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婆顶的传说

梅瑜

<p> 在洽水镇鱼田村苟尾崀自然村,有一座金婆顶,也称金婆山、金婆岭。</p><p> 金婆顶山顶有石山。其平坦宽宽的山顶中央,凸现一小石山,石山周边散落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p><p> 金婆顶四周群山逶迤,小石山南面正对的山岭似笔架砚台,与金婆顶遥遥相望。小石山北面的石寨岭,巍峨雄伟。俯瞰山下,美丽富饶的鱼田村稻田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的农居炊烟袅袅。其中,革命老区军洞村就坐落在这大山的怀抱里。</p><p> 自古以来,每年的春秋两季,金婆顶方圆几十里的村民,不畏山高路远,浩浩荡荡登上金婆顶,参加当地民间自发组织的祈福活动,他们坚信,只要精诚祈福,神灵必将保佑万事如意。其虔诚敬仰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金婆顶何故如此兴盛?得从头说起。</p> <p>  相传古时候某一天,金婆顶一带突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闪电惊雷,天空瞬间黑压压。下地耕作的村民,都摸黑回家。村民断断没想到,随后的七天七夜,乌云不但没有散去,还愈演愈烈,世界变得漆黑一片,在这个乌云压顶的日子,民不聊生。</p><p> 到了第八天早晨,金婆顶的天空突然下起了石流暴雨,啪啪的石雨声震耳欲聋,如龙在鸣,虎在啸。石雨停后,乌云散去,天空骤然亮堂了起来,太阳也出来了。村民都欢天喜地走出家门。</p><p> 这时,村民发现,金婆顶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大家纷纷跑到山顶,一探究竟。只见原先平坦的金婆顶,徒然多了一座奇形怪状的小石山和许多小石堆。细看,发觉这些石山石堆形态各异,有的似门户,高大气派;有的似人像,维妙维俏;有的似脚印,杂乱无章;有的似腾龙,腾云驾雾;有的似骏马,策马奔腾;有的似面鼓,鼓声雷雷……所有显像,如经鬼斧神工雕琢。</p><p> 村民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石山北面,有位身穿长袍,面目庄严,目光炯炯的男道士,站到村民前面,拨开长袍下跪叩首,口中念念有词。村民见状,也跟着下跪叩首。而此时,石山的南边,也来了一位眉清目秀,笑口盈盈的女仙姑,同样口中念念有词,对着石山下跪作辑,村民也跟着下跪作辑。待村民站起来时,石山石堆一闪一闪发出银光,照耀着山下的村庄万物。顿时,整个世界都披上银装,美丽极了。村民揣测,莫非是天宫派下神将来拯救我们普罗大众?有寨老上前询问两位道士何许人也?来自何方?男道士自称姓谭,从西北而来。女仙姑自称姓陆,来自东南方。皆因两人早闻此地人杰地灵,百姓纯朴,不约而同,启程前来广结善缘,培植善根。正巧遇这里七天七夜昏天黑地,百姓陷入苦海。谭道士陆仙姑,借金婆顶这座灵山圣地,设坛施法,用乾卦坤卦之术,合力驱赶妖魔鬼怪,终使百姓重见天日。</p><p> 村民一听,双手合掌,虔诚地尊称他们谭道士,陆仙姑。</p> <p>  从此以后,谭道士、陆仙姑长居金婆顶,以“善”“德”为根基,潜心修法施法弘法,为百姓排忧解难。</p><p> 接下来多年,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家家户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p><p> 后来有一年,老天好几个月没下雨,天大旱,稻花正抽穗,眼看就要颗粒无收了,村民无计可施,想起金婆顶上的两位仙人,纷纷相约到金婆顶求雨。谭道士神机妙算,早已在小石山面北设坛,等众人前来,一同祈祷。他背靠石山,施法念咒。也是谭道士法道高超,仪式完毕,村民下山归家,人未至山脚,天便降下大雨,真乃神乎其神。自此以后,若遇天旱水涝,村民必定上金婆顶虔诚地祈祷,每求必灵。</p><p> 有一天,一中年村妇上山拜见陆仙姑,长跪不起诉说自嫁给男人,自问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夫妻恩爱,可多年的夫妻生活,却膝下无儿,求陆仙姑指点迷津。陆仙姑伏案一会,抬头定神看着村妇,屈指算计后说,你命中有嗣,只是体质虚弱,用心调理,应如愿以偿。陆仙姑随即攀上石山,在石壁缝里,拨了几把仙草,吩咐村妇回家用仙草煲水喝,安心过好日子,很快会有的。果不其言,这村妇很快就怀上了,年底就诞下个健康的男婴。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百姓都知道这陆仙姑灵验,知道仙山的仙草得力。</p><p> 山下村寨另有一位村妇,好吃懒做,长得肥肥白白,结婚多年,也没生下一男半女,听说金婆顶陆仙姑几把仙草就能把病治好,也前往金婆顶,求陆仙姑赐几把仙草煲水饮。陆仙姑见过此村妇后,便料到此人懒惰。于是对她说,这仙草对你没用,你不用吃药,你只要在金婆顶发誓回家天天侍奉好公婆,日日下田耕作,保你不出一年,便有喜上身。这村妇一听,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在小石山当着陆仙姑的面应允下来。村妇下山后变了个模样,天天早起晚归下田,洗衣做饭抢着干,人越干做精神,身体越来越结实,脸色也红润起来。还不到一年,真真就怀上了。</p><p> 一年夏天,一中年男子要出门经商,但又担心家里年老的父母和娇妻幼儿,正迟疑不决,老母亲让他上金婆顶拜神,他上山许下合家老少平安,生意兴隆的愿望,并许诺年底金猪还愿。男子出门后一切顺风顺水,一年后回来已腰缠万贯,兴高采烈地设席宴请父老乡亲。这事在当地传为佳话。</p><p> 民国年间,有一中年男子身染重病,听说金婆顶石山上的仙草能治百病,对肝、肾有特效,于是上山采了几把回来煲饮,饮后却不见好转,病情反而渐渐加重了。晚上,仙人寄梦于他,摘金婆顶石山上的仙草药,要有敬畏之心,要放下红包敬神,仙草方能见药效。于是他连夜请人上山投放红包。果真,第二天他的病就好了大半,随后日见好转,最后痊愈。</p> <p>  经岁月的洗礼,金婆顶变得越来越神奇,上山求嗣、求财、求官、求姻缘、求平安、求健康的人越来越多,说来也神奇,只要心地善良,品行端正,踏实肯干、助人为乐的人,大多有求必应。</p><p> 后来,谭道士和陆仙姑相继仙逝,但只要金婆顶的石山在,百姓只当仙人还在,依然在冬年节诞,带上公鸡猪肉等供品上山拜祭,初一十五也上山敬茶敬酒,装香化宝,以保合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p> 在后来的岁月里,自然约定俗成,在每年春秋两季,当地的仙公仙婆,在金婆顶小石山南边的婆太坐立位处,设法场祈福。在小石山北边公太坐立位处,设坛祈求风调雨顺。</p><p> 虽然金婆顶历年历代流传很多神灵诡异的故事,但透过这些,我们能看到许多制恶扬善,乐善好施的佛道文化内涵。</p><p> 如今,民间自发成立了洽水金婆顶理事会,理事会本着发扬传承中国本土文化,以行善积德、养老爱幼,奖教助学、弘扬正气为宗旨,有序地开展祈福等活动,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民俗文化,祈祷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