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依据榆次区教研室工作计划,本学期开始,我区以“践行课堂专业标准, 提升课堂学习效能,探索单元整体教学, 落实学生学科素养”为主题,大力推进单元整体教学。</p><p> </p><p> </p> <p> 2020年9月,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相关培训;10月,我们寿安里小学安排部署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并邀请教研室李老师亲临指导;11月到12月初开始寿安里联合体磨课活动,经过了三次打磨,终于在12月16日进行了联合体交流展示。</p> <p>为促进相互借鉴学习,扩大研究展示效果,12月16日上午,区教研室语文学科组一行几人,以及各校派出的语文学科负责人,相聚在寿安里小学碧桂园分校,观摩我们联合体的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活动。</p> <p>活动伊始,寿安里联合体学科负责人杨新云老师,就本次“单元整体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思路,以及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做了简要的介绍。</p> <p>这次我们展示的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大家的期待中,展示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我校的教学骨干任红娟老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陈述课的汇报。</p> <p> 践行课堂专业标准 提升课堂学习效能</p><p> 探索单元整体教学 落实学生学科素养</p><p>——寿安里教育联合体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活动 陈述稿</p><p> 寿安里小学 任红娟</p><p>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教师同仁们:</p><p>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寿安里小学联合体为大家呈现的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整体教学。接下来我从单元整体目标、教材分析与丛书整合、单元整合课型、前置性作业和课时安排四方面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陈述。</p><p>第一板块——单元整体目标</p><p>课文《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精读课文共6课时,教学要点为:</p><p>1、认识2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47个词语。</p><p>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2、3自然段。</p><p>3、能说出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和句子的深刻含义。</p><p>4、能体会生动的语言,摘抄喜欢的句子。</p><p>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共1课时,教学要点为:</p><p>1、组内简述身边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清楚地表达想法。</p><p>2、汇总意见,尽量反应每个人的想法。</p><p>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共2课时,教学要点为:</p><p>能清楚地写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想法,并主动以书面形式与他人交流。</p><p>语文园地分四部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共2课时,教学要点为:</p><p>1、梳理摘抄方法,形成主动摘抄、积累的意识。</p><p>2、感受“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p><p>3、初步了解“前面结尾的词或句子做下文开头”的语言现象,初步续说。</p><p>4、了解撇捺舒展的书写特点,写好8个字。</p><p>5、朗读背诵《采莲曲》。</p><p>第二板块——教材分析与丛书整合</p><p>首先明确教材中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幻灯】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材中三篇精读课文的语言各具特色,可以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的声音,在体会描写声音语言的同时进行积累。《读不完的大书》是从大自然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语言生动明快。《父亲、树林和鸟》中有大量关于“我”和父亲的对话,多处使用了有新鲜感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词连用的形式。</p><p>本次单元整体教学我们重点围绕教材中三篇精读课文和丛书中四篇阅读美文进行整体设计,集中体现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其中“积累喜欢的语句”体现在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渗透。</p><p>第三板块——单元整合课型</p><p>统筹单元整体目标,结合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的整体呈现,本次教学展示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课型,共四个课时,整合了教材和丛书共七篇课文,集中体现了单元整合、课型多样、方法引领、学以致用的高效课堂。</p><p>第四板块——前置性作业和课时安排</p><p>这一板块我重点从“前置性作业”、“课时目标”两方面进行陈述。“前置性作业”主要体现在“预习指导课”课前的自主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为一课时两篇课文的生字词整合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做好热身。“精读引领课”的前置作业为:读课文2~3遍,把课文读流利;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这是基于一课时的识字学词、朗读课文的大容量教学的设计,为精读感悟和积累做好准备。“组文阅读”的前置作业为:课前搜集模拟声音的词语,为小练笔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课时目标”中棕色字体和红色字体分别侧重“语文要素”——感受生动的语言和积累喜欢的语句。</p> <p>第一节由我校青年教师胡雅妮进行单元预习课——《大自然的声音》和《读不完的大书》课堂展示。</p> <p><br></p><p> 单元预习课教学设计 </p><p>——《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p><p> 寿安里小学 胡雅妮</p><p>1、 听声激趣 导入课题</p><p>1.出示一幅大自然的图片。播放声音,听音猜想,激发兴趣。</p><p>2.板书两课课题。强调“然”“声”“读”的写法,齐读课题。</p><p>二、初读课文 识字知意</p><p>1.出示任务一:</p><p>请你自由朗读两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次。</p><p>2.我会读</p><p>出示蓝色通道中的字组成的词,借助拼音自由朗读。</p><p>去掉拼音,开火车领读。</p><p>提示隐藏多音字并组词,“呢”:你呢,呢喃。</p><p>3.我会写</p><p>出示八个易错的生字宝宝,也是前置作业中整理出来的最容易出错的生字。齐读,强调“琴”是前鼻音。 </p><p>请同学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在写某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个笔画呢?交流到“奏”“敲”“琴”时,相机范写。出示“册”的甲骨文,教师交流查资料后理解的含义。</p><p>书写环节:“奏”“敲”“琴”描一写一。完成后同桌互评,取其长处避其不足。</p><p>出示生字宝宝的组词,齐读。</p><p>4.我会理解</p><p>出示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请同学示范读。</p><p>回忆理解词语的办法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p><p>汹涌澎湃:偏旁理解法和看图片理解法。</p><p>千姿百态:造句理解。</p><p>雨后春笋:联系上下文理解。</p><p>敬佩:近义词理解或拆词法。</p><p>强调理解词语的方法不唯一,运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带着理解再次齐读。</p><p>5我会积累</p><p>出示有特点的词语(拟声词),男女生合作读。交流使用拟声词的好处,强调多积累多运用,让习作更出彩。</p><p>6.我会读句</p><p>分别出示两课中的两处句子。21课:“当微风拂过......”启发引导读好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标红其中“呢喃细语”一词,联系上下文理解。22课:“小麻雀叽叽喳喳......”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从而帮助读好难读的句子。</p><p>三、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p><p>1.任务二: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p><p>快速默读两篇课文,思考21课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22课中,作者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儿的东西?</p><p>21课,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p><p>板书:风声,雨声,动物声。交流声音的特点,板书:美妙。</p><p>2.走进《读不完的大书》,交流“大书”的含义以及“大书”中好玩的东西,引导归类。板书:好玩,动物,花草,树木。</p><p>3.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写完大自然中所有好玩的东西。因为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都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p><p>对比两课,找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展示教师对两课的词语,句子进行的积累,引导同学养成积累的好习惯。</p><p>结束语:</p><p>愉快的时光即将结束,我们的课也接近尾声,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好词,积累哪些好句呢?课下把他们积累下来并与同学交流。</p> <p>第二节进行的是精读引领课,《大自然的声音》和《下雪的声音》,由我校的高晓林老师展示。</p> <p>教学设计《大自然的声音》+《下雪的声音》</p><p> 寿安里小学 高晓林</p><p>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p><p>通过三个关键句回顾上节课内容。</p><p>二、体会语言,感受美妙</p><p>Q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风声的美妙呢?</p><p>这一自然段重点放在“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并且知道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生动。</p><p>Q下面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和声音有关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p><p>这些词语都模拟了事物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们称为拟声词,我们大声把它们再读一遍。</p><p>“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是谁的声音?(集体说)</p><p>从这两个拟声词进入,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p><p>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呢!你们知道小雨滴汇聚起来又发出什么声音吗?</p><p>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p><p>作者就是通过拟声词把我们带到小溪、河流、大海,这样的语言真神奇,真生动。(板书:拟声词)这么生动的语言,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拍手读)</p><p>尝试背诵</p><p>学习第三自然段,说出听到哪些动物歌手的声音?</p><p>想象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p><p>全班齐读,读出它们的快乐。(板书:想象)</p><p>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p><p>小结:同学们,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听过雷声、雨声、风声、涛声……那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大家来读读看。(出示《下雪的声音》)</p><p>Q作者听到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勾画相关词句,说说你的感受。</p><p>用《大自然的声音》中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p><p>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p><p>1.收集大自然的其他声音</p><p>如: 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 </p><p>厨房是一个音乐厅……</p><p>2.课下继续背诵课文2、3自然段。</p><p>结束语:</p><p>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是动听的回响,那是动听的旋律,那是大自然为我们谱写的乐章。</p> <p>接下来进行的是组文阅读课《春夜听雨》《阳光是一种语言》,由我校马飞凰老师展示。</p> <p> 组文阅读课堂实录</p><p> 寿安里小学 马飞凰</p><p>一、导入新课</p><p>孩子们,通过上节课和高老师一起学习,我们知道运用拟声词,修辞手法再加入恰当的想象可以让文章语言变得更生动优美,有了高老师给我们的这三把钥匙,我们就可以开启寻找优美语句的旅程了。</p><p>二、民主导学</p><p>1.任务呈现</p><p>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春夜听雨》《阳光,是一种语言》画出你感受到美妙声音的句子。</p><p>2、交流展示</p><p>交流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找到的句子是 ,他用了 我感受到了 。)</p><p>是呀,孩子们,作者听雨不仅用耳朵,他呀还用心去想象,加入想象让语言更生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齐读第二小节,感受生长的力量吧!</p><p>就像作者在诗歌的第三小节在春夜听雨时把自己想象成一株花树,即使枝干不够粗壮,叶儿不够婆娑,也渴望鸟儿的鸣叫,希望鸟儿可以爱自己。这里作者把自己比成树,把鸟儿拟人化,有了人的情感。让我们感觉他们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谁愿意像作者一样当春雨里的一棵树呀?来读读这一小节,老师来当鸟儿,看你的朗读能不能吸引我去你的枝头做窝唱歌?</p><p>生个别读</p><p>孩子们,只要用心倾听不光是雨有声音,就连阳光也有自己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美妙吧。谁来交流</p><p>这么多同学都有共鸣,这个词怎么品怎么好,既然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它,那我们就把它圈住课后写在积累本上吧。我们平时遇到自己喜欢的词句也可以加强积累,在我们之后的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p><p>3、任务呈现</p><p>我们品读了这么多生动的句子,积累了优美的词语,接下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听到的声音。(出示活动二:展开想象,写写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前置作业,我们先来说说吧。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不仅有自然界的,还有我们生活中的,自由读读吧。</p><p>4.展示交流</p><p>这么多声音,你的耳朵还好吗?让我来测试一下吧:听声音想画面。</p><p>听得认真说得准确,但老师觉得还不够生动,怎么办呀?咦,我们能不能用上这些方法来说说呢?</p><p>让我们赶紧动笔写一写吧!</p><p>三、检测导结</p><p>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也能成了音乐厅,你听</p><p>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完成了,请5星的同学举手,你来读读你写的。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你五颗星吗?(出示标准)</p> <p>之后,我校刚刚参加工作的张园园老师还进行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微课展示。</p> <p>最后,杨新云老师就“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阶段反思和小结。在总结本学期取得的一些成果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探索指出了努力的方向!</p> <p>展示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上午的展示,大家对“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下一步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p> <p> “一朵花开不是为了完全绽放时刻的惊艳,那拼尽全力绽放前浸满血与泪的努力过程才更加值得回味!”看着眼前的精彩,我们应该感谢区小语教研室为全区语文教师搭建的学习交流平台,感谢为我们指点迷津的专家们,感谢参与此次活动的几位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时也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我们此次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才会开展得如此成功。</p><p>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沉甸甸的果实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每一位展示的教师也在磨练中收获了欣喜。这宝贵的半天展示活动,给我们带来诸多收获的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且研且学,相信我们榆次小语的单元整体教学之花一定会向着暖阳,俞开俞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