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村惜字炉

老威

<p> 凤冠村惜字炉</p><p> 凤冠村惜字炉,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凤冠村竹脚田垄上,田垄里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向的小溪,凤冠村惜字炉就坐落在小溪边,正面朝北,也就是溪水的上游。</p><p> 塔基为通过打制的石头砌成,四边形,每边长2.3米,露出地面高度1.3米。塔身为六边形,用青砖加石灰胶缝,三层格局,从下往上逐渐缩小,分为塔座、塔身、云盖、塔顶四部分。第一层每边1.2米,高3.6米,第二层高3.3米,第三层高3米,塔顶0.7米,总高度10.6米。第二层塔身六面都有桐油石灰塑造成的文官形象,有两面是“文革”时损毁了,当时发现有“红卫兵”造反派要毁掉惜字炉,村支书曾文贤带领村民赶走了“红卫兵”,惜字炉才保存至今。每一层顶部都设计为屋檐翘出形状。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云盖翘檐上都用桐油石灰塑造成的雕像,如“麒麟镇妖”,“犀牛望月”,“鹿葺衔梅”等。塔顶用青色屋瓦垒成六边形宝塔形状,顶端用桐油石灰塑造出葫芦形状,寓意“福禄”。近几年来塔顶长出一棵树,把葫芦挤倒了。第一层正面为“惜字炉”主旨部分,即焚字炉炉口,穹形门洞由整块石头凿成,左右两侧各雕刻一个文官人物形象,上方雕饰动物形象。炉口上方一块石碑上凸出刻有楷书“惜字炉”三个字。第三层每个面上都有一个圆形排烟孔,焚烧废纸时的烟雾从孔里排出。</p><p> 第一层侧面有一块石碑,介绍捐建人姓名捐款数目和修建时间,“光绪六年秋月吉立”(公元1880年),累计捐款一百三十六千五百文。</p><p> 据老人讲述:我们从小就听我们的爷爷奶奶说过祖辈的故事,当时凤冠山的煤炭资源很丰富,他们在凤冠山开采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炭,用船通过孙水河运到长沙和汉口,赚了不少钱,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见多识广,学习文化知识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了,文化氛围很浓厚,经常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舞文弄墨,为了让这种文化氛围永远传承发扬下去,他们合计建造一座“惜字炉”,警示后人, 尊重知识,崇尚文化,启迪心灵,提高子孙后代的文化知识水平。能人富户慷慨捐助,耗资一百三十六千五百文,“惜字炉”于光绪六年秋月建成。</p><p> 尽管岁月流逝,历经140年的风侵雨蚀,惜字炉略显苍老,但凝重、浑厚的气势依然可见。据凤冠村的老人讲述,凤冠村历代都出过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满意的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崇尚文化,尊重知识的风俗。</p><p> 惜字炉是当地人爱好文化、学习文化知识,重视教育的良好例证</p> <p>摄影制作老威</p>