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政策 新路径:济南市第三届“教研之道”论坛

叶知秋

庚子年冬月初一,虽严冬凛冽,但天清气朗,暖阳在身,正适合围坐畅谈,交流思想。济南市第三届“教研之道”论坛如约在济南一中举行。 教研之道,我们一直这样定位,“教之道,重实践,须寻方法,探路径;研之道,重规律,须会提炼,成经验。”而无论教还是研,其道之源头都来自普适古今的教育规律,比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也来自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比如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我们正处于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全新时代,基于此,我们将第三届教研之道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新时代 新政策 新路径”。 经过前期征集、筛选和梳理,我们选择了六项与当下教育政策息息相关的基层实践经验,作为论坛主体,同时辅之以相关政策的梳理,希望能让实践和政策有机对接,试图呈现“政策梳理+实践分享”的研究脉络,也借此回放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回望我们走过的实践之路,回归研究的初心。 我们常说,知天气、接地气、有底气,熟知天气就是要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了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标与任务,这是我们的基层实践不跑偏的基础。我们资源部的恋琦小姑娘的以教育政策梳理与回顾方式,带大家回望教育过去走过的五年。 经验分享分为三个版块:<br>第一版块:聚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根本任务。 市中区思政课的“道”在于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区域实践呈现在课堂与社会的链接处,表达在思维与价值的对接点,深厚在教书与育人的关键环节。 济南市恒新小学将一所学校对中华文化中耕读传家的传统进行了新时代的阐释和实践,于劳动教育的“一育之行”谋“五育之效”,让耕读园成为师生的劳动乐园、精神家园。 第二个版块:聚焦教育宏观背景政策的落实路径,这一环节增加了具体政策的简要解读和梳理,以便更清晰地看到政策的发展与变化。 教育评价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理念变化的过程。 济钢高中的基于自我诊断和提升的学校评价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借助评价的力量逐步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也在政策梳理的过程中逐步深化。 <p>互联网+教育,从一个时髦的教育名词到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需要过程,更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泉星小学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p> 第三个版块:呈现具体某一项教育教学的政策,教师团队和个体的实施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梳理呈现出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认识发展。 一个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能有多少深度的链接和融合?作为只有五年工作经历的十一中的晓娜老师给出了答案。 具体到某一具体教学领域的政策似乎与一线关系更密切,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地,却是需要对政策的清晰把握和切实的实践力量,济南一中生物组的老师们让我们看到了实践的力量。 一个下午、两种方式、三个版块,呈现了四个不同层面的教育政策的理解与实践。信息量有点大,上台下台穿梭的人有点多,他们或许角度各有不同,聚焦的教育政策也不同,但都呈现了他们研究之路,研究之行和研究之道,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看到了研究的热情与执着,更体会到了为人师者的忠诚与担当。 时至今日,教研之道论坛已举办三届,一样的背景图,不同的主题词;一贯的研究思路,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我们一直在努力发现不一样的可能!<div>依然记得第一届教研之道论坛时,市教研院初中物理教研员王恩华老师发言的一句话,“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回头有一路的故事!”愿未来我们的研究之路,有方向、有脚印、有故事,让有温度的济南教研助力有温度的济南教育,让有温度的济南教育塑造更多有温度的活泼泼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