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人生好比文学。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诗。</p><p><br></p><p>少年在春天里放歌。这是他们天真、烂漫、稍纵即逝和永不复返的花季。</p><p><br></p><p>初夏属于青年。事业和爱情时而浪漫时而实际,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或被击溃。然后就是盛夏——艰苦奋斗的中年,一个悲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苦乐年华。</p><p><br></p><p>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雁去叶落,橘红穗黄,天高云淡,风静潮平。秋天到了。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又是何等地充满魅力。</p><p><br></p><p>秋日的和阳不再光彩夺目不再火热骄人,暖暖地只是一片温情。秋日的田野不再躁动不安不再生机勃勃,静静地只是一片收获。</p><p><br></p><p>秋日的林木不再满身披挂 不再密不透风,默默地只是一片质朴。老年就是秋日的和阳、田野和林木,是秋天绵长、醇厚、丰富、深沉的诗。</p> <p>秋天的诗是人生的体验和领悟,是淡泊超脱的境界和坦然面对的情怀。面对累累硕果和冬季将临,老年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就像秋日的天空格外澄明。</p><p><br></p><p>这种纯净和澄明正是诗的品格。所以,诗总是天然地属于少年和老年。</p><p><br></p><p>少年的纯净来自天真,天真可贵;青年的浪漫来自热情,热情可爱;中年的丰富来自执着,执着可取;老年的澄明来自超脱,超脱可敬。超脱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了生死荣辱的人生智慧。因为智慧,所以用不着喋喋不休;因为超脱,所以犯不着愤愤不平。</p><p><br></p><p>有智慧垫底的豁达超然,犹如一潭秋水清澈见底,却又深沉厚重,韵味无穷。</p><p><br></p><p>老年应该是这样一首诗。</p><p><br></p><p>老年能够成为这样一首诗。</p> <p>作者简介:</p><p><br></p><p>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p> <p>读者简介:</p><p> 辽宁本溪人,退休后喜欢弹琴、旅游酷爱朗诵,愿用声音传递人生的真、善、美。晚年生活感受到有声语言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