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整本书阅读即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p><p> 读书的好处无需做过多赘述,地球人儿都知道!</p> <p> 其实,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p><p> “整本书阅读”,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锻炼思维,充实精神,提升境界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感知存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常常运用于理科学习,那当“思维导图”遇上“整本书阅读”,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孩子们初试身手, 让我们一睹为快!</span></p> <p> 在阅读指导实践中,教师可凭借思维导图的形象性、提炼性、启迪性、发散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诱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从而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p> <p>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提高学习效率。</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阅读体验等转换成可视化的语言,这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就会逐步走向深入,最终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