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引言——您好雷锋战友!2020年12月18日,今天是您的生日,是您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你的战友想念您,你培养的学生想念您,你的家乡亲人想念您,广大的雷锋传人想念您,祖国和人民想念您!你的故事、你的日记、你的精神,已经成为世人成长的生命养分!雷锋你是人民军队的榜样,雷锋你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雷锋你是中华民族的楷模,雷锋你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你是沈阳军区的骄傲!今天我们重展历史的画卷与你分享,今天我们再奏经典的乐章与你前行,今天我们细数发展的成就与你同庆,今天我们追思永恒的精神与你共鸣!</p> <p> 人民群众寻找你。57年前,雷锋你从火车站把大娘送到家里,大娘的儿子寻找你;雷锋你去医院看病途中到地方工地参加劳动,地方单位的领导寻找你;雷锋你在雨中送大嫂,大嫂的家人寻找你;雷锋你到地方小学给孩子们讲英雄故事,学校的师生寻找你;雷锋你在火车上帮助旅客,媒体记者寻找你;你给发生洪水灾害的群众捐款,灾区的人民政府寻找你。虽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是你的善举和热心感动了无数人,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家庭树立了榜样,你把祖国当成自己的家,你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你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人民军队的宗旨,1961年8月全团推选你出任抚顺市人大代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大半个世纪,你的身影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每当与你紧密相连的重要时刻,都有人民追思你的身影,都有媒体呼唤你的声音,都有组织纪念你的活动,你已成为人民群众大家庭中最亲的人。</p> <p>原沈阳军区向你学习。半个世纪前,雷锋你在沈阳入党,雷锋你光荣参加军区部队首届团代会,军区部队掀起了学雷锋运动。你的事迹《前进报》进行了全面报道。你把党比作自己的母亲,你的诉苦报告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为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精神动力,教育人民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雷锋你把毛主席著作比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作为人生的重要大事,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你的诉苦报告感动了军区部队官兵,感动了东北地区机关、学校、工厂和乡村的人们,你从苦大仇深到翻身得解放,你对党的朴素感恩之情逐步升华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其中有你来自生活学习实践的亲身对比,更有当代中国青年、党员先锋的严格要求和责任引领。你的父亲被侵华日军打伤致死,哥哥被资本家压榨病亡,弟弟在旧中国病饿夭折,母亲被地主羞辱自尽,你失去家庭成为孤儿,共产党解放军解放了你的家乡,让你从饥寒交迫中获得新生,人民政府送你上学,你的人生从此有了温暖的阳光。你是一名优秀少先队员,毕业后到县委机关当公务员,捐出个人积蓄建设美好家园,人民群众推举你任县里第一名拖拉机手。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鞍钢建设,光荣当上了钢铁工人,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保卫祖国参加解放军,第一个当班长,一年内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并光荣入党,一名新战士光荣成为军区部队的先进模范。</p> <p>毛主席为你题词。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邀请,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全国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整整57年了。继毛主席为你题词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你题词,这在当代中国,没有哪位英雄模范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殊荣。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次社会转折都会引起人们对你的思念和对雷锋精神的审视珍惜。雷锋你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以22岁的短暂生命,感动了中华民族,感动了全世界。你那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通过对比每一次学习检验都更加坚定了人们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经过时代碰撞每一次掀起学雷锋活动高潮都会强有力地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经过斗争实践大家坚信只要坚持学雷锋你就不会从革命队伍中掉队,经过学习教育只要坚持学雷锋你就会立场坚定听党指挥。大家感到雷锋你从未离开过我们,你一直行进在新时代的行列之中,你一直与祖国同行。雷锋你的精神从来没有褪色,发光感召引领向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p> <p>军地合编《雷锋的故事》。这是一部特殊的红色经典传统教育教材,部队官兵热爱雷锋,地方人民群众更加热爱雷锋,由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和辽宁地方军地合编《雷锋的故事》一书这是当时学习雷锋最真实的历史写照。《雷锋的故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崔家骏、王德昌、潘兆坤,尽管作者之间后来发生了些版权矛盾,但是合作出版《雷锋的故事》一书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大于其他问题的认知,把雷锋精神弘扬光大是出书的最终目标,把雷锋典型推向全国军地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及时出版《雷锋的故事》一书为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掀起学习雷锋新高潮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教材,陈广生、崔家骏、王德昌、潘兆坤四位同志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加快革命事业来看,个人认知的疑惑在今天已经微不足道了。资料统计,由《雷锋的故事》一书为母本,出版发行雷锋相关图书,已达600余种,出版《雷锋的故事》一书为深入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p> <p>周恩来提出把雷锋搬上舞台。在话剧《雷锋》第一、第二稿中出演过小雷锋,对雷锋童年的悲惨生活及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第三稿出演雷锋的哥哥及少先队员的刘萤对笔者说,将雷锋故事搬上舞台是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由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抗敌话剧团排练并搬上舞台,时间应该是1963年7月。军区话剧团前身是东北军区政治部抗敌文工团,当时话剧团团长贾六,政委李树楷,副团长张挺,导演刘玲、孙民、江波。1963年1月,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贾六,去北京参加文工团团长工作会议。在元宵节的晚上,出席会议的代表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其间,周总理接见出席活动的代表时,对军区出席活动的代表说:沈阳军区出了雷锋典型,你们要尽快把雷锋的故事搬上舞台。很多代表都鼓励贾六团长。贾六团长深感任务重大,庆祝元宵节文艺活动没有结束,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元宵,就连夜赶回沈阳。贾六从北京上车前,向团里打电话 说明情况,并作了部署。下火车后,迅速赶往话剧团,立即召开党委会,确立剧本思路和排练方案及人选。全团上下经过思想动员,信心百倍,一边排练, 一边群策群力进行修改,全团上下合成一股劲,用7天7夜的时间,创作排练出来6场话剧《雷锋》。话剧《雷锋》编剧有贾六、靳洪、白劳、王德英、唐庚、吴震军。刘萤为话剧团演员。6月26日,话剧《雷锋》进京演出。7月1日,周总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话剧《雷锋》,并与全体现场演员合影,还接见了贾六、李树楷、刘玲。周总理说:“这样的事能写成戏不容易,你们写成了,本子不错,戏演得好。话剧《雷锋》这个戏要在北京多演几场!” 8月1日,话剧《雷锋》在中南海小礼堂为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李富春、邓子恢、罗瑞卿、李先念等中央首长演出。演出后,毛主席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并一起合影留念。话剧《雷锋》在北京演出数十场,深受到北京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之后,雷锋文化在全国大发展,由话剧发展到其它多个剧种,形成了今天鲜明的雷锋文化。</p> <p>辽宁打造雷锋文化城市群。1958年11月15日,雷锋从湖南来到鞍钢工作,到1962年8月15日在抚顺因公牺牲,共计3年零9个月1370天。雷锋在辽宁工作过的城市有鞍山、辽阳、营口、抚顺、铁岭、沈阳,同时雷锋还在大连、锦州、丹东、葫芦岛等地作过报告、参加过军运会。弘扬雷锋精神,用鲜明的雷锋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是辽宁的地域优势资源。辽宁的鞍山、辽阳、营口、抚顺、铁岭、沈阳6个城市分别修建了7座雷锋纪念馆,最先建馆的是抚顺,最后建馆的是沈阳,其中抚顺军地各一座,为辽宁地区学雷锋和全国学雷锋提供了红色教育场所。雷锋走进鞍山,成长为鞍钢的模范工人;雷锋走进辽阳,实现青春梦想光荣参军;雷锋走进营口,选为新兵代表发言写下军营第一篇日记;雷锋走进沈阳,人民群众寻找好人选树军区典型;雷锋走进铁岭,密切联系群众成为贴心房东;雷锋走进抚顺,当选人大代表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挖掘雷锋文化资源,凝练城市雷锋文化,既有利于提升城市雷锋文化的影响力,更有利于将辽宁打造成新时代学雷锋高地,构建特色鲜明的辽宁雷锋文化城市群。</p> <p>拍摄首部电影《雷锋》。故事片《雷锋》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由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丁洪、陆柱国、崔家骏、冯毅夫编剧,董兆琪导演。1965年3月5日在全国上映。影片上映后,全国掀起了“看《雷锋》学雷锋”的热潮。全国新闻媒体开辟了“看《雷锋》学雷锋”专栏,电影院印刷了大量的电影宣传单,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成为了《雷锋》电影的宣传员。仅广西桂林市12天观众达14.97万人,创造了空前的观看纪录。上海电影院为了满足广大观众观看《雷锋》,在影院里建起了临时托儿站,解决了女职工看电影的困难。通过播放电影《雷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雷锋热爱工作的决心和劲头,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生活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当时,罗瑞卿向毛主席汇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雷锋》时,毛主席说“很好!电影拍完我一定要看。”电影公映后,为毛主席专场放映,当画面出现雷锋为人民公社捐款时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的情景时,毛主席竟然用手帕擦起了眼泪。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中的相关展板图片就来自电影《雷锋》画面。</p> <p>总政出版《雷锋日记》。1960年11月26日,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通讯,报道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同日《辽宁日报》题为《红色的战士》进行了报道。1960年12月13日《解放军报》以《茁壮的新苗》为题全军宣传。新华社以《苦孩子成长为优秀战士》为题进行了发稿。原沈阳军区《前进报》同时提出了“学雷锋、赶雷锋、超雷锋”的口号,掀起了学雷锋运动。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雷锋牺牲前两年,他的名字就已经传遍了东北大地,在全国范围内,雷锋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被称作“东北的一团火”。1960年12月1日,《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发雷锋日记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间的15篇日记,并加了编者按。这是最早见诸报端的雷锋日记,是作为宣传雷锋事迹的重要材料的宣传。雷锋牺牲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把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1月20日,《前进报》又用了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摘录发表了32篇雷锋日记,其中包括1960年发表过的15篇。此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发表的雷锋日记,均来自《前进报》。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雷锋日记》。资料记载《雷锋日记》发行了上亿册,创中国图书出版之最。</p> <p>原沈阳军区创作雷锋组歌。雷锋组歌由全国著名词作家胡宏伟填写,著名作曲家铁源、马登弟、冯玉岭、张冠华、曲仁荣等合力创作的。1990年,大型雷锋组歌《永不陨落的星》在北京首场演出引起巨大轰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被赞其与《长征组歌》“不分伯仲”。2014年,在沈阳复排后的大型雷锋组歌首演,得到了《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复排后,雷锋组歌先后在工厂、农村、学校、部队、雷锋家乡湖南长沙等地演出了31场。成为雷锋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震撼人心。雷锋组歌共包括13首作品,包括混声合唱《永不陨落的星》、男女声二重唱《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女声独唱《二十二岁的永恒》、合唱《一个雷锋前面走,千万个雷锋跟上来》等歌曲。军改后沈阳成立了雷锋组歌义务演出团队,主要团队成员有任丽蔚、冯丹、张立军、王维、朱晓红、王余昌、汤双雁等,最大的年龄70岁,最小的年龄仅有6岁,参加演出的志愿者自费排练感动观众。雷锋组歌由前进歌舞团副团长雷锋团代政委胡宏伟利用一周时间创作完成。得知沈阳军区善后办举办雷锋文化陈列展,认为沈阳是一座具有丰富雷锋资源的城市,雷锋的成长和雷锋精神的形成都与沈阳密不可分,沈阳雷锋精神的传承有着坚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土壤,胡宏伟从家里查找资料图片支援布展,让建馆人员深受感动。</p> <p>白山出版社编辑《雷锋志》。《雷锋志》大型综合图书,1998年出版发行,之后进行了修订。整合全国学雷锋资料,客观总结50年来学习雷锋取得的阶段成就,为深入推动学雷锋活动、传承雷锋精神、发扬拓展雷锋文化,提供了史料依据。全书共有题词赞誉、生平事迹、日记文作、遗物遗照、成长道路、精神内涵、宣传历程、文件摘录、社会选编、讲话文章、经验做法、英模传人、研究概况、纪念文物、书画作品、收藏集锦、文学艺术、报刊图书、网络宣传、世界影响20编章。为研究雷锋精神、雷锋文化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资料宝库。走过的57个春秋,雷锋的名字正在以快速传播且呈上升态势的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从雷锋身上释放出来的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已经成为人们共享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力量。雷锋精神传播出来的无穷魅力,超越了国界,融入了世界。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成长的导向,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促进社会的发展,引导世界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先进文化和中国信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是我们的战友!走进新时代,让更多的世人分享雷锋榜样的力量与荣光、分享雷锋精神的时尚与醇香、分享雷锋品质的珍贵与营养、分享雷锋魅力的平凡与快乐、分享雷锋文化的阳光与温暖、分享雷锋品牌的自信与刚强,出版《雷锋志》意义重大深远。</p> <p>原沈阳军区培养上万名雷锋种子。雷锋是在原沈阳军区部队成长起来的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环境怎样变化,军区党委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不懈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发扬光大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官兵健康成长,有力促进了部队建设发展。读雷锋日记、读雷锋故事、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已经成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截止到2013年,军区部队学雷锋活动开展了50年,军区先后有16个单位、22名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190个单位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单位,1万余人次获得“学雷锋荣誉章”。1963年原沈阳军区开始评选学雷锋积极分子,1989年3月军区党委做出在全区部队广泛开展评授“学雷锋荣誉章”活动决定,1990年制作颁发金、银、铜质“学雷锋荣誉章”,其中281人被授予金质“学雷锋荣誉章”。50年来,无论是参加边境作战、出国维和、联合军演、跨区机动训练,还是执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灭火、奥运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军区广大官兵始终弘扬雷锋精神,涌现出苏宁、张新生、贾丹兵等一大批学雷锋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不仅激励了一代代官兵健康成长,而且为促进部队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军改以后,沈阳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坚持践行“既要把原军区物质财富管理好、移交好,又要把原军区精神财富传承好、弘扬好”的承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注重传承军区部队优良传统和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开展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活动,以担当精神筹建雷锋文化陈列展,切实增强在善后工作中守初心尽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善后人像雷锋那样做对党忠诚的人、让党放心的人。</p> <p>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为贯彻习近平视察抚顺雷锋纪念馆讲话和系列指示精神,2019年2月23日辽宁省出台《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同年11月,沈阳军区善后办与沈阳市委、沈阳和平区委决定军地共同举办《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2020年7月《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对外开放受到好评。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曲靖会长对笔者说,雷锋是原沈阳军区党委培养的典型,雷锋的成长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来源于社会主义优越制度的关怀,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军队改革光荣传统不能丢失,疫情当下沈阳军地联建雷锋文化陈列馆,举办雷锋文化陈列展,就是要永远传承雷锋精神,就是要大力发展雷锋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红色文化精神支承。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让我们像雷锋那样为党工作。走进新时代,雷锋就是我们工作的标杆,雷锋就是我们工作的标准。以雷锋为榜样,完成好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筹建过程中,沈阳雷锋精神研究会,组织雷锋人捐赠实物,有力推进了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的布展进程。用实际行动,推动传承红色基因,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动摇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扎实落实。沈阳市和平区委宣传部长陈尧说,军地共同努力,在沈阳给雷锋安个“家”这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和平区与雷锋有着亲密的关联,雷锋入党的会议在沈阳和平召开,雷锋与雷凯“革命的亲哥俩”的照片在和平拍摄,雷锋给大嫂买车票的故事在沈阳和平发生,雷锋参加战友婚礼的活动在和平参加,雷锋参加军区首届团代会的经过在和平记载,雷锋与战友在沈阳看电影的情节在和平记录,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和平人民群众更加热爱雷锋,涌现了社区雷锋纪念馆、社区雷锋展室、雷锋学校、雷锋婚礼、九大妈社区服务队等学雷锋场所、学雷锋活动、学雷锋经验和雷锋传人集体。2017年沈阳市委将雷锋精神作为沈阳城市精神,这是推动沈阳经济发展振兴辽宁的一把金钥匙,在和平主办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意义重大深远。雷锋传人沈阳雷锋战友原雷锋连司务长杨丰普老人说,沈阳军区善后办在军改关键时刻拿出场地、拿出资金,与地方共同主建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这是贯彻习主席关于“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雷锋在沈阳活动了330天,这是历史的轨迹和记载,举办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沈阳人民群众和广大雷锋人的共同心愿,创建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就是为雷锋在沈阳安了一个“家”。</p> <p>笔者感言——在雷锋诞辰八十周年之际,我们想念雷锋,我们敬仰雷锋!走进新时代向雷锋学习,重要的一条是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学做人,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担当的人。就是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弘扬雷锋精神发展雷锋文化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时刻找准自己的站位点,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做一名让党放心的人,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名勇于创新做好本职工作的人,让雷锋精神、雷锋文化永远引领时代发展。</p><p>(供稿:沈阳雷锋文化陈列展办公室 杨永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