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组图)

洪哥警影

<b>△长征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精装版下册封面(本人翻拍)</b><br><br><b><font color="#ed2308">沈尧伊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九册版内容简介——</font><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湘江之战》</font><br>1934年10月,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11月底,蒋介石调动四十万兵力欲全歼红军于湘江岸边、红军硬是从敌军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渡过湘江,但伤亡很大,红军高层领导人开始反思红军未来的方向。<br><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遵义会议》</font><br>红军进入贵州,突破鸟江天险,进驻遵义,并于1935年1月召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军事上取消“三人团”,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重要作用。会议之后,再次出山的毛泽东领导指挥了第一仗——土城之战。</b><br><b><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四渡赤水》</font><br>由于土城一战形势发生变化,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于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在此后的近两个月内,毛泽东充分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四渡赤水出奇兵,在运动中有效地打击了敌人。<br><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巧渡金沙江》</font><br>1935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决定,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苏区根据地,自5月10日起,在广大群众的帮助下,红军用了9天9夜,全部渡过金沙江。<br><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飞夺泸定桥》</font></b><br><b>红军离开彝区,直奔大渡河,蒋介石妄想将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消灭在大渡河畔,但终未得逞。红军在安顺场越过大渡河,遵照毛泽东指令,兵分两组夺取卢定桥,全军顺利通过大渡河,使国民党军队大渡河防线彻底崩溃。<br><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会师夹金山》</font><br>红军越过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翻阅夹金山,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之后,党内对于是“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发生了分歧,我党又要接受一次严峻的考验。<br><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草地徒涉》</font><br>由于时间的延误,敌军向我军包围过来,中央决定兵分两路北上,中央率右路军进入松潘草地,大自然恶劣的条件继续考验着每一位红军战士,许多无名的英烈留在了这片沼泽里。<br><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挥师北上》</font><br>由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迟迟没有跟上,并调头南下而去,中央红军毅然北上,攻打天险腊子口,越过长征最后一座山——岷山,到达哈迭铺。红军整编为陕甘支队,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现在我们这支军队,就要开到抗日的最前线去担负它神圣的任务了!</b></div> △<b>油画《1934-血战湘江》 张庆涛 2009年 作</b><br><br><b> <font color="#ed2308">中央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font><br> 文章来源:摘编网络 军史资料<br> 图片选辑:洪哥警影 制作美篇<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一:湘江之战</font><br>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br>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b></div><div><b><br>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b></div><div><b><br>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b></div> △<b>油画《转折 遵义会议》 沈尧伊 2009年 作 (本人翻拍)</b><div><b><br><font color="#ed2308">二、遵义会议</font></b></div><div><b>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主张和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b></div><div><b><br>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b></div><div><b><br>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b></div> <b><font color="#ed2308">三、四渡赤水</font><br>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b><div><b><br>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b></div><div><b><br>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b><br></div> △<b>油画《大渡河十七勇士》 沈尧伊 2011年 作<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四、巧渡金沙江</font><br>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b></div><div><b><br>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b></div><div><b><br>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b></div> <b><font color="#ed2308">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font></b><div><b>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b><div><b><br>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b></div><div><b><br>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br>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通道。<br>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b></div><div><b><br>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b></div></div> △<b>油画《智夺腊子口》晏阳、李武 作<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六、突破腊子口</font></b></div><div><b>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br><br> </b></div><div><b>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br><br></b></div><div><b>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br><br> </b></div><div><b>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b></div> △<b>国画 《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 刘文西 1977年<br><br></b><div><b><font color="#ed2308">七、直罗镇大捷</font><br>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b></div><div><b><br>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b></div><div><b><br>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b></div><div><b><br>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b><br><br><b><font color="#ed2308">八、血战独树镇</font><br>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b></div><div><b><br>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b></div><div><b><br>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b></div> △<b>油画《强渡嘉陵江》 李如 作</b><div><b><br><font color="#ed2308">九、激战嘉陵江</font></b></div><div><b>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b></div><div><b><br>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b></div><div><b><br>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b><br><br><b><font color="#ed2308">十、转战乌蒙山</font><br>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b></div><div><b><br>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b></div><div><b>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br><br></b></div><div><b>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b></div> <b>【备注】老红军后代"洪哥警影"本人摘文配图 2020-12-11 汇编 新浪博客。2020-12-17 制作美篇。</b><div><b><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缅怀红军英烈,弘扬长征精神!<br></font></b><div><b><br></b></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