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3年9月6日,西昌卫生学校热热闹闹地迎来了一批批的新生入学,这是两个在职班:在职医士班和在职助产士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职班就是在脱产正规读书的三年里:工资工龄照样有,寒假暑假同享受。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职助的班主任开始是王嘉惠老师,一学期后就是教我们《解剖学》的周大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的校长鲁世和,我们的毕业证上就是他的签名,副校长赵运厚,易永亨、后来新调来了潘宇清和罗凯副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刚入学,学校就发给我们每个同学一个小板凳,在大操场开全校大会时,我们就坐在小板凳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话说这个在职助,学生42人,清一色都是女生,那时候大家都年轻,风华正茂、活力四射、容光焕发,可以说是美女如云。被学校安排在有三层楼的学生宿舍楼二楼:215、216、217、218、219五个寝室,每个宿舍里有五个上下铺,有八个铺位粘贴了学生的名字,只等学生们对号入住,多出的两个上铺就给大家放箱子。寝室中间靠窗户边上有三张课桌,成品字形摆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们215室的一个上铺上面,放有背盖卷和行李,怎么不见人呢?第三天这位同学终于来了,但是她是来取东西的。她和班主任王老师一起来到宿舍,她对我们说:她的家庭情况不允许她来读书,她很无奈、很无助。她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上有一个80岁的公爹,爱人是单位汽车司机,经常出差在外。她考上了卫校,不但没有半点的高兴,反而引起了家里的吵闹纠纷,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就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她爱人对她说:你要去读书就把孩子带去,我的父亲我想办法管,这是我对你的最大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对她说:没有关系,你把孩子带来,我们帮助你带,我们也是有孩子的人,也会带孩子。再说,我们现在遇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才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读书机会,而且通过了千辛万苦的文化补习,能够考上卫校是多么的不容易!你爱人在你参加考试的时候,就应该有心理准备啊!她又和我们聊起她考试的故事,她不懂化学,考试时,卷子上的题,都是靠死记硬背才答对的,我对她说:我们差不多都是相同的方法答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只见她拿着行李、含着眼泪、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学生宿舍、走出了西昌卫生学校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是在职班,班上同学的年龄相差悬殊,居然相差了一轮属相十二年!所以班上年龄最大和年龄最小的同学是一个属相。有七位同学已经结婚,有四位已是为人之母。有孩子四岁多、三岁多的都上了幼儿园。还有一个孩子才7个月,正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为了求学,母子不得不分离。后来孩子长大会说话时,不知道她是妈妈,而称呼她“孃”,这让她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都感到特别的感伤。这四位母亲有三个是一家两分居,即孩子和父亲在一起。我则是一家三分居:孩子在县城的外婆家,爱人又在距离县城三十里地的单位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这几位同学因为年龄大,半路出家,重新学习一门本领,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要努力学习好医学各门功课,掌握好做妇产科医生的技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把孩子和家人抛之脑后,但是总也免不了对孩子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把孩子的照片放在了文具盒里、或者做了书签。有时候周末为了回家看孩子,只能放弃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庆节的前几天,我收到了母亲的来信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踩到了雨水,打湿了裤腿,受凉感冒发烧,在县医院住院治疗,她爸已经回冕宁照顾她,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赶快回信说国庆节放假我回去看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了国庆节放假,九月三十号那天放学后,西昌到冕宁的长途客车已经没有了,我和几位同学一起走到公交车站,站车去了火车站,站在火车上到了泸沽站,又站在拥挤的去冕宁的最后一班公共汽车上。还在途中天色就变得漆黑,到了冕宁公共汽车站下车后,脚都站得有些麻木。四周黑咕隆咚,借着有人家的窗户透出的微弱灯光,高一脚矮一脚的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走县城大街倒是很亮,但是路途要远很多,回到冕宁中学的家里,已经是晚上9点过。孩子坐在沙发上,身体是恢复期了,我一进门就把她紧紧地抱住,同时她叫了我“妈妈”。她在输液时昏昏沉沉中叫她爸为“爸、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庆节三天假期结束,我们几位同学在冕宁的西门长途汽车站坐班车回学校,我母亲带着孩子在汽车站送我,我刚一上车,突然孩子大声哭喊着“妈妈……”,两只小手伸向了紧闭的车门,那哭声简直揉碎了我的心。我的一个中学同学,看到了就说:以前是妻子在家带孩子送郎上前线,现在搞反了,是丈夫在家带孩子送妻子去外地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职医的一位美女同学,刚结婚不久,她面色苍白、身体痩弱,每天上午十点钟,课间大休息的时候,她的爱人都给她送来热乎乎的牛奶,从学校紧闭着的大门的铁条间隙中递给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学校新的教学大楼正在建设之中,所以两个在职班的教室,就利用了放石灰的蓬子改造而成的教室。天气热的时候,有同学点起了蚊香来驱赶蚊子。冬天,下雪天气寒冷,加上教室四面漏风,学校就让我们在宿舍里自己上晚自习,没有老师来指导。这样我们过了一学期,后来就搬到了有四层楼的新教学楼的三楼教室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学年除了《解剖学》、《生物学》与医学有关,其他都是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政治》、《体育》;第二年有桥梁课,也有临床课:《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药理学》、《拉丁文》、其他就是临床各科:妇、产、内、外、儿、传染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学、基础护理学;第三年继续上临床课,有医院病房见习课,最后是医院临床实习7个月,再回学校复习一个月,参加毕业考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政治》的老师有两位:朱世芬和徐晓宁,朱老师是政教处主任。《数学》吴安良老师、《物理学》唐小禾老师、《化学》涂钜恒老师、《英语》袁成老师、《生物学》夏君实老师、《生物化学》江丽琼老师;《病理学》赵树春老师、《流行病与传染病学》李显万老师、《儿科学》刘汉超老师、《五官科与口腔科》吴遂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喜欢语文,就毛絮自荐当了科代表。我们的语文老师谢晴,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她毕业分配到了卫校,刚参加工作就教我们。她个子不高,笑容满面、热情洋溢、和颜悦色地给我们上课。她用普通话给我们教学,她阅读时的声调、抑扬顿挫,掌握得炉火纯青。她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给我们讲解了我们考卫校的语文卷子上的题,她参加了阅卷工作,她说那次打分的规定是:如果题答错了,不但不得分,还要扣分,这样一来,一些考生的得分就是负分,不仅没有考上卫校,还欠了卫校好多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是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卫校的。要读卫校,必须是考理科。我在初中补习文化考试时,是考的文科,现在又要复习物理。化学是以前那个年代没有学过的,只能从头学起。我请了冕宁中学的俞开琼老师教我,我下班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她的宿舍里学习。学习化学需要背诵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我在家里反复背诵:三价五价氮和磷。不想被我三岁的女儿听到了,她张开小嘴大声说:妈妈,三价五价氮和磷。啊!我可爱的宝贝,我赶快把她抱起来说,你也在帮助妈妈加深记忆啊,这样记忆就相当地深刻了。我在考试时,果然有这道题,我首先就把它答出来了。我考完试回家就说,我的宝贝女儿还帮我得了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语文考试作文的题目,居然和我们初中文化补习考试的一样:《给张海迪的一封信》,因为我那次的作文只扣了4分,得了36分,满分是40分,于是我就把那次的作文内容默写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谢老师教我们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叫我们用普通话朗诵,开始同学们还有点不好意思说普通话,我是拼音和普通话都还可以,被点名后,我就大声地用普通话朗读了。她教我们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记忆深刻。她安排我们写作文,《我们的单位》,《有这么一个人》,模仿李白写一篇游记,游哪里都可以:公园、风景区、外地,自己命作文题目。我写了《游周家山》,内容是冕宁县医院组织我们,去参观周家山上的电视转播台。我的这三篇作文都被她当作了“范文”,在课堂上念给同学们听,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褒奖和鼓励!她还希望我能够坚持写作。三十六年后的2019年,我的这篇《游周家山》被冕宁县的《彝海文苑》发表,又被冕宁县政协文史办选录在《冕宁市井闲谭》里面,当然内容是有一些增加和修改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学习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期末考试时,要默写这首诗词的上阙,我以前是唱熟了这首歌的,于是,我就在心里默唱一句,然后写一句,这样就全部答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谢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学期,第二学期,是吴秀梅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在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时,主要任务是每当学校要出墙报时,我就收集全校各个班联络员的文稿,给予审查与修改,然后发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同桌的她都爱好文学,我俩合作了一篇文章,署名是我的姓她的名:卢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职班的同学,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高中生,有初中生,年龄小的大多数是高中生,我们年龄大的基本上都是初中生。学习数学课,高中生就要轻松许多,对我们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还好我的同桌陈同学是高中生,又是数学科代表,我不懂的数学题就问她。记得有一次,上午的三、四节连堂数学课,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我们好几个同学,我们就去把中午饭买来在教室里吃,吃完饭碗都顾不得洗,就继续研究数学题,科代表陈同学耐心地帮助我们,分析讲解,我们终于攻克了这道难题,大家都有一种获得伟大胜利的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西医学来自古希腊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用英语写成的科研报告和资料,在各国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之间交流,所以就要掌握英语。袁成老师说:英语简单好学,中文才复杂难懂。哪个国家先进、发达,世界就用哪个国家的语言,以后我们中国先进了发达了,全世界就会用我们的汉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班上好多同学都学习过英语,对她们来说学习起来就要轻松很多,字母、语法和单词她们都是知道一些的。有一部分同学对英语是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英语为何物,简直就是天书。我以前没有学过英语,只是出于爱好,自学了英语的26个字母,会写,会读,可以说完全就是零基础。要想学好,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怎么办呢?只有下决心多花时间死记硬背。我们曾经用汉字来充当“拼音”,这样就闹出了许多笑话:英语的早上好Goodmorning,被译成“古朵摸您”;谢谢你thankyou,译成“三颗药”。我们学习了元音和辅音,知道了医生doctor;护士nurse;心脏heart……。通过多记多背,强化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英语考试成绩合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医学,首先需要锻炼的是“胆量”!我们学习《解剖学》的骨骼,周老师提了一个人体骨架来到教室的时候,就听见有同学口出大气、小声惊呼。学习头颅的时候,为了加深记忆,我们每个寝室的同学都拿了三、四个颅骨,放在了寝室里的课桌上面,这样一来,晚上睡觉时,只能侧卧面对墙壁,如果面对课桌,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有一位睡在上铺的同学,她对着课桌看了一眼颅骨上面的眼眶,她突然觉得那眼眶也在看她似的,就被吓得哭了起来,就怎么也睡不着了,后来是下铺的同学把她叫下来,一起挤在不宽的单人床上,才安稳地睡到天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一位同学的丈夫出差到西昌,顺便来学校看她,一走进我们的寝室,突然看见了课桌上的颅骨,于是就大声喊叫“哎呀呀,好吓人呀!你们还敢放在寝室里,晚上睡得着觉不?”我们看到他被吓的样子,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解剖学》肌肉部分,当天吃饭确实不敢在食堂买肉吃,第二天才敢吃,以后慢慢也就习惯成自然了。我们班被学校安排,在晚上九点钟下晚自习后,去解剖室看“尸体标本”,于是我们八位同学,有的拿手电筒,有的拿书,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就戴上橡胶手套翻标本,我们翻到哪里,拿书的同学就念到哪里,就这样强化学习加深记忆。离开时,我把电灯拉线开关拉出门外,拉灯和关门在同一时间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的《产科学》老师黄静英,不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给我们讲解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地生动,让我们感觉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仿佛病人就在我们面前,要我们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做出果断、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产科医生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胆大心细、手脚麻利、泼泼辣辣、风风火火!黄老师真不愧是卫校一流水平的老师!我自告奋勇当了科代表,为同学们收、发作业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我们《妇科学》的徐德芝老师、《外科学》的谭万钦老师、《内科学》的杜德芬老师,都是理论和临床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师。杜老师教诊断学基础,诊断疾病的方法:触、扪、扣、听;检查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呼吸、心跳的方法;书写病历、全病历的格式和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开始是张耀辉老师给我们上体育课,后来又是陈云鹏老师,教我们“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轻柔、静心的杨式简化太极拳,一招一式易学易掌握,对强身健体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认真学习后,考试都合格。陈老师教我们打篮球,对于我这个“老”篮球运动员来说,就太容易了,何况我在单位上的篮球队,还刚刚获得了“三年冠军”的荣誉。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参加了学校篮球队,我们还坐上学校的救护车去财贸校打友谊赛。篮球场上三大步,个个快乐单身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校每周一歌,那时候最火的歌曲:《金梭和银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党啊,亲爱的妈妈》、《童年》、谢丽斯和王洁实的校园歌曲、春晚歌曲、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歌曲系列、电视连续剧插曲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刚入校不久,遇上热播电视剧《霍元甲》,晚上8点钟开播,学校为了组织我们观看,就提前了上晚自习的时间,保证了能够准时看到。当然里面的插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也火了一阵,在学校里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哼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些年流行“交谊舞”,学校每周六晚上,就在学校大操场办起了舞会,医士班的男同学,负责布置舞场的照明和保安工作。学校请来了西昌文工团的乐队伴奏,还有演员独唱。凉山州、西昌县卫生局、各医院、卫生系统的同仁们,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操场挤满了人,音乐响起时,只见操场上人头攒动。我们也参与其中,欢乐无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校组织了《青年友谊舞》联欢,全校每个班都参加,我和我的同龄人王同学组成一对舞伴,同学们也都快乐了一阵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同龄人王同学是一个大美女,我赞她是“圣母美”,我和她一见如故,竟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爱好:唱歌、跳舞、弹电子琴、打篮球、乒乓球、织毛线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3年12月26日,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年,学校组织了百人大合唱,去参加州里的活动,领唱的是沙建珠老师和赵运厚副校长,我们歌唱的是《秋收》,演唱效果很好,歌声嘹亮,响彻工农兵电影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3年有两部影响力很大的电影《青春万岁》和《女大学生宿舍》,一天王老师给了我一张电影票,并且下达了任务,叫我去看电影《青春万岁》,看了回来给全班同学讲心得体会。后来学校又组织了全校师生去电影院观看了这两部电影,各班进行讨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生理学》做实验,需要蟾蜍(癞蛤蟆),刘光银老师叫我们去南河坝里抓,我们就带上“火钳”、棍子、塑料袋,晚饭后,不上晚自习,去完成任务。第二天,上实验课,我们把抓来的蟾蜍全部放在了一起。刘老师和实验老师一起给我们做示范,我们就抓住蟾蜍解剖,看它的离体心脏跳动、耳大神经、坐骨神经。我们小组一位同学,看到众多的蟾蜍在那里爬,越看越麻,越麻越怕,实在是胆战心惊,不敢用手去抓,我就去抓了来,和她一起解剖实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病理学》、《药理学》的实验课,用的是小白鼠、兔子、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学习了《中医学》,祖国传统医学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堪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治疗疾病的理论是辨证施治,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方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等。医圣是东汉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药圣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诊断病人的方法是:望、闻、问、切。李德声老师教我们针灸的时候,发给了我们每个同学两根银针,利用经络、穴位进行治疗。我用针灸治疗过牙痛,也用按压穴位治疗过一些疾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因为要世界通用,医生处方上的格式、药名、服法,必须写拉丁文。我们学习了拉丁文的青霉素penicillin;洋地黄Digitalis……。胡伯玲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香港电影《生死搏斗》里的那个老头,在医院里被救过来以后,奇迹般的出现了满头的白头发转变成了黑发青丝,护士对教授说,我只知道你给他用过治疗心脏的Digitalis,怎么会这样呢?后来教授才发现,原来是老头输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血,才导致这样返老还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基础护理学》,重要的是在自己身上实践,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同学们互相操作,即你给我注射,我又给你注射。我的静脉注射是操作了两次,我分别给两位同学打了静脉注射,然后两位同学又给我静脉注射了,虽然我被穿刺了两次,但是我就获得了多一次的操作机会。就是这样,得到了刘军老师的表扬。薛培淑老师教过我们一段时间。我也是这科的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教《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周善国老师,和西昌410医院的一位检验师,两人合作在病人的粪便中,分离出来了一种“细菌”,发表了一篇论文,后来去参加了全国这方面的研讨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海市中山医院的博士、陈英教授,带领团队来我校指导教学,和我校的老师一起,在学校大礼堂里,给全体师生们演示了“心脏复苏”的抢救过程,使我们受益匪浅。就是那次,我买了一本中山医院的《诊疗常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订阅了《中国医学生》的刊物,上面有很多当代医学生学习医学的方法、励志文章,也有一些关于在诊断、治疗当中,医、患之间的一些搞笑的、幽默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习医学需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班主任周老师说,你们现在记牢了,会受用一辈子,以后在临床上处理病人就会得心应手。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也如:邛海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于是多下功夫,强化记忆。每当考试期间,学校停课复习时,就同学之间相约,我约上孙同学,拿上书本和小板凳,到学校周围的菜地、水塘边反反复复看书、背书和笔记本。加强记忆还有一个好方法:抄写!老师的话一点不假,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果然应用起来很灵验。就是靠那时候反复的背诵,深刻的记忆,以至于今我仍然能够背诵出来“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样样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想要学好这么多的功课,掌握好这么多的知识,为了以后的临床工作知识储备,能够独挡一面,做一个称职的医生,直接为病患解除痛苦,对我们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相当的不容易,对于有家的同学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之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不停地吐口水,原来她是不慎怀孕了,好在马上就要放寒假,她就可以把孩子拿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另一位同学怀孕了,但是居然是“宫外孕”!那天,我们正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见习产科,有同学来请黄老师,说是有一位同学生病了,相当地难受,只见黄老师平静地、详细地、询问那同学的“病史”,镇定、沉稳、老练的黄老师马上就诊断出来是“宫外孕”,并且立刻通知医院的手术室准备手术!抢救病人!这件事令我们大家都瞠目结舌地惊叹不已!给了我们全班同学不小的震撼!是黄老师挽救了这位同学宝贵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卫校读书这三年:是改变我们职业、改变我们命运的三年、是让我们羽翼丰满的三年、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年、也是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三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6年7月19日,我们学成毕业后,回到原单位妇产科工作,担当起重要的临床医生责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与其它科室不同的是:妇产科要保障两条人命的安全!如果是多胎妊娠,还要保障多条人命的安全!难产、合并症、并发症、来势凶险又紧急,有的病人来求医时已经是危在旦夕、命垂一线,需要我们立即作出正确的诊断,马上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一条条生命!医院:是生与死的关口;是天使和死神搏斗的战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7年,我们毕业后的第一个春晚,有一首歌唱助产士的歌,也是我国唯一赞美助产士的歌曲:“1,也许人们只记得母亲,不再记得你,你却记得每个婴儿第一声哭啼。2,也许人们不知你的姓名,终身都在寻觅,你却默默无闻地辛劳在平凡的人群里。人生从你手中开始,繁星从你眼前升起。你的生存就是为了新的生命,你的笑容永远、永远是那么甜蜜。啊!微笑中你接出一个世界,这世界充满了生机。”这歌无疑给了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巧手迎来新生命,群星冉冉升满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0年12月16日于北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