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第二阶段培训简报(第五期)

科技刘老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家助力引领 成果凝炼提升</b></p> <p>  2020年12月16日,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第二阶段培训继续进行,不知不觉中,培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p> <p>  第一场是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主任、《教育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研究员王爱玲带来的《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撰写和发表》线上讲座。讲座围绕“论文的写作目的”、“研究论文的选题”、“研究资料的积累”、“研究论文的写作”、“研究论文的发表”五个部分展开。她以具体详实的实例对教育科研选题和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她强调,论文是做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必须注意学术积累。同时,要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用心做好实践科研。论文撰写要求观点力求创新、材料一致、行文简洁精练、表达准确完善。王爱玲研究员还强调必须要学习教育理论,深入理解教育理论的本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看多听多思考,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p> <p>  此次讲座进一步拓宽了各位教师的学术研究视野,让教师们对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教育科研论文发表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对教师们开展科研选题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有重要的意义。</p> <p>  第二场讲座主持人是李政涛教授。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为现场汇报的7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线上点评与指导,并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度探讨。</p> <p>  首先,李教授为我们细致地讲解了两个要点,第一,认识教学成果奖的性质定位,教学成果要突显教学,突显改革,不要用做了什么来代替你改了什么;第二,认识教学成果奖评价标准,要做到有基础、有过程、有核心、有标杆、有问题。接下来,李教授对重庆的教育成果培育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各项教学成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对璧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渝北区实验中学、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两江新区童心小学、大足区实验幼儿园、重庆市教科院,共7项教育教学成果作了一对一的详细分析与指导。</p> <p>  李教授建议教学成果应与学校实际结合,突出成果特点,挖掘成果内容,研磨成果表达,学会将问题下沉,使成果更有深度、更有说服力。李教授特别强调成果培育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对标最新的政策文件,抓住时代意义,找准亮点、突破难点,凝练出具有先进性、理论性和创新性的优秀成果,切实提升成果的质量;要系统设计,从研究概念、研究理念、研究过程、实现路径、实践成效上,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效果好、有特色的、可推广的成功模式</p> <p>  李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为重庆市教学成果的培育指明了新方向、确定了新目标、提供了新路径,相信我们也会进一步提炼和优化教学成果,争取在下一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p> <p> 撰 稿 人:向滨洋 刘 凤</p><p> 图片编辑:刘 凤 宋 健</p><p> 审 稿 人:郭 蕾 邵发仙</p><p> 美 篇:刘 松</p>

成果

教学

教育

论文

李教授

选题

科研

实践

培育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