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提到柿子,人们并不陌生,中国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柿子分为甜柿和涩柿。广西平乐县是我国柿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柿子成熟时金黄泛红很是吊人味口,一旦你将其采摘下来大口咀嚼时果汁中一种液体便会勾起你的味蕾,生出让你张不开嘴的涩垢,这就是涩柿,必须加工处理才能吃。于是人们就摸索出了一些简单的去涩方法,用清水泡或用石灰水浸泡去涩,如此这般方能吃上清甜爽口的柿子。而将涩柿去皮置于阳光下脱水去涩糖化做成团柿(北方)和柿饼(南方)更是流传至今,成为人们欲罢不能的美食。加工后的团柿、柿饼好吃,所以有北宋诗人张仲殊把这种加工后的柿饼称之为美柿并留诗一首:“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蜂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而甜柿,是直接从树上摘下来就可以吃的柿子。中国是柿子种植的大国,但甜柿种植面积相当小,如何才能让人们吃到甜柿呢?这个梦想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乐县政协委员、沙子镇人廖桂泉手上实现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廖桂泉祖籍湖南道县,祖上与平乐沙子结缘已有100多年历史。阿公廖上连娶楼子底黄秀娥为妻,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廖明学,中共党员,担任过乡镇领导;二儿子廖明义,抗战时期被抓去做壮丁,一去不复返;三儿子廖明才在家务农。廖明才成年后娶永家榨人林碧琴为妻,育廖桂芳、廖桂强、廖桂泉、廖桂平四兄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廖桂泉出生于1970年2月15日,1988年毕业于沙子中学,后考入荔浦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张家老埠小学任教,1992年调入沙子小学。应该说廖桂泉选择做一名教师从他报考师专的初衷开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在他长达9年的教学生涯中秉持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满腔热情的活跃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令人困惑的是2000年的一天,廖桂泉突然作出了一个辞去工作的决定,转身投向了商海,放着一份在别人看来一份安稳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不要,偏要到波云诡谲的商海折腾。一时间被人看作是脑子有毛病,连老父亲也说:“我真是养了一个傻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投身商海后,他开过锰矿、养过猪、做过柿饼生意、进行过月柿脱涩加工,几年下来银行贷款、房屋抵押共计60万元打了水漂。就连自家孩子读书的钱,也是妻子蒙妹姣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孩子几年都没穿过新衣服,尽捡亲戚朋友送来的旧衣裤穿。回顾这段日子,眼前墩实刚强的廖桂泉眼里饱含着愧疚的泪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终让廖桂泉没有完全丧失信心的是加工脱涩柿子。柿子生吃固然清甜爽口,但是脱涩麻烦,他采用密封灌注二氧化碳给涩柿脱涩变甜的方法把柿子推向市场。刚开始市场销售还算可以,到了后来这种利用二氧化碳脱涩的柿子最明显的短板是:货架期短,只有一个星期便会软化、丧失了清脆爽口的感觉。这一时期无论廖桂泉等人怎样费尽心思吆喝,市场销量仍是无法上升,大家还是一筹莫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无计可施之际,一个台湾商人的出现让廖桂泉看见了一缕希望之光。台湾商人因生意来往认识了廖桂泉,目睹了廖桂泉做柿子加工那份执着,给他提供了一条信息:“台湾有一种从树上摘下来即可食用的柿子”。 他立即在网上和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才知道这种柿子品种叫甜柿。廖桂泉梦寝以求而欲求不得的苦闷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在平乐县土生土长的廖桂泉心里明白,脚下这片土地是全国柿子最大的产区,其中二塘镇又是全国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若能加上甜柿的种植,势必会让柿产业锦上添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几经搜寻终于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先后引入了阳丰、次郎、夕红、富有、晚御所、早秋、太秋等20多个甜柿品种进行试种。他把购买来的甜柿种芽嫁接在本地涩柿大树或野柿砧让其抽技、开花、结果进行观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廖桂泉与朋友先后租下200多亩山地建起了自己的甜柿园。农业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水果种植从树苗到挂果生长期需要四年,几年下来看不见效果的合伙人一个个摇头而去,廖桂泉独自承受着2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一度被列入黑名单的压力,咬牙坚持下来。那段时间,他废寝忘食,整天呆在果园里细心地观察、呵护着每一棵树苗的成长,连夜晚睡觉梦见的都是果树的生长成败。在没有任何可鉴经验的情况下,廖桂泉凭着坚毅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又无数次顽强的坚持之后,一道希望的曙光终于闪亮在他的面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0年初秋的一天,正是甜柿挂果成熟的季节,廖桂泉怀着期盼的心情走进自己的试验基地,驻足之际他小心翼翼从树上摘下一个甜柿塞进嘴里,叭叽叭叽嚼将起来,顿时果汁四溢裹着哈蜜瓜般的香甜回旋于舌尖,口感特别好,这个甜柿品种就是太秋甜柿。多少年的艰辛付出终于修成正果,让廖桂泉激动不已。那一刻,生活中所有的涩味都在浸入心田的甜蜜中散去,廖桂泉笑了、哭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廖桂泉趁热打铁,成立了平乐县桂桓甜柿专业合作社,聚集了140多户社员推广种植甜柿。2012年10月为了检验自己成果的认知度,廖桂泉首次以墙报挂图的宣传形式参加了“第五届国际柿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来自意大利、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对廖桂泉的太秋甜柿成功种植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会后专家们应邀到廖桂泉的甜柿合作社基地参观,经过观察品尝纷纷对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口味赞不绝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说首次以墙报形式参加“国际交流会”让与会代表为之赞叹,接下来廖桂泉分别于2015年——2019年连续五年带着太秋甜柿亮相于“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不可撼动的实力夯实了“太秋甜柿中国第一人”的地位。迄今为止,平乐县桂桓甜柿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全国合作建立了山西、广东、江西、江苏、安徽等多个太秋甜柿种植基地,由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的列于重点经济开发项目,活跃了农村经济,带动了一方富裕乡村。更多的则是把太秋甜柿的种植推广列为精准扶贫项目,扶持贫困户种植甜柿,走出困境,过上甜蜜的小康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跟着廖桂泉一起种植太秋甜柿的合作社成员同样收获到了甜柿带来的甜蜜。太秋甜柿的问市,以其优质的品相,独特的口感很快就在高档水果中占了一席之地,价格一度飚升到地头售价每公斤30~40元。这等好事让一些平乐人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在廖桂泉的带动下,平乐县桥亭乡叶小志,种植太秋甜柿50亩,3年后产果2万多斤纯收入30多万元。2019年产量上升至10万斤纯收入100多万元;沙子镇义和村委何福斌种植太秋甜柿10亩,每年纯收入都在30万元左右;阳安乡善福村委谭年弟试种太秋甜柿3亩,3年后收获甜柿3000斤纯收入4万多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只是个案,廖桂泉高兴地告诉笔者,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尤其是一些贫困户的加入,通过辛勤的劳动自己摔掉了贫困的帽子,让他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希望,为自己也为贫困家庭过上好日子而感到欣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廖桂泉的成功让他享有了中国引种“太秋甜柿第一人”的美誉,廖桂泉并无居功自傲。他告诉笔者说,成果的取得除了自已付出的艰辛,更多的还是来自国内专家学者和亲人们的支持和鼓励。一路走来,国内的柿子专家如王仁梓、罗正荣、杨勇、龚榜初、丁向阳、艾呈祥等都对太秋甜柿的繁育和种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亲自到基地考察指导,让自己少走了许多弯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9月6日,国内顶尖水果公众号《花果飘香》作者清扬到廖桂泉的甜柿基地考察和调研后,感叹的评价道:“这是我见过的第二个敢叫板全世界的极品水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太秋甜柿的种植成功离不开他妻子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妻子用行动给予了廖桂泉树立战胜困难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廖桂泉的妻子蒙妹姣,是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人,二人同为荔浦师范同班同学,因为相同的志趣而走到了一起。1991年毕业后双双回到平乐做乡村教师,不久就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的日子虽谈不上红红火火,却是夫妻举案齐眉温情默默,直到儿子出世又让这份温情多了一分快乐一分责任。这一时期作为女人的蒙妹姣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心底里一直认为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所要的归宿。直到有一天廖桂泉神色凝重的告诉蒙妹姣,说出自己要辞职经商的决定时,目瞪口呆的蒙妹姣被“胆大妄为”的丈夫吓出一身冷汗。放着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平静的生活不要,偏要去外面折腾,让妻子百思而不得其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然而经商的结果并非廖桂泉想象的那样简单,不仅赚不了钱还亏得一塌糊涂。廖桂泉心有不甘,向银行贷款、向亲友借钱……直到债台高筑,好端端的家庭被他折腾到一贫如洗。同样心有不甘的还有妻子蒙妹姣,这种不甘更多的表现为恨铁不成钢,但毕竟是知根知底的夫妻,蒙妹姣虽然为此与丈夫争过吵过,但眼见丈夫没日没夜的饱受煎熬,只能是痛在脸上爱在心里,期待着丈夫有朝一日能够找到走出困境的机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机遇就基于台湾商人提供“从树上摘下就能吃的甜柿”信息。当廖桂泉把这一信息告诉妻子时,蒙妹姣当即就鼓励丈夫说:“这应该是一份甜蜜的事业,平乐县有很好的种植柿子的条件和基础,只要坚持,成功是早晚的问题。”廖桂泉动情地说,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老婆大人就自学上网帮着寻找种植甜柿的信息,太秋等一批甜柿品种从“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的得来,就是她从网上搜索而来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仅如此,蒙妹姣还利用节假日时间协助廖桂泉寻找优质砧木、嫁接、培育全程参与,并帮助廖桂泉提振信心。当太秋甜柿终于曙光初露的时候,还是妻子废寝忘食将成果的培植过程通过电脑制作出来在“第五届国际柿学术研讨会”上展示引起轰动。从廖桂泉涩涩的创业之路到走进甜美的收获季节,充满着蒙妹姣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的故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采访当中,廖桂泉拿出几个太秋甜柿让笔者品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列嘴笑。正如专家评价的一样,这甜柿具有“苹果的脆性,梨子的水份,哈蜜瓜的香味”伴着蜜糖的清甜在味蕾的交织中,令人回味无穷。于是笔者忍不住追问:“这么好的水果,平乐又是全国柿树种植大县,应该大力推广种植打造平乐太秋甜柿种植名县才是啊!” 听罢此言,廖桂泉则陷于了沉思,“我也想啊!光凭我自己的能力要做成大面积推广的事毕竟势单力薄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望着眼前一脸茫然的廖桂泉,笔者脑海里闪过曾经的记忆: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平乐的水果种植和柿饼的质量,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不可撼动的地位而成为一张亮丽的平乐名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比甜柿还甜的廖桂泉一家三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如今当“中国太秋甜柿种植第一人”廖桂泉,历尽千辛万苦将一种不用任何加工从树上摘下来便可直接入口,且清脆香甜的甜柿成果奉献于人们面前的时候,打造一个“中国太秋甜柿名县”的机遇不正是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去努力实现的当务之急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