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您好,很高兴继续和您一起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在度过1941年至1942年的最困难时期后,进入再发展时期。1943年和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形势发展很快。德、日法西斯的最后覆灭已指日可待。</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十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br data-filtered="filtered"></h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转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经过长期的艰苦抗战,从1943年起开始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了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1943年,八路军在华北与敌作战2.48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3.6万余人,其中的卫南战役和林南战役揭开了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的序幕;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先后粉碎日军的围攻、“扫荡”和“清乡”,巩固和扩大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div> 1944年,华北、华中、华南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扩大原有的根据地,并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br></div><div> 但是,同一时期,中国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1944年4月,日军向中国战场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沿线的豫、湘、桂等省发起新的战略性进攻,以期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在这一线上的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外,大多数是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而逃。国民党战场出现大溃败的局面,在8个月中,丢失了146座城市、总计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6000多万同胞沦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br></div><div> 当中国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时,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组成南下支队,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治委员,向被日军侵占的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br></div>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在同盟国军队于各战场陆续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后,1944年至1945年春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发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攻势作战,对日军占领的点线包围得越来越紧,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沦陷区城市党组织积极开展瓦解日、伪军工作,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反攻。<br>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波斯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9日,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根据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大片国土。<br><div> 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会中、美、英、苏等国政府,表示接受波斯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的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随即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第二天即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r></div> 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军队与老百姓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br>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通过对华不平等攫取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br> 抗日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战争,而且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创造了团结御悔的光辉业绩。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逐渐失去了民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为新中国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br> <p> 下次,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情况。下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