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画廊

继南

<p> 我去《创业中国》杂志社开会,正碰上何铁夫把写好的书法作品发给来开会的每位同志,就没有我的。我说:领导,你也太偏心了吧。他说:这都是他们事先和我说好的,也不知道你来,下次我再给你写一个。那幅字画一直让我挂在心上。</p><p> 据说这个何铁夫不但是《创业中国》杂志社四平分社的主任,他还经营着一家老铁画廊。</p><p> 我要去看看,我几乎不假思索。</p><p> 于是,我来到了老铁画廊。</p> <p> 乍见之下,实在意外,是因为,它太袖珍了。它左边是刻字印刷商店,右边是什么商店我也没在意。它挤在中间,委实瘦弱,面积绝不会超过十多个平方米。</p><p> 我走进画室,看见一位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个蓝色工作服,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他冲着我笑说:我就是一个干活的。我说:你的这个活一般人干不了。我看他一眼,若不是我早看过他的书法作品和文章,我很难把他跟艺术扯上边。</p><p> 老铁画廊里却乾坤大。墙上挂满书法作品和绘画。地上堆着书法作品,椅子上、桌子上都是书法作品。有他的作品,有他的弟子们的作品。他说:我喜欢这些作品,我喜欢那种宁静和美好。</p><p> 这时何铁夫开始写对联,是客户定了100幅对联。我一边看他写对联,一边拍照。一种亲切和震撼之感扑面而来,油然而生。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的作品为人称道,我却不知其书法亦有如此之高的造诣。</p><p> 看着这些红红的喜庆的对联。何铁夫说:小时候在农村,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办年货、写春联,我家就比别人家更显得忙,好多的乡亲们都拿着红纸来我家找家父写对联,满屋子都是红红的新写的春联,喜气洋洋,笑语不断。那时我出于好奇,也拿起毛笔,学着父亲的样子胡乱涂鸦,觉得好玩儿。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书法。</p> <p>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用省下的零花钱订了一份书画报,课余时间看,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用捡来的废报纸、窗户纸、包装纸练习毛笔字,拿起毛笔总是爱不释手,渐渐被书法吸引,竟乎痴迷。</p><p> 父母见了也很支持,拿钱让我到书店买了两本字帖,开始正规的临习书法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法报上看到当时在任的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气势恢宏。给人以震撼的力量,深受鼓舞。</p><p> 至今在黑龙江省海林市三道河镇的小夹皮沟景区仍然留有陈雷省长的题字墨宝“鹰嘴峰”。</p> <p> 当年由于年少幼稚,我拿起毛笔给陈雷省长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加入书法学习的梦想。但是信发出后却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感觉不会有什么希望。过了许久,我去大队部取书法报,一位当时大队领导告诉我说:“你小孩儿,人不大,省长还给你来信了。”我问信在哪里?他说:“都好长时间的事了,大队领导看完,不知道弄哪里去了”。我想算了,还是自己回家默默地临帖学习吧。</p><p> 听他这么一讲,我认真看了这幅《精气神》《福地生金》擘窠大字,瞬间挥就,风樯阵马中见其灵动,气贯长虹中藴君子之风。</p><p> </p><p> </p><p> </p> <p> 看这幅《厚德载物》《信者得救》宫中收紧,铁笔四舒,笔锋藏而不露,稳如泰山,字字千钧。</p> <p> 再看这幅《难得糊涂》《善得天下》《竹见风骨》的题字,开笔稍有前倾,恰到好处的收笔,字字如戟,连篇如阵,有摧枯拉朽之势,直使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p> <p> 纵观铁夫书法,尚美,尚境界。追求一种“龙泉在手气如虹”的尚武之风。一幅幅字如飓风扫过山野,像骏马奔驰于草原,似战士排兵布阵,如勇士呼啸前行。绝少内敛,尽抒豪情,大气而不张扬,严谨而不媚俗。亦可视为铁夫书法的内功。</p> <p> 随着交谈的深入,看到铁夫书法作品,我觉得何铁夫为人低调,谦虚好学。</p><p> 何铁夫说:结婚后由于家庭的生活压力和工作繁忙。已经有很少时间练习书法,但是我初心不改,仍然坚持每天写上几笔字。</p><p> 蹉跎岁月催人老,转眼到了不惑之年。2008年在朋友的建议下,我慕名去了沈阳天一庄书画社学习裱画,学习了一段时间,就回四平开始创业,办起了老铁画廊。</p> <p>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书画界自古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裱画,是一项既要敏锐的艺术思维,又要有精益求精的耐心,其繁琐的操作步骤和轻、稳、准的技术把握是很考验人的心里素质的。</p><p> 那时候全国各地都流行十字绣,四平也风靡盛行,与此同时催生裱画行业蓬勃发展。在各家画廊做得风生水起时,都存在一个裱十字绣解决不了的难题。我就认真琢磨,由于十字绣是格纹布,装裱的过程容易扭曲,不容易方正平直,特别是像百福、百寿的图案,裱不直一眼就看穿,严格影响了整体艺术效果。为了把十字绣裱好,我废寝忘食尝试各种方法,终于解决了十字绣裱不直的问题。</p><p> 具体做法:先用边条沿着十字绣布格粘合固定,再用胶将以固定好的十字绣,用直尺校正后,粘在被板上定型,这样裱出来的十字绣平整方正,时间久了也不变形。得到了广大顾客的一致好评。</p> <p> 同时经过多年裱画实践发现,原有传统裱画工艺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托画芯的操作顺序,时间控制,粘贴绫绢人的色彩搭配、接缝处理,画框选材以及样式,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万事开头难,先拿自己的作品练,出现问题反复尝试,举一反三,探索新技术,寻找突破口。就这样白天操作,晚上查找相关资料,确定方案。</p><p> 你可真能干啊。何铁夫说:为了生存。怪不得你看上去比同龄人老。他说:是的,原本一头浓密黑发,已经熬成稀疏,显得斑白的模样。干什么都不容易呀!</p><p>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何铁夫终于在裱画行业有了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装裱风格。</p> <p> 何铁夫的书法,无意成为行家,也是他长期钻研文史翰墨,博涉中华传统文化,尤钟情书法艺术,而涉入书法家之列。</p><p> 他的书法作品,虽无名师指点,然追摹古迹之勤,积学之深,以及知见之博,相互融贯。尤以悟性圆明而得之精妙。唐太宗曰:“夫字以神为精魂,神若不和,无字无态度矣。”何铁夫的书法作品运笔灵动自然,神采飞扬,处处见古法,亦能出新意,实乃可观。</p><p> 如今他桃李满天下,弟子们都出息得很。他先后培养出了许多弟子,有的还开了书法班。晚上他有时还去书法班讲课。说起这些,他脸上有骄傲色,笑个不停,是欣慰,也是幸福。</p> <p> 何铁夫经常强调书法外之功夫的重要。他经常作画写诗和文章,让诗书画一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闻达于天下。特别是疫情爆发期间,顾客少,他在家就是绘画,写文章。</p><p>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何铁夫为人坦荡、真诚、正直,工作中从来不计较得失,有很强的公益心。</p><p> 2017年冬,由四平市中医院张玉梅院长组成的爱心团队,为四平智障儿童做智力恢复活动,给30名智障儿童购买了手工艺品贴画,并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工艺手工画,粘好的作品拿到老铁画廊裱装。当他得知这是一项爱心活动,他毅然决然没有收装裱费,为孩子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p> <p> 这个生在黑龙江,在四平打拼事业的何铁夫,有着不服输不认命的个性,他凭借自己奋斗和努力,活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p><p> 让我想起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你若不走进门,门不会为你打开。</p><p> 而那种叫幸福的东西,往往就守候在门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