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史老师的曲常常是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他的曲多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或捕捉到一个镜头,或借事物抒发一个感受,没有半点生捏硬拼之感。他常常说,曲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值得我等学习。</p><p>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史老师的近作《散步巧合》,算不上点评,只是谈一些肤浅认识,与大家共享!</p><p>“散步”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人人能为,而人人又不经意。而史老师就是生活中摄影师,他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富于情趣的镜头,随手拈来。首二句对仗工稳,写散步近景。取两个物象,其一,“鸟”高歌自喜,其二就是作者本人,“浅唱神怡”,“踏霜”交待了时间。首二句烘托了一片喜悦轻松环境,作者何喜之有?让读者去想象吧!三四句由近景转为远景,比喻拟人对偶兼备,给人一种雄浑开阔的境界,“曙色”照应了第二句“踏霜”,环环紧扣。第五句“铿锵步”一句,既照应了题目“散步”,又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可谓曲中精华!第六句“汗液微微”照应了“铿锵步”,“看信息”引出了最后一句,既扣住“散步”这个文眼,又轻轻一转,落到最后一句上,真是行云流水,腾挪自如。最后一句,一串“8341”数字回应了题目“巧合”,又照应了“惊叹”二字,完美收官!“8341”是中央警卫师的番号,历来传说颇多,给它蒙上了神秘色彩,咱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所以作者用“惊叹道”三个字,步数与中央警卫师的番号完全相同,真乃无意中的巧合。</p><p>总观小曲,一共七句,前四句写散步环境,第五句写人的精神。最后两句照应文题,有力收尾。层次井然,句与句之问联系紧密,句中又相互照应,用字准确凝练,真可谓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一个小小散步,可窥见作者的人生境界。</p><p>就此搁笔吧,不到之处还望老师诗友谅解!</p><p>史高座老师原玉:</p><p>〔双调·沉醉东风〕散步巧合(新韵) </p><p>听鸟高歌自喜,踏霜浅唱神怡。曙色扮薄云,山泉伸长臂,铿锵步、永不停息。汗液微微看信息,惊叹道、八三四一。</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70, 226, 255); color: rgb(2, 62, 93);">史高座, 1956年11月生,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任武功县作协筹备组组长。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诗词鉴赏班教师,《咸阳诗词》、《中华散曲》编辑。</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1, 243, 249); color: rgb(84, 27, 9);">冀建新,网名心心相印。中小学一级教师,山西省榆社县第四片区督学。现为榆社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漳源散曲社社员,黄河散曲社社员,兰社社员。作品发表于人世情丛书,部分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还有部分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曲》、《当代散曲》、《中国当代散曲》、《楚天散曲》、《难老泉声》、《咸阳诗刊》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