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宣传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师生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12月16日,我校特邀林军兴医师、杨燕茹护士为全体教师开展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p> <p>培训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为:心肺脑复苏知识、应急救护、创伤救护。</p> <p>林军兴医师用精心制作的PPT进行讲解,精要地概括了各种急救知识的关键,并且结合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老师们充分认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p> 心肺脑复苏知识 <p>心跳骤停是指急性原因导致的心脏突然失去有效排血能力的病理生理状态,也意味着临床死亡的开始。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p> <p>对心跳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果断,最好在30秒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p><p>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呼之不应;</p><p>2.大动脉搏(颈动脉或股动脉)动消失;</p><p>3.瞳孔散大;</p><p>4.呼吸停止或呈喘息样呼吸。</p> 应急救护 <p>①胸外心脏按压</p><p>判断周围环境安全,患者心跳骤停。</p><p>置患者于平卧处,躺在硬板床或地上,解开衣扣,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患者脊柱方向按压,使胸骨下陷五六厘米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0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按压5个循环周期对患者做一次判断。</p> <p>②人工呼吸</p><p>患者心跳停止,应迅速松开其领口腰带,用纱布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压迫患者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一手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提起,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捏紧鼻孔。平静吸气后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持续1秒以上,直到患者胸廓向上抬起。此时立即脱离接触,面向患者胸部再吸空气,以便下次人工呼吸。患者口张开,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情况,并有气体从患者口内排出,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吹气量每次500~600ml。</p> 创伤救护 <p>为了让教师加深理解,杨燕茹护士还亲自进行了现场演示。教师们认真聆听的同时,纷纷跟着模拟,学到了必要的急救知识和创伤救护技能,并认真做笔记。</p> <p>此次培训,让我校教师掌握了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为今后更好地救助突发事件现场的伤者积累了宝贵经验。让老师们懂得在面临意外情况但专业救护人员尚未到达时,如何运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在第一时间实施抢救,提高应急救护能力,为今后的学校运动赛事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有序开展。</p> <p>审核:陈和水 许晓洁</p><p>文字:陈月欣</p><p>编辑:叶婉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