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很难忘

经贸岩

<p>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很难忘</p><p>我于2016年12月12日第一日住在了太子墓村,李卫朝老师比我早一周入驻田庄村,12月13日有我们在一起的照片,那天是我的51岁生日,面对陌生的一切,我很无助,感觉更加孤独,心里空落落、酸溜溜的,我给李老师发了微信,李老师邀请我去田庄,于是那天我第一次参观了“京西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还有幸认识了将军们一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原来李老师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了,我们又一起去了淤白村,为举办纪念活动做准备,将军们为我们提笔赐字,对我们离家入村的作为给予了肯定,我暗自庆幸过了有意义的生日,李老师也很高兴,告诉我,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他,聊聊天就好过了。那天我回村时已很晚了,一个人开车上路,李老师叮嘱我一定要慢,弯路太多,我也是人生第一次在山路上开夜车,开始还有些紧张,可后来一轮圆月升起在山顶,“月出于东山之上”,黝黑的大山,“千峰同一色”,我们熟悉在山顶观日出,可哪想到偶遇的月亮露出山顶,温柔的月光照亮了十八弯的山路,而且她只为我,与我作伴,我慢慢地开着车,向她微笑,赞叹着她的美好。12月21日,在冬至节来临之际,李老师在田庄村举办了首届包饺子比赛,全村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比过节还要热闹,老人们吃着热呼呼的饺子,对李老师连连称赞,盼着年年如此。田庄村特产的红头香椿、田庄豆腐、核桃和蜂蜜历史悠久,李老师的心愿是把村里的特产宣传推广,打造成旅游名品。那天我们全区的驻村干部能来的都来了,成了我们各自入村后的第一次聚会,我们敬李老师一杯酒,这样大型的活动,面、馅、表演人员、参赛人员、全体村民、各级领导等等的组织工作,需要李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劳,换来的是这么多人的快乐。1月12日,为了打开与村民沟通的渠道,我组织了全村的团拜会,邀请战友们为我助威,我知道年底各村都很忙,李老师也有事,可他还是来了,并代表驻村团队上台讲话,他说我们驻村干部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为我打气加油,下午急忙赶回学校参加活动,正值两节期间,大家各自忙碌,我的感激之情还没来得及表达,只等节后上班相邀再聚,谁想成了遗憾。李老师探访老党员,他的行动总是实际的迅速的,他常说如何吃透村情民意;建强基层组织;促进增收致富,帮助任职村因地制宜发展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是我们的职责。最后一次相聚也是李老师召集我们几个临近的书记在田庄村村民家中小聚,他与村民的感情和交流让我十分佩服,他就像村民的一位大哥,与他们交心谈天,像是几十年的老朋友,这次交谈中他一直说到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帮助区派干部,他们比我们更难,也是在这次交谈中知道了我大他几个月,是大姐,我还和其他弟弟们开玩笑说,不愿当他姐姐,他长得那么老成,其实在我心中早已把李老师当成了大哥,可以依靠、可以倾诉、可以拿主意的好大哥。最后一次电话是1月23日下午1:36分,他去镇上办理组织关系,路过村子,问我过年还缺什么吗?那日因等待区里检查村里党建材料,话到嘴边也没邀请到了村边的李老师来坐坐,几日前他还送来田庄豆腐泡,一想这些马上泪崩。那年的除夕是1月27日,我们都犹豫着,哪天回村里上班,农村人多半要过了十五吧,2月7号李老师从村里发来微信,约我们回村见了,8号一早我也回村了,村委小院没人上班呢,我在地里转悠了一圈,发现村民们已经在剪枝了,拍了几张劳动照片发朋友圈,就回城了,可晚上7点多,凯鹏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知道李书记的事吗?我说他回村里了,有啥事?凯鹏告我李老师和村主任一起到山沟里看现场,看看他想约些淘汰的飞机大炮放在哪?打造红色一条沟,途中突然倒下,沟里没有信号,村主任返回村里打电话等等,李老师走了,我现在写到此处还是满眼流泪,当时蒙了,怎么会呢?除了村主任,没人见到他最后一面,走在山路上时给夫人打了个电话,说是感觉很累,成了永诀,留下刚刚工作的女儿。驻村66天他留下了厚厚的工作笔记,第一个完成了全村低收入户调研,第一个有了对全村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思路,第一个全情投入帮扶工作,李老师被追任为“因公殉职”,又过了月余,我作为代表参加了李老师的下葬仪式,看到他的大哥久久坐在墓前不忍离去,我们永远失去了他,成为了激励我们前行的榜样,李老师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笑容、他的进取、他的无私、他的善良以及他的饺子宴……。2019年驻村干部黄文秀在赶回村里的路上遭遇洪水牺牲,被追认为烈士,那是名副其实的,我又想起了牺牲的李老师,田庄村驻村干部。2019年的6月,我们结束帮扶任务时,我们寻着李老师的足迹,来到他牺牲的山沟,这里修起了一座碑或叫墙,纪念李老师,我们默哀,向李老师致敬。李老师,您的未完的事业已经由后继者完成,政府拨款扩建了“田庄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打造了成熟的红色旅游基地,您放心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