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熠熠显风采,薪火相传促成长 ——解放学校2020年秋季新进教师亮相课纪实

爱我解放

<p>  冬已过半琼枝立,数数寒梅蕴春意。为促进新进教师的快速成长,进一步夯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12月15日,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我校新进教师亮相课顺利完成。</p> 用心研磨 拔节成长 <p>  为充分发挥解放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进教师更快融入解放大家庭,9月14日,我校举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新教师们,经过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在结对师父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了教学流程,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p> <p>  通过本次亮相课活动有力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但个中艰辛只有亲历方可懂得,一次次磨课、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虽有过质疑,有过妥协,但不服输的劲儿来了又重新试讲,反复打磨、不断精进,最终让课堂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呈现。</p><p> </p> <p>  几位执教老师课前精心准备,虚心向师父请教,对青年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累累的收获。下面,让我们走进课堂,重温精彩瞬间:</p> 课堂展示  精彩纷呈 <p>  第一节课,由段育璇老师执教《明天要远足》,带领422班的孩子们一起体验了在课堂上“远足”的乐趣。开课以释题的方式导入新课,指导书写“明”字,先示范并一一走到孩子们的书桌前,耐心、细致地指导同学们书写。</p><p> 接着,段老师通过范读,抓住“唉”字的读法指导孩子们融入情感,所有的激动、兴奋、盼望尽在“唉”中,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走进诗歌,通过想象引导学生感受远足的魅力。在拼读生字词的环节中,通过拼音的朗读以及交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让识字变枯燥为乐趣。</p><p> 针对低年级孩子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段老师在各个教学环节间灵活穿插着各式整顿纪律的口令、手势,为在座的年轻老师做了良好的引领示范。</p> <p>  接着,尹秋丽老师带来《项链》一课,尹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巧妙运用闯关游戏,设置识字村、朗读村及书写村三个关卡,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她将各个教学环节娓娓道来,条理清晰地展现了自己的课堂,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的画面仿佛近在眼前。</p><p> 尹老师还注重抓好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并在仿句拓展部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互动交流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p> <p>  随后,由谭丽慧老师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开课创设了美丽的雪景图,引导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的氛围之中。谭老师运用直观教具,板贴“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和简笔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图片展示,让课堂生动而有趣。</p><p> 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识字:随文识字、象形字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对比识字及字理识字等。本课识字教学步步为营,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重点教学难认的字,渗透学习方法,让孩子乐于识字,善于识字。</p> <p>  “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吴老师哼唱起韵味十足的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把大家带入京剧的世界。 </p><p> 本节课吴老师设计了“看戏、聊戏、品戏、唱戏、演戏”五个关卡,带领学生开启戏迷乐园闯关之旅。学唱歌曲时,吴老师不断渗透京剧元素,如传授京剧三法宝:如问好、击打节奏、拍手叫好,让学生更好的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接着,吴老师让同学们观看了一段关于京剧的动画视频,一下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随后,她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题材与服饰的不同。接下来,同学们饶有兴趣的对京剧的“行当”、“角色”、“曲调”展开了探究,巧妙地学习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四大功夫。</p><p> 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孩子们像模像样的模仿起了小生和小花旦,他们学得认真,唱得过瘾,俨然成了小小京剧迷。听课老师对孩子们和吴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p> 课例共研  智慧共享 <p>  课后,谭椰丝、刘燕霞及罗文芹老师就课例背景、教什么、怎么教及教研收获进行课例解读。三位老师对本课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畅谈了自己的教研收获。</p> <p>  课例解析,让老师们带着疑惑、思考回顾课堂,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能。</p> 师以质疑 友以析疑 <p>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课例解读后,逐人逐课进行了点评和剖析。师父们肯定了徒弟们的认真努力,从如何把握教材、教学设计、课堂生成等方面对新教师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就怎样提高低年段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细致指导。</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陈世容老师《明天要远足》评课:</b></p><p>亮点一:目标定位准,达成效果佳。认识“目”字旁、京字头两偏旁,会写“明”,读好三个问句。这样的设计既突出了低年级识字写字的重点,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个问句读好了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美,为下节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p><p>亮点二:整堂课环节清晰,识字方法多样。分层次巩固生字,去拼音读字,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读词,将词语分类送果篮、回到课文中读句,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这样孩子多次与生字见面,既符合了孩子的识字规律,生字从课文中来,又回课文中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的效果佳。</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段君丽老师《项链》评课:</b></p><p>一、以闯关卡串联本课三个环节,识字、朗读和写字很有创意,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二、识字方法多样性,分偏旁归类、加一加、动作演示,联系生活实际及形近字对比等,很有效且深入挖掘的每个字的特点,做到了因材施教。</p><p>三、第一自然段学得很扎实,尹老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边读边圈画的习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在读中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效果。语用意识较强,挖掘出了本文的语言文字密码。</p><p> 永远不要吝啬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氛围的催化剂。教学既要关注个体,也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细节上重难点的落实还需一些时间,切勿浅尝辄止。</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薛晶星老师《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b></p><p>一、课堂完整,板块清晰,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指导落实到位。本节课以时随文识字为主,注重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将识字教学,韵文理解,朗读训练有机融合。</p><p>二、重视教材资源的整合,课中识字操练及巩固游戏趣味性强。</p><p>三、需改进的就是老师话语权过多,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教学环节还可以更紧凑一些。写字教学部分不够扎实,应预留足够的时间练写。</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姜菊梅老师《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评课:</b></p><p>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吴老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集“声、画、色、乐”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利于学生置身其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p><p>二、铺路搭桥,突破难点。通过直观形象教学,让学生接受专业的指导,让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实践过程,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模仿训练的基础上,体验了京韵之美。</p><p>三、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反复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鼓励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去做,激发学生学习。</p><p>四、教学环节紧凑,教师的语言精炼,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教学方法灵活。</p> 悟从疑得 乐自苦生 <p>  经验+反思=成长,课后教师结合师傅们的指导意见,徒弟们认真梳理本堂课优缺点,怎样做效果会更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反思促教学,过程虽艰辛,但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段育璇老师:</b></p><p>《明天要远足》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睡、海等11个生字,会写明。2.读好课文中的三个问句。以下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p><p>1.写生字时,没有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姿势,在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p><p>2.时间没有把握好,因为在识字板块设置了很多说话练习,时间拖得较长,后面的朗读环节没有展示出来。同时,还需要预留生字和书写练习时间。</p><p>3.识字时,不需要把所有生字都拓展来讲,需要主次分明,对重点字词着重讲解,学生熟悉的字。</p><p>4.引导语和过渡语不够自然,无效语言过多,更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一堂课,老师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地学。</p><p>改进措施:</p><p>&nbsp;&nbsp;&nbsp;在备课时要注意每一个环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功效,应当目的清晰,层层递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备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并在上课的时候,紧凑的掌握上课的节奏。同时要能够把课备得更精练一些,对学生的放手更有操控一些。</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尹秋丽老师:</b></p><p>本课我注重情境教学,课堂中我设置了旅途环节,将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朗读,写字贯穿整个活动,这样让学生知道了一节课需要完成的目标,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迫不及待的打开语文书本。</p><p>一、识字部分,我注重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生字,想到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在孩子们介绍的同时,我随时点拨,进行识字方法的归纳和总结。</p><p>二、朗读部分,我侧重图文结合再自我表达的方式,首先让孩子们看到大海沙滩的美景,听到海浪的声音,让孩子们自主抒发美感的同时,及时配课文朗读课文,达到心有所抒的目的,再进行“的”字词语的练习。但是在长句指导时,由于课件的板书问题,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p><p>三、写字部分,我让孩子们通过对比“白”,“的”二字,来让孩子们了解二字的结构与占格特点,抓住关键笔画,规范书写。但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进行书写的评价,所以有些遗憾了。</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谭丽慧老师:</b></p><p>一、闪光之处</p><p>1.多种方法识字,让识字不再枯燥。本堂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运用的识字方法比较多样,如:加一加、象形识字法、动作理解法、联系生活法等。其中,当我在讲解学生们比较难掌握的“步”字时,我不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出示了生活中的步步高超市图片、班上平时用于奖励的带有“有进步”字样橡皮的图片,以及卡通动物们散步、跑步的图片,学生们的识字兴趣顿时高涨。</p><p>2、基于同学们的兴趣,落实朗读教学。本堂课的课文内容不难,但能否有感情的朗读是关键。因此,本堂课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学,让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雪地里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p><p>二、不足之处</p><p>1.语言缺乏童趣,语速较快。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p><p>2.教师说得太多,且语言不够精炼。一方面是由于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犯错”。另一方面,教师过于心急,导致整个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就是“犯错、改错”的地方,教师要耐心等待与倾听,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质的提升与飞跃。</p><p>3.时间没有把控好,生字“几”还未展示书写。</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吴青老师:</b></p><p> 本课教学内容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功夫、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融入其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设计:看戏-聊戏-品戏-唱戏-演戏五大环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在认识京剧,了解京剧之后来演唱,为表演做铺垫。</p><p>1、看戏:武旦导入,我耍花枪进入课堂,让孩子们一下就进入了戏曲课堂的氛围,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戏曲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范唱环节,由于拿着话筒,不好进行表演,有点急了,节奏有点没把握好。故事背景我采用观看视频,既新颖又通俗易懂,孩子们兴趣盎然。</p><p>2、聊戏:在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和表演形式时,没把控好时间,给学生讲了很多课外知识,需要合理安排好每个板块的教学时间。</p><p>4、唱戏:对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京剧的孩子来说,演唱是个难题。所以在学唱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要先聆听,感受京剧的旋律特点,慢慢跟着模仿,注意拖腔,尽量唱出京味儿。要是学唱环节,学生可模仿听戏者"摇头晃脑"的神情去唱,还有每一句的"亮相",京剧的"精、气、神"方面的引导等等就更好了。</p><p>5、演戏:表演环节,孩子们还是有点拘束,胆怯加羞涩,在我使出洪荒之力之下也只感染了几位孩子,也有可能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戏曲,不是很自信。</p><p>戏曲进校园,戏曲进课堂,传承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p> <p>  新进老师亮相课是我校每年举办的主题教研活动之一,既让新教师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特点和风采,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对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p><p> 学无止境,教无捷径。“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常磨砺,拾级层层递”。全体解放人将继续深耕课堂、抱团成长,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前行,在漫漫的教育之路上发光发亮。</p><p> </p>

识字

学生

老师

教学

京剧

课堂

朗读

孩子

教师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