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位被尊称为"南下干部"的好父亲

不告诉你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家乡正在收集本镇有关红色的材料,准备出一本书籍,向我们约稿。连日来姐妹四人一起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感概万千,也引发了浓浓的的思念之情。</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今天,沂源大鹏长空公众号发了文章:</b></p> <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C1h2qPM_R5WKmY70Ze_cA" target="_blank">周国亮:沂源西里镇柳花峪村走出去的南下干部</a></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受篇幅限制,删掉了很多生动鲜活的章节。</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我有一位被尊称为“南下干部”的好父亲,名周国亮,原名周桂樑,汉族,中共党员,高小毕业,出生于1922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柳花峪村人。1943年8月参加革命,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后期,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华东局从山东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人民解放军南下浙江等新解放区,接收、管理、建设新区政权。接管浙江的南下干部主要是从山东鲁中南区和渤海区抽调的。1949年1月后,山东各战略区抽调南下干部的工作全面展开。我父亲就是在这时候被抽调上来的。1949年3月中旬,父亲与从渤海、鲁中南等地区抽调的1.2万余名南下干部一起汇集到临城。在这里全体南下干部一起进行了集中整训学习,在军事、政治、行政、生活、管理、教育、供给、卫生等方面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机构。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我父亲任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参谋处文书。当渡江战役打响后,父亲跟随大部队踏上了南下的征途,一起开过长江。三大队主要分配到八地委即金华地区,父亲被分配到了东阳县。父亲从此与这座南方城市结缘,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东阳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的青春、智慧、爱情、后代,于1982年长眠在这块土地上。东阳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异常繁重。这时候父亲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由战争环境变成了和平环境;其身份发生了变化,由战斗者变成了东阳的建设者。他很快熟悉了东阳的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父亲是第一、二届东阳县政协常委。第一届东阳县委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党组成员。政协第三、四届东阳县委员会副主席(任期1961年3月-1967年12月)。父亲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意志,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积极投身到新东阳县的建设大业中。在工作中父亲把老解放区的经验、优良的革命传统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到了新区,为新区的革命和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建立巩固的人民政权,他努力克服语言不通和人生地不熟的困难,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本地干部一起克服艰难险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49年6月父亲任东阳民政科科员,49年11月出任玉山区区长。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父亲参加了浙江省省委党校举办的培训班,结业后先后担任了县委宣传部干事,马宅区委书记,县委财贸部部长,县委城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地委办公室城镇工作科科长,金华地委财贸部科长,金华地委读书会学员,东阳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物价委员会副主任,城关地区工作组组长,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东阳县委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浙江省长广煤矿一矿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长广煤矿一矿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长广煤矿一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党委书记,长广煤矿公司党委常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父亲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带头学习,带头劳动,生活艰苦朴素,对我们四姐妹要求严格,从不以权谋私。形势稳定下来之后,父亲扎根东阳,把东阳作为第二故乡,为其奉献了青春和智慧。东阳的发展,包含着他们的辛勤汗水与无私奉献。“南下干部”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然而,“南下干部”纵队那种不畏艰险、敢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质,已化作一座座高风亮节的丰碑,必将永远铭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奋进。作为南下干部子女,我们是他们用北方的血脉和南方的水土养育的儿女,当他们把自己像种子那样播种进南方那片热土,也把像我这样的后代们,培植在他们郁勃的人生叶脉里。我们听着他们的故事,学着他们爽朗的北方口音渐渐长大,从而成了中国大地上的一个崭新族群。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如果我可以成为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面行走的碑石,那么讲述他们的功勋,复原他们的业绩,讴歌他们的伟大和崇高,便是我最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拂去岁月尘沙,我们依然被他们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丈量人生足迹,我们依旧能触摸到他们那时铸剑为犁,改天换地的心跳和脉动。虽然他们正在逐渐衰老、黯淡、消隐,逐渐向我们这个时代谢幕,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忘记他们。祖国人民和东阳的父老乡亲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我有一位值得尊敬、值得骄傲的、被世人尊称为“南下干部”的好父亲!&nbsp;</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如今 ,回忆父亲南下的故事和生平 ,是我的骄傲 ,也是一种享受 ,更是一种幸福 。父亲身材高大健壮、气宇轩昂、英俊潇洒 、仪表堂堂 ,行走如风。在我们的记忆中,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辈子都没有节假日,废寝忘食,不按时下班是常态,经常是一家人都等着他回家吃饭,实在等久了,母亲会派我们去他办公室叫他……还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无意中发现,父亲藏起来的多张病假条……父亲从来把自己的利益和安危置之度外,勤勤恳恳、公而忘私、一心扑在党的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父亲最恰如其分的写照!</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在南下干部中属于有文化的人,聪明及记忆力超强。南下前教过书,当过小学校长,还曾在文教局工作过。国学渊博,德才兼备,能文能武。有一次考验我们的记性,大家一起背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结果我们还背不下来,父亲却已倒背如流。</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特別爱家,有一年夏天,发生了小地震,坐在门前的父亲起身就往家里跑,纳闷之时,父亲巡视家中一圈出來,原来他是进去看家中是否有人。关键時刻,亲情胜于个人的安危。</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那年,操劳过度的父亲得了重病,在杭州住院治疗,单位要派人护理,父亲婉言谢绝了,他动员母亲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决不给组织上添半点麻烦,是父亲一贯的作风。那时老大在外当兵、老二在外就学,留老三、老四两人在家,慈父有多少牵挂于心!每次周末来杭探望回东,父亲都会送到门口,一直目送至看不见,还久久不肯返回,这慈祥深爱的目光至今留在记忆深处。</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叱咤风云,戎马一生。解放初期,土匪猖獗,环境和形势都非常艰险恶劣。父亲外出都随身带着手枪,有一次进城开会后返回玉山,那时都是步行,为了赶路,凌晨三点多就出发了,父母俩人只有父亲有枪,为了威慑土匪,父亲把枪別在腰上,让母亲背枪壳,机智勇敢是父亲的一大特点,那天还真碰上一群土匪在一茶楼聚会,父母机智的躲开了。一次父亲晚饭后外出散步,没带警卫没带枪,遭遇一小股土匪,他大喝一声:什么人?因为他的家乡口音,就把土匪给吓跑了。当地土匪都怕他。一次相邻的一个区委遭到土匪围攻,情势非常险恶,父亲得知后迅速带人前去增援解围,从而化险为夷,事后对方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一直以来都是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70年代计划经济,物资供应不足,记得有一年春节矿上分鱼,各家半条鱼。父亲得知有位工伤死亡的家属,带着年幼的孩子,因不在计划之中,没有分到,就把自己的一份给了她家,无独有偶,母亲的那一份也在回家的途中送给计划外的人家了,到了我们家却没有鱼吃!母亲开玩笑说:一把手家过年没鱼吃!那个时期物资供应不足,经常按计划分配一些东西,父亲从不带回家,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家,而是他说,有些人更需要帮助。&nbsp;</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家教很严,党性原则很强。从来没有利用职权谋私利,没有为任何亲戚朋友私下安排过工作。也不允许家属子女搞任何特权。记得小时候同学拉我去看电影,我们没有票,站在电影院门口,收票的大叔一眼认出我,就让我俩进去看电影……晚上回家,父亲在床灯下看报纸,他是一直在等我,知道事情原委后,说:“明天把电影票的钱送去”话不多又严肃的父亲必定是有一定的威望的,这件小事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至今日记忆犹新,终生难忘。</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锦心绣口 、才华横溢。生活中的他话语风趣幽默,让家里充满温馨快乐。他又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平时话不多,说一句是一句,家里人都敬重他。在我们成长经历中,父亲为我们付出了伟大的爱,一点点一件件,都令我们难以忘怀,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佩。父爱在严肃的面孔里,一笑一颦都体现出规矩。记得老大小学一年级一次考试不理想,那天晚上,父亲沉默着带她出去,坐在一个安静的小凉亭和她促膝长谈,一番大道理让大姐刻骨铭心,从此学习成绩蒸蒸日上,一直是学校的优等生。父亲在我们的记忆中一直是很慈祥的人,平时和我们说话和风细雨特别有耐心。有一个周末我们去郊区社教点看父亲,他看到我们散乱的辫子帮着新重新梳理,看到我们为小蚕没有桑叶吃急的掉泪,亲自带我们去寻找桑叶……父亲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对我们既严厉又慈爱,我们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幸福和骄傲!</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赤胆忠心、勤勤恳恳工作奋斗的一生,无论调任何地,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都拥有极高的口碑和威望。 那一年全省支援矿业建设,调任浙江长广煤矿公司,父亲心系群众,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深受煤矿工人爱戴和尊敬,长广煤矿地处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的之地,当初七几年的时候比较乱,经常发生农民、矿工、铁路工人一些纠纷,记得有一次一矿拉响了警报,矿工们带着矿帽,铁镐、铁锤冲向火车站和铁路工人发生斗殴事件,当时派出所和保卫科的同志都劝说不住愤怒的矿工,正在这危险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两队人群当中。开始两群人推来推去父亲也在其中。有矿工看到了,高声大喊:小心这是我们的书记,我们要听书记的。父亲的出现控制住了局面,矿工们慢慢地平息下来,放下了手中的家伙。避免了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械斗。而我的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身上好几处受伤了……平时始终和一线的工人打成一片,经常亲自深入井下和工人并肩战斗。父亲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从来不以权谋私。记得批林批孔打砸抢的时代,一帮造反派冲进我们家,说要清扫公家的东西,当时父亲母亲出差在外,只有老三、老四两个孩子在家。这帮人看到我们家并没有任何用公家的木头制作的家具,其中有一个人说:太惊讶了,一个南下干部当过县长现在又是一矿的第一把手,居然没有一点可以缴公的东西。事实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父亲去逝的追悼会许许多多矿工来送他,他们说现在这样平易近人、能和矿工同甘共苦的干部很少见了!&nbsp;</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父亲的生平事迹是我们一生写不完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尘埃已堙灭了父亲他们的足迹,除了家人、亲友的绵绵思念,父亲已作为曾经的南下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作为一个家庭,作为亲生儿女们,我们对父亲的怀念将传承永远。当年,父亲怀着一腔革命热情,踏上了寄托着个人豪情壮志、为建设新中国背井离乡的南下征程,几十年间只回了两次老家,他挚爱的母亲我们的奶奶过世都没能返回家乡送上一程,消息传来,父亲斜靠床边默默流泪的情景至今想起都是心中的痛。我们想像得出,父亲这一路走过的有山、有水,有苦、有难;父亲这一路洒下的也有血、有泪、有汗……他所走过的,更是他人生的不平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永远怀念亲爱的爸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