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最近对民国时期的几位才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第一个让我关注的是萧红,也因此看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和纪录片《她认出了暴风雪》,从中了解她们经历的那个时代,也尝试着走近她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p><p>萧红1911年出生,1942年病逝,年仅31岁,主要著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弃儿等。她和鲁迅是同一个时代人,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p><p>萧红的一生伴随着几段恋情,然而始终都没有真正建立一个安定美好的家庭。在黑龙江一个小镇封建家庭出生的她,13岁时就被许配给当地军绅的儿子汪殿甲。然而萧红崇尚恋爱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她选择了反抗出逃到小城镇上,落难后不得以求助她的未婚夫。未婚夫和她在小旅馆同居,当萧红怀孕后抛弃了她。萧红没有收入来源欠下房钱,不得以又向当地报社求助。这个时候她的第二任丈夫萧军出现了。报社记者萧军救出了怀孕的萧红,萧军发现了萧红写作上的天赋,萧红也感激萧军的英雄救美,两人虽然积蓄不多,却开始了为期几年的夫妻生活。这时期萧红萧军两人合作出版了散文集跋涉。东北战乱,两人辗转到了上海,结识了鲁迅。在鲁迅的指导下萧红的才气逐渐显露。萧红出版了她的成名作小说生死场。萧军事业上却不得志,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p><p>1936年萧红决定到日本留学。不久鲁迅去世,萧红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国外赶回来。此时萧军已经有了外遇,两人最后分开。萧红又遇到了她第三任丈夫端木良。然而此时抗日战争时局混乱,萧红遇到端木良的时候竟然怀着萧军的骨肉。虽然萧红在艰难的条件下再次生下孩子,身体却已经非常糟糕了。1940年萧红到了香港生活。在此期间她写下了遗作呼兰河传。不久病逝。萧红短暂而流离失所的一生就此落幕。</p><p>萧红的一生,动荡、曲折、坎坷、凄凉,一如她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她一生追求自由,一生追求安稳,却一生深陷牢笼,一生颠沛流离。虽然她悲剧的一生与所处的那个时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想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她思想解放的不够彻底,过于依附男人,妄图把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导致的吧!她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使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因此,她一直希望从男人身上获取依靠和力量,而这种奢望,即使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今天,都不能如愿以偿,又何况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呢?一个情感不自立,完全靠感情吃饭的女人,势必“如飞蛾之扑火,岂焚身之可吝”,感情期望期待越高,失望和失落就越多,所以有一天,感情没了,精神也就枯萎了,身体也被掏空了,人自然就会过早香消玉陨,再有才气的女人,也过不去这道情关啊,因此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单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会掉下来。。。。</p><p>正因为如此,女人,我们更要独立,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我们也更要强大,无论身体还是内心,我们要有独自养活自己的能力,更要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因为,这个世界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世事维艰,从古至今,概莫能外,我们要在艰难中构建属于自己的一方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