里。</p><p class="ql-block">景区地处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于2014年6月23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居住着瑶族的各分支。有被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的白裤瑶;一生只剪一次头发的长发红瑶,盘瑶、过山瑶等。展示瑶族古老的纺织、刺绣、蜡染工艺,看世界自然保护遗产一一喀斯特峰林地貌,与瑶族风情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瑶寨山门</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居住着一个古老的山地民族——瑶族。瑶族人民全国总人口约213.4万人,他们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等山区。有白裤瑶、红瑶、盘瑶、过山瑶等众多分支。因受山区地域限制,瑶族自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的婚俗和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教你讲瑶话”板墙</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时期的《重修观音阁碑记》石刻碑</p> <p class="ql-block">沿着登山路线进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1)女书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女书》</p><p class="ql-block">又叫做“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化石”,2006年5月,女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当中记裁的很多习俗就是现在瑶族的习俗。在2009年3月份,中南民族大学“女书”研究者之一李庆福曾公开认定:“女书就是瑶族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女书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中国过去的旧思想是当地女性不可读书识字,所以当地的女人们发明了文书,以作为姊妹妯娌之间的交流的通讯方式。千百年来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人不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所以女书也被誉为“瑶族女性之间的达.芬奇密码”密码。</p> <p class="ql-block">女书文字</p> <p class="ql-block">在葡萄山·瑶寨里有这样的一篇奇特符号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便是瑶族《过山榜》中所记载的瑶族的起源始末。 其内容大致为:过山榜,景定年间,高王要入侵评王。评王便昭集众官议事,问:谁可以打败高王?没有一人应答。这时盘瓠(护)自愿请战,化身龙犬咬下了高王头级。为了表彰盘瓠,评王便招盘瓠为驸马,赐婚公主,公主生下六男六女。评王大喜,颁下谍文:长子姓盘,其余依次姓,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冯、雷、唐,十二王瑶可以择地而居、不用纳税。永世有效。</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上攀登</p> <p class="ql-block">(2)瑶族手工技艺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白裤瑶粘高画裙</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了瑶族的纺织、刺绣、蜡染、铜鼓文化,民族风俗,等等。葡萄山景区是世界自然保护遗产一一喀斯特峰林地貌,与瑶族风情完美的结合与统一;来到这里,将让你远离喧嚣,回到母系社会,回归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农具展示</p> <p class="ql-block">纺织机</p> <p class="ql-block">铜鼓与猎枪</p> <p class="ql-block">民族服饰</p> <p class="ql-block">广西有七个瑶族自治县,约占广西国土面积的13%。瑶族属于大分散小聚居,住房多依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盘王酿酒坊</p><p class="ql-block">瑶族酿酒工作主要由妇女担当,家家自制水酒,釆用的是传统的蒸酿米酒的方式。大米蒸熟后,加酒曲发酵,发酵完成的酒连酒糟一起放到锅里蒸,下面是炉火,最上层放置的是冷水,米酒变成蒸气后再冷却凝水酒,水酒经连接的竹筒流向陶制的酒坛。</p> <p class="ql-block">瑶寨民居木楼</p> <p class="ql-block">瑶族阿婆在刺绣</p><p class="ql-block">瑶族刺绣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瑶族,女性六一七岁就开始习作挑花刺绣,其花纹图案的取材,主要有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几何形和文字形以及人物形象的,名目繁多,而且各支系有各支系的花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观音岩洞</p><p class="ql-block">洞内道路曲折,钟乳石形象各异,有天然形成的观音像。蜿蜒幽深具有特别的探险感觉。出洞山上树木茂盛,贯穿整座山的古藤,甚为粗大。以其山野情趣、峰林叠萃的一片净土而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沿着108级天梯上到观景平台处</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葡萄峰林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环顾四周,群峰连绵耸立,巍为壮观,有如陈藻:(字无洁,宋·福清人。)写到的那样:“桂林多洞府,疑是地观仙,四野皆平桂,千峰直上天”。</p> <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桂林喀斯特和环江喀斯特同时成为广西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广西世界级遗产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700.64平方公里,此次提名地面积为253.84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446.8平方公里,提名地范围基本涵盖在现有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范围内(葡萄山属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最具代表性的是漓江峡谷峰丛片区和葡萄峰林片区。漓江两岸的峰丛峰林人所共知。</p><p class="ql-block">葡萄峰林则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秘境,它展示了连体峰林、孤立峰林、残峰等连续演化的典型的峰林地貌,以及竖井状洞穴及地下河的脚洞系统。</p> <p class="ql-block">广西阳朔县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据有关资料说明,早在距今3.7亿至3.5亿年间,桂林阳朔一带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了的石灰质。尔后,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退出,这些石灰质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数百、数千米厚的碳酸盐岩,又在地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这些可溶性岩石几经风雨、流水的侵蚀、切割和溶蚀而逐步产生溶沟、溶漕、石芽、石林,发展成石丘、落水洞、漏斗和洼地等,而后历经漫长的年累月变而最后才形成今日大面积分布的峰林谷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第10期,评选中国三大“最美的喀斯特峰林”,广西桂林阳朔峰林排名第一。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界的专家一致认为:阳朔峰林、葡萄峰林为世界第一峰林。</p> <p class="ql-block">闺楼</p><p class="ql-block">闺楼不仅是瑶族建筑的一部分,更是瑶族女性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体现了瑶族对女性的尊重和女性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p><p class="ql-block">闺楼的存在,反映了瑶族社会中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文化特征,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盘王洞</p><p class="ql-block">位于葡萄山的半山腰,是一座充满着神秘色彩的自然洞穴。</p> <p class="ql-block">洞里洞外摆放着许多的牛头,牛是瑶民敬仰的牲灵,而牛头是瑶民的图腾和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盘王,又称盘瓠,是瑶族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被认为是瑶族的始祖。他的故事在瑶族中流传甚广,象征着勇敢、智慧和忠诚。瑶族人民通过祭祀盘王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同时也是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谷仓</span></p><p class="ql-block">瑶族的高脚谷仓极为简单,但非常实用。其一,谷仓承托在四根木柱组成的井字构架上,可以防潮;其二,四根木柱顶端各倒置一个大肚小口的陶罐,可以防鼠;其三,远离住宅,既可以增加居住面积,又可以避免不幸火灾之损失。瑶族民风淳朴,谷仓虽远离了宅屋,稻谷却无人偷窃。</p> <p class="ql-block">凉风洞</p><p class="ql-block">站在洞口处,阵阵凉风习习。</p> <p class="ql-block">(3)瑶族风俗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瑶族居民生活起居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瑶族文化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一般在此进行瑶族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叮咚乐</p><p class="ql-block">全部用竹筒制成,敲击时发出叮咚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歇脚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