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潜心教研——解放小学“争做名师”教研活动(七)

轻舞飞扬

<p>  浪漫冬日到,又是飘雪时。在这个淡而隽永的季节,您用轻歌曼舞的姿态,柔软着这个美丽世界,解放小学“争做名师”教研活动冬月再现溢彩。</p> <p>本周带来精彩课例展示的三位老师闪亮登场。</p> <p> 《狐狸分奶酪》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目的就是让读者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悟为人处事不应斤斤计较,相信自己的同伴。</p><p>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谢艳茹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走近《狐狸分奶酪》这一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p><p><br></p> <p>  教学中,以读代讲,“读”是手段,也是目的。为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谢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不仅会读文中的对话,还要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情,帮学生进入文本角色,老师起了引领作用。</p><p> 课中重点指导“狐狸的话和熊兄弟的话”时,采用分角色读体会狐狸的狡猾和熊兄弟的愚笨。抓住“帮”和“笑了笑”,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抓住“嚷”等关键词,深入文本给学生以感悟。学生经过多次读文本,有体会,有感悟,也有理解,在读中增长了知识,在读中提高了能力,在读中发展了思维。</p> <p>  其中重点指导“狐狸的话和熊兄弟的话”时,采用分角色读体会狐狸的狡猾和熊兄弟的愚笨。抓住“帮”和“笑了笑”,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抓住“嚷”等关键词,深入文本给学生以感悟。学生经过多次读文本,有体会,有感悟,也有理解,在读中增长了知识,在读中提高了能力,在读中发展了思维。</p> <p>  穆艳芳老师执教的是《神奇的纸》这一课。穆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环节对普通的纸进行折叠,发现纸折叠后具有其他的功能。</p> <p>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穆老师通过先提出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分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与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p> <p>  孟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将本学期的“角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p><p><br></p> <p>  学习中孟老师注重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p><p> 课上她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br></p> <p>  教学中, 孟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很多学生有亲手玩一玩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这种把动手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爱好数学、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p><p> 孟老师的课堂彰显了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练习巩固等等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领先来自争锋,成功源自探究。老师们的评课议课带给了所有老师更深的思考和更广的视角。老师们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教学探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共同提高的。</p> <p>  教学如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各学科教师将会一直快乐而幸福的行走在各学科教学的路上。</p>

学生

老师

狐狸

体会

在读

学习

文本

狡猾

教学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