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鮖科普录:6. 螺蛳化石---最年轻的古生物化石

鲟鮖

<h5> “螺蛳”作为中文正式名的生物,是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下的螺蛳属通称,是中国特有属。<br>  云南螺蛳属的种类在地质年代上最早出现于第四纪的更新世(距今200万年前)。在广西的新生代地层中也有发现螺蛳属的化石种类,螺蛳属这些独特的淡水腹足动物曾在三千多万年前广泛地生活在广西的大多数湖泊中。现生的“螺蛳”与灭绝的“螺蛳”在形态上非常接近,都具有较厚的壳,壳面上具有刺、瘤状结节等,它们之间明显存在着亲缘关系。(南宁螺蛳)螺蛳属种类所有现生种是仅分布在中国西南高原云南省昆明滇池、大理洱海、澄江抚仙湖、星云湖、蒙自大屯海、石屏异龙湖和宜良阳宗海等淡水湖泊中的独特生物。<br>  麒麟沿江大龙小学后山的螺蛳化石可谓谜一样的存在。出现于朗目山南麓废弃采石场,地处东绕城高速公路正在修复治理的山体景观生态地带,围岩表层平滑呈土黄色泥质,但质地密实脆硬重,敲击后易碎,碎块出露红褐色多孔隙,疑似铁质泥岩。螺蛳壳及肉身早已灰飞烟灭,填充物在围岩中形成典型的模铸化石的核化石。他不像海百合、苔藓虫、石燕等彼此共生,显然不是志留纪和泥盆纪的海洋古生物。围岩是随成百上千方鹅卵石、河沙被车辆运至采石场堆放,如此巨大的搬运量,成为寻找第一现场的关键线索。放眼周边,鹅卵石、河沙、铁质泥岩只可能来自几公里外麒麟水乡的河道疏通开挖。<br></h5> <h5>  麒麟水乡位于沿江街道,占地面积8700亩,南盘江蜿蜒穿过,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2020年3月,经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麒麟水乡景区成功创建为原生态农业、秀美田园风光、民俗乡土文化融合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h5> <h5> 麒麟水乡湿地和千亩荷塘是现代螺蛳最理想的栖息地,有关螺蛳化石的记载少之又少,伴生于荷塘淤泥层下方鹅卵石河沙层中的围岩和螺蛳化石,更是难以查考其属于何种沉积岩和地质年代。比较本科普录记载的几种古生物化石分布地发现,数亿年前的浅海因地壳运动隆起形成高山,广阔的平坝可能是千百万年前消失的湖泊。<br> 知乎官网《被古人嘬过的螺蛳,螺蛳属亚化石》(卖石头的小男孩),bilibili官网《如何分辨产于滇池的牟氏螺蛳与螺蛳》(0407丐帮帮主)两篇文章阐述了分布在云南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10余种现代螺蛳属种,细细加以分析比较,大龙小学后山的螺蛳化石大小、形态更接近于牟氏螺蛳。隔空表示感谢!<br> 名词解释:<br> 1.牟氏螺蛳(Margarya monodi)是螺蛳属中一个较为原始的物种,有较多的化石以及亚化石的记录。化石与亚化石的牟氏螺蛳螺塔较长,具三条脊,脊上有瘤珠!较近代或现生种较为短胖,目前牟氏螺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名录上的濒危物种。<br>  2.泥岩是指弱固结的黏土经过中等程度的后生作用(如挤压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和胶结作用)形成强固结的岩石。<br>  3.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br></h5> <h5>上图为现生牟氏螺蛳与2w年左右的化石之间的对比。</h5> <h5><br></h5> <h5>纯正的牟氏螺蛳成熟后螺层一般为六层(从螺体背部数)通常只有3-4条肋,也可能有5条肋的特殊情况,肋型一般为瘤肋,也会有条状肋的情况,胎壳整体看起来是个圆形,顶尖一般十分小。</h5> <h5>围岩一面多孔隙,有点像岩浆岩。</h5> <h5>另一面显示出泥质沉积岩的特征。</h5> <h5>围岩的红色、黑色显示富含铁元素。</h5>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21日,再探刘家冲,无数次错过,终于见到第一枚树叶化石,伴生于螺蛳之中,奇之又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